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高贯忠:孤诣而充实 沉静而坚定

2019-04-22 16:25:35

当青年画家高贯忠的艺术创作映入眼底时,即刻被他笔下的精工富丽、华美绝伦所感染,目之所及,悠悠于心,在好奇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走进这位年轻画家的艺术家园,葡萄架下,晶莹剔透、饱满诱人的果实,仿佛触手可及,使人谗言欲滴,茂密的芦苇中清丽脱俗的翎毛飞鸟,顾盼生姿、形态逼真,在散逸而出尘、空灵而优雅的画面气息中,掩映着一颗年轻画家血脉偾张的艺术追求,犹如含苞的花蕊,等待春雨清风后的绽放,宛若一触即发的烟花,守候五彩缤纷、璀璨夺目的爆发。

高贯忠,1988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鲁西南文化遗产保护彩绘创始人,年轻有为,又是著名艺术家、慈善家吴东魁先生的入室弟子,由于笔者和吴东魁先生是多年好友,所以对吴东魁先生的门生并不陌生,高贯忠是吴东魁先生众多门生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他也是当代画坛青年画家中崭露头角的中坚力量,他的绘画之路恪守的是一条正脉之道,画的真诚、走的扎实。高贯忠在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家庭中成长,父母崇尚孔孟之道,热爱传统文化,受父母的影响,幼年的高贯忠就喜欢绘画,甚至于酷爱,加上血脉中天生流淌的艺术基因,当同龄人浮皮潦草地“玩绘画”用以标榜炫耀时,高贯忠则沉浸在传统艺术的海洋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下,他扎根基础,锤炼笔墨,很快高贯忠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从高贯忠沉稳的用笔中,可以清晰看到扎实的基本功,从他多视觉的构图中,可以发现他借鉴了很多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构图意趣;从他变化丰富的色彩上,可以感受到他吸收了学院派色彩、透视、造型、光影等新生代的艺术语言表达。高贯忠今日一朝之变的艺术面貌让观者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这得益于他多年来深入传统,刻苦努力的、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过程。传统的艺术绘画对高贯忠影响至深,他的绘画中有很多传统的影子,如果一个年轻的画家如果一味追求光怪陆离的形式上的创新、一味地游走在浮躁的艺术地带,那么,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的艺术之路也就此打住,玩玩而已。高贯忠在艺术的表达中,虽然显得有些过于尊重中国画传统绘画的一招一式,但是,他绝对不是抱守残缺地泥古不化、陈陈相因,也不是挪用、抄袭古人的一花一草、一角一片,而是,苦学古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然后杂糅古人,他把熟烂于心的古人技法特点结合新时代的审美艺术语言进行有效融合,慢慢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来诉说自己的艺术取向。

在继承发展中国画的基础上,老一代画家有老一代的审美追求、艺术使命,年轻的画家也一定要有年轻画家的审美意趣,艺术责任。观高贯忠的《葡萄系列作品》,设色雅致明快、构图新颖别致,画面生机盎然,高贯忠注重写生,他把自己的创作激情在观察自然的微妙变化中产生,用艺术的眼光捕捉发现的灵感,传统绘画的三矾九染、穿插扶摇在他的画面中,通过周而复始的晕染,增强枝叶的层次,他擅于采用高光淡彩渲染葡萄晶莹剔透的肌理,通过光影负片技法精雕细琢出葡萄的质感,从而凸显葡萄的立体效果,生动逼真地表现出葡萄的神韵,使观者犹如置身在葡萄架下的真实。高贯忠的艺术追求多以刻画入微的具象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但是,他绝不把具象的精微作为他艺术的全部,他立足工笔描绘,他也涉猎写意创作,纵观他笔下的系列作品,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追求写心的艺术表达,画葡萄,他在精微中构筑富丽雅致之时,给观者带来意蕴悠远的视觉享受。

(请横屏欣赏)

他画《芦苇飞鹜》、《富贵牡丹》时,把传统笔墨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熟练掌握水墨材质、特点的能力,通过平时训练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方法,用精工之笔烘托意境之美,他的芦苇、牡丹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芦苇、牡丹,却是芦苇、牡丹的风姿飞动,他的飞鹜也不是天空中真实的飞鹜,却是飞鹜的顾盼生姿,楚楚动人,他把自然界具象的不同形态,提炼概括出符合创作需求的艺术形式,烘托意象中的《芦苇飞鹜》、《富贵牡丹》使观者既有身临其境的眼中之美,又有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之美。

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实质上就是艺术创作完善过程,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中,也在不断自我完善。岁月悠悠、艺术如歌,平仄人生在时光流逝中演绎,如今青年画家高贯忠已过而立之年,生活赋予他灵思妙悟,也锻造了他坚忍不拔的个性。多年来,在传统文化的浸染洗濯中,纵横跌宕的线条变化,笔墨色彩的交织更迭使高贯忠在艺术的长河中,孤诣而充实,沉静而坚定,人生感悟、艺术追求、生命真谛在高贯忠的笔墨世界里交融生辉,默默诠释着他的艺术家园。

(蔡佳霖)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