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四川成都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

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结束了“九龙治水”的局面

来源:中国改革报2019-03-28 10:58:24

很多城乡社区存在这样的情况:社区治安差、邻里陌生化、私搭又乱建……其中,有的还成了顽疾,一个部门做不了,多个部门做不好,怎么办? 

四川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把横跨党政的有关部门联合起来,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机制,打通了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结束了过去“九龙治水”的局面。

成立全国首个社区治理委员会 

说起成都,很多人会想到宽窄巷子。古色古香、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流连忘返。 

离宽窄巷子不远,有个宽巷子社区。尽管和宽窄巷子距离很近,社区面貌却相差甚远。宽巷子社区书记吴丽萍说,因为都是老旧社区,电线光缆密如蜘蛛网,不仅影响美观,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居住了8万多人,几乎全是外来人口。这里一度治安状况差,配套不到位,邻里矛盾多,百姓意见大。

保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云刚上任就碰到一件棘手的事。“和美社区首创小区停电,我们到了现场却找不到人沟通。”出现了问题,不知找谁沟通,这让李云心急如焚。 

这些现象是成都城乡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一个缩影。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成都有4351个城乡社区,此前像这样的大小问题每天在各个社区不断上演。 

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发展的典型反映。有关人士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乡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社区治理也迎来诸多挑战。 

社区是连接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布,要求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这个文件出台后,着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成都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定了个方向: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首先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不足问题。 

如何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元坤组织人员挑起了这一重任。经过密集考察、调研,他们拿出了一份详细报告。

调研发现,此前社区治理相关职能分散在组织、民政、发改、财政、住建、人社、司法等多个部门,属于典型的“九龙治水”。都在负责,但不够协调,缺乏一个对社区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系统推进的机构。 

成都市委研究后决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统筹推进。2017年9月,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明确构建党委领导、该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新机制。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认为,成都城乡社区治理的做法政治维度有高度、行政维度有力度、社会维度有温度、实践维度有效度、比较维度有精度。 

专家表示,这样的顶层设计解决了横向部门协调不够、纵向治理能力不强问题,便于协调、统筹有关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工作。 

完善小区治理机制建设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立之后,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制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和19个配套文件,构建“1+6+ N”政策体系,编制《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规划》《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基本评价标准》等。 

有了顶层设计,社区治理在成都全面铺开。在具体操作时,推行街道 (乡镇)、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发挥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街道、社区、小组(网格)、基本单元四级组织架构。

以“五步工作法”推进“五好小区”建设,打造小区居民共享空间,推进小区治理机制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站、共享空间、邻里中心等活动阵地下沉小区。 

同时,紧扣群众需求,提升社区功能品质。实施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着眼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院落。开展“最美街道”评选,提升整治背街小巷。在各项创建行动中,不断夯实和谐宜居生活的城市底色,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此外,成都还推出了“天府市民云”APP,打破部门“信息孤岛”,整合分散在37个部门的147项服务,向市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区服务。有了它,生活变得很便捷,市民可以查社保、公积金、交通违章、购房摇号等信息,也可以缴水电气费、学费、挂号,还可以在线办事。

在新机制下,处理类似因停电引发的问题时,李云要求社区干部找党员一家一户征询意见,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和居民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社区居民诉求并着力解决。李云表示,通过这些事,解决了从下而上、从上而下反映诉求与解决问题渠道不通畅问题。 

宽巷子社区也抓住了“五大行动”这一机遇,通过整合资金,进行业态调整和街道优化,开展“五微”营造活动,再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社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景跃进认为,成都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准确把握了从管理到治理的根本差异,由行政力量的驱动转变为党建引领和社会力量拉动,具有改革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治理体系还需提升完善 

通过一年多努力,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工作体系全面形成,发展治理推陈出新,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 

今年2月,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进大会上,成都市委提出,成都社区发展治理领域开全国城市先河,已进入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上的“无人区”。 

进入“无人区”,是否可以停下脚步?在胡元坤看来,对照广大市民的期许,还存在不足和挑战。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还有待提高,多元参与的格局还有待强化,改革政策的红利还有待释放,资金资源的统筹还有待加强。”胡元坤表示,部分社区对居民需求掌握不够,服务项目还不够“接地气”,部分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还无法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等。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认为,要注意综合运用技术治理工具,让大数据为社区发展治理提供新思路。 

胡元坤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将聚焦环境提升建设美好家园、优质服务提升生活品质、共建共治增进社区认同,着眼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推进城乡社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同步提升,深化社区分类治理、创新治理、精细治理,实施街道(乡镇)改革赋权、社区减负提能、社区主体激活、社区多元投入四项攻坚,强化党建引领、人才保障、推进机制三项保障,持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夯实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底色。

记者 田新元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