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尼志强:志洁行芳 强闻博记

来源:民生网2019-04-03 16:26:07

养成芝兰君子志,性若松柏古人心。尼志强出生于上蔡县城西黄泥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农民特有的质朴与诚恳一直滋养着他,陪伴着他成长。大学毕业以后,尼志强放弃了较为安逸的工作,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考研究生。2003年9月,他考取了河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现了从英美语言文学到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跨越。这三年,兴趣使然,尼志强一头扎进线装书的海洋,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汲取学术生命的养分。从《二十四史》到《十三经》,从《诗经》、《楚辞》到《全唐诗》、《文献通考》,从《隋唐书法史》到《中国雕版印刷》,这些都为他以后在书法及文献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尼志强撰写并公开发表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十数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大唐气象”下的欧阳询》、《宋代两浙刻书的传承与流布》、《宋两浙刻书对唐欧体书法的传承与变异》、《孙过庭‹书谱›考辩》、《王勃“卒年说”及‹滕王阁序›异文探微》等。

研究生毕业以后,尼志强留校工作,供职于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及河南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从事古籍整理和宋代文献数据库建设。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宋代文献数据库”和“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协助同事完成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河南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文化部和河南省文化厅审核而获批。对河南大学图书馆藏一百余种重点古籍进行普查、整理、上报,成功获批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全国珍贵古籍”。承担2006年度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与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资助项目《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档案》整理,标点、翻译、校对、梳理《清代河南巡抚衙门军政档案》、《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河工档案》数十万字,这套书已于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工作之余,尼志强还承担了河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地方文献与版刻风格研究》,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民国文献题名题签书法艺术研究》,开封市委统战部调研课题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持续提高宋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以及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利用根亲祖地文化优势提升河南影响力研究》等科研项目。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曾经说过:“人生旅途,生命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生命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2012年,尼志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河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从事宋代文学及书法文献的研究。同时兼做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珍贵古籍、书画、碑帖拓片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承担了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碑帖拓片整理研究》。撰写并发表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论文十数篇,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蔡邑灵地话重阳》、《互联网+新常态下书法创作的思考》、《千古一相,泽被中原》、《重阳赋》、《中山三器特点及临习领悟》、《宋四家之“蔡”说考》等,其中《书籍牌记与版权页比较研究》获河南省古籍整理与保护优秀论文三等奖,《宋四家之“蔡”说考》获河南省图书情报成果一等奖。立足本职工作之余,尼志强积极投身九三学社的社会工作中去,十多年来,为开封市政协、开封市委统战部撰写两会提案、通讯稿件数十篇,在开封市委统战部、开封市委宣传部、九三大讲堂等举行学术讲座五次,坚持义务为开封市SOS儿童村、河南大学附属小学等单位讲授“书法”、“古诗解读”“国学大讲堂”等系列知识两年有余。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如尼志强在他的赋文《重阳赋》中所写道:“余生于斯土,长于斯乡,饮于斯水,餐于斯粱。尝见民风淳蔡邑,试闻乡土朴八方。胸纳氤氲佛法,手托浩瀚莲香。心牵陈陶李杜,情系米蔡苏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尼志强一直追求的至高境界。他的故乡由于种种原因,交通设施非常老化和落后。2014年,尼志强为改善黄泥庄村交通设施,方便乡亲们出行和生活,先后穿行于开封、郑州与上蔡之间十几次,奔走斡旋,协调基础设施资金数十万元,为本村修缮了一条长四公里宽四米的乡村公路,全村乡民奔走相告,赞不绝口。十余年间,为上蔡各界人士、上蔡乡民、学校、寺庙等捐款捐物,其中捐赠书法作品上千幅,为上蔡一高、上蔡二中、蟾虎寺、御园寺等等捐赠书法作品、现金数次。数年来,尼志强为上蔡县重阳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计划为清顺治版《上蔡县志》做系统的点校、注释和整理工作。近两年,参与策划了上蔡县优秀基层干部、公安部二级英雄模范夏明臣同志的系列宣传、报道以及影视剧本的创作和送审工作,参与策划、审核电影《博士还乡》的试放映和发行活动,参与策划上蔡县“本味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整体规划和执笔撰写“中国上蔡龙岗本味文化园”的全部的文字工作。尼志强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为家乡上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生日感怀》诗里,尼志强这样写道:

酉山曲径四十三,

半生学课总堪惭。

唯有笔墨情事在,

散与外人作把玩。

立足本职工作和本学科研究领域之余,尼志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书法上,二十余年如一日,他读遍了各种版本的《中国书法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书法论文集》、《中国古代书法文论选》、《中国历代书法批评史》、《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等与书法相关的理论书籍,从中吸收古代书法理论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系统的书法观。二十年来,先后对商周甲骨文,商周金文,《中山三器铭文》,秦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隋智永《千字文》,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倪宽赞》、钟绍京《灵飞经》,宋蔡襄《万安桥记》、苏轼《黄州寒食帖》、米芾《苕溪帖》,元赵孟頫《洛神赋》、《前后赤壁赋》,明文征明《离骚经》、《老子传》、唐伯虎《落花诗册》,清梁诗正《楷书兰亭序》、永瑆《楷书千字文》等进行了长时间的精研、读帖和临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十几年来,尼志强的篆书、行书书法作品在国内各级书画大奖赛上多有斩获。其中书法作品入展“郑州市第十二届墨缘书法篆刻作品展”,入选“河南省统战系统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三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入选“河南省迎新年书法作品展”,荣获“第八届冰雪情全国师生书画摄影邀请展” 金奖,荣获第二届“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荣获“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荣获“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荣获“2009年河南省青少年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二等奖,荣获“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银奖,荣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法摄影展”二等奖,荣获“河南省高校统战系统同心书画作品展” 三等奖,荣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法作品展”优秀奖,荣获2017全国书法国画大赛鼓励奖,书法作品被《当代书画名家珍品博览》编委会永久收藏,书法作品被《当代杰出书画艺术家新作博览》编委会永久收藏,书法作品被《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选萃》编委会永久收藏,书法作品捐助希望工程,被授予“爱心艺术家”,被国务院书画学术部收藏,书法作品入编《大河风书画作品集》,书法作品入编《河南省迎新年书法作品展作品集》,被授予“书画领域创新奖”。

偶援梦境识小我,常伴童贞养大千。十几年来,无论在学养还是书法方面,尼志强一直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观点。将先进的文化、思潮、方式等请进来,请到自己肚子里或脑子里。在这个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快速社会,不接纳崭新的事物,必将蹈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境地。到外面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将自己融入到外界的学术、艺术领域,自己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十几年来,尼志强先后参加了“中国上蔡重阳文化高峰论坛”,“中国嵩山文化高峰论坛”,“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作品展高峰论坛”,“李宝权书学研讨会”,“建党九十周年书法展学术论坛”。先后参加了在郑州举办的“文化部第六期古籍保护与修复培训班”,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高校古籍整理与保护培训班”,在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民主党派人士宣传骨干培训班”,在河南济源举办的“开封市委统战部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在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举办的“河南大学统战部党外人士骨干培训班”。从而在政治上、学术上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涵,明确了方向。

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尼志强如是说:“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仅靠个别人支撑的。文化自信关乎全民族、全社会,只有举国人民都把传统文化的复兴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了,文化自信落到实处的时间才指日可待。”以学养修身,以艺术养性,以高怀示人,以淡志律己。志洁行芳,强闻博记,这就是将自己置身于书山学海又不脱离滚滚红尘的文化学人尼志强。

作者介绍

尼志强,1972年生,河南上蔡人,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知名文化学者,书法家。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人大书画院理事;中国辞赋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理事,重大革命题材电影《杨靖宇》、电视连续剧《西北烽火》、《丁宝桢》文献总顾问等。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