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为大龄单身子女着急 “家长团”代相亲成新常态

来源:民生网2019-04-26 16:09:55

4月13日上午,“春暖花开”第29届粤港澳万人相亲会在“姻缘福地”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参加相亲会的除了适龄单身青年,还有部分代表儿女前来相亲的家长。记者采访了解到,“家长团”代子女相亲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为何父母代子女相亲现象越来越普遍?是孩子真的工作忙到没时间去相亲,还是父母瞎操心?

家长说:

家有“剩男剩女”,着急

“我大女儿都28岁了,还没有交上男朋友。”今年50岁的陈阿姨,几年前就开始为大女儿的婚姻大事着急,这次也是通过朋友了解到东莞观音山相亲会的消息,特意从湖北赶过来,就为了给大女儿找对象。“眼看着她的年纪越来越大,等过了30岁,那找对象就更难了。”

“不过,要想找到合适的小伙子可不容易。”陈阿姨苦笑着说,和电视里看到的相亲节目不一样,相比单身男性而言,单身女性的条件相对优越,多为本科学历,收入既高又稳定。在数量上,单身女性远比单身男性多。要找到‘门当户对’的不容易。“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小伙子,就准备逛逛观音山给女儿求个好姻缘。”

当天活动中,像陈阿姨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前来为儿女相亲的母亲,其中有8位是为自己的女儿来的,而这些母亲的女儿,年龄无一例外都已过30岁。

“女孩不比男孩,不经老。过了30岁不结婚,不说别的,生孩子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年纪越大,生孩子的几率就越小。”一位母亲对记者说,女方家长着急上火的确“事出有因”,在他们看来女孩的年纪越大,可供选择的面就越窄。

不仅是女方父母着急,男方父母也显得很迫切。

“我儿子34岁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来自哈尔滨的王阿姨跟着儿子来深圳十年了,现在就想尽快给儿子找到合适的对象。王阿姨的儿子就职于华为,是一名“码农”,收入不低,身高长相也不错,就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谈恋爱。“想找个比我儿子小几岁,能理解他工作,会照顾好家庭的姑娘。”

第29届粤港澳万人相亲会现场,姻缘墙前不乏“家长团”的身影。

经记者观察发现,在“家长团”的心中,对未来儿媳、女婿的标准都很明确,开口就能说出三四条来。如果是男方,则要求收入不能太低、有房最好;如果是女方,则要求年龄不超过30岁、有正当职业,这几乎成为父母代子女找对象必须的条件。

“有几位经常来。”一位来自东莞的相亲大会“资深”志愿者对记者说,东莞观音山从2015年开始每年举办春季、夏季、秋季、冬季4届万人相亲会,目前是国内规模较大、参加人数多、办会效果较好的相亲交友盛会之一,所以这一带的长辈有时间都会来,为自己的孩子或者为朋友的孩子寻找对象。“但是,他们并不是每次来这里都能找到合适的人选,但还是愿意来,一是多为孩子找个选择,二来也能多认识一些朋友。”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单身男女人数超过两亿,一线城市仍然是单身重度地区。

单身的原因是什么?珍爱网发布的《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城市青年的单身首要因素是“工作忙、没时间”占比达4成,其次是“经济压力大”和“圈子小缺社交”各占2成。而小镇青年“对自己不自信”成为单身首要原因,占比达5成,其次是“圈子小缺社交”、“缺乏恋爱经历”。

无论什么原因,这都加剧了父母的恐慌,一部分家长开始不满足于“幕后把关者”的角色,开始迫不及待地走向“前台”,于是出现了“父母代相亲”的现象。所以,除了婚介所、婚恋网站,各大公园的相亲会、相亲角也成为家长们“代相亲”的主战场,他们充分发挥识人经验,在现场能看到未来的亲家甚至子女对象,而且这样的活动费用不高、有的甚至还是免费的。

子女说:

操心也是白忙

“躲都躲不过。”梁女士很无奈地说,跨过30岁的门槛,父母就一直对她找对象的事非常操心,到处托人打听有没有合适她的对象。“东莞观音山相亲会的牵手成功率很高,父母一听说,马上就帮我报了名。”

梁女士今年32岁,漂亮有气质,有想法有追求,在一家不错的公司担任主管。在活动现场她已经拒绝了两位有意给她红玫瑰的男士,对于婚姻,她坦言“几年前犹豫不决,错过了机会。现在就随缘,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但三观要差不多,聊得来。”

“大龄未婚其实在现在来说也算正常现象,现在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工作稳定后,已经是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这时才开始用心找对象,三十岁(或以上)结婚也算正常,但父母就觉得不正常了。”一位参加活动的女嘉宾表示。

珍爱网的数据显示,超四成的单身男女认为27至30岁是理想结婚年龄,三成单身男女理想结婚年龄为30至33岁。

除了像梁女士一般的佛系“剩女”,还有一批被相亲的“90后”。活动现场,男嘉宾最小的年龄是23岁,女嘉宾年龄最小的才22岁。

1997年出生的吴女士,今年刚毕业,正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实习,哥哥们都已成家立业,家长的“火力”就转向她身上,“今年去姑姑家拜年,突然就提出要给我介绍对象。”吴女士告诉记者,姑姑介绍的男士各方面条件是不错,但年龄差了9岁,她便委婉推掉了相亲。“现在我爸妈也开始操持起给我安排相亲了,我不得不反思自己,难不成自己的年纪已经要急着相亲了吗?”她哭笑不得。

旁观者说:

不能让“相亲会”演变成“家长会”

随着“80后”“90后”群体逐渐步入传统婚恋年龄,越来越多的“50后”“60后”大军浩浩荡荡加入充满焦虑的“代相亲”父母群体之中,他们共同的担忧,就是生怕子女“被耽误”,而被甩在主流生活轨道之外。

但是,父母与子女属于两代人,两代人的择偶观念会有很大的不同。国家二级心理师、婚恋督导师徐力表示,在择偶问题上,父母辈和当代年轻人着急的点并不一样。父母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孩子能找到将来的依靠,而现代年轻人选择结婚对象,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契合。

“代相亲”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能完全否定。有成功的案例,也有起反效果的事例。

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高爱认为,那些未经与子女充分沟通,便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子女的家长,用自己的择偶标准衡量和判断子女的选择,使子女在择偶中处于弱势的被动地位,就容易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和父母闹别扭进行“攻击”或采取宁可多加班晚回家进行“回避”等方式,以显示自己的尊严。

“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爱情。”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建议子女在理解父母的同时,也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心、爱和智慧,追求真爱,经营幸福。

记者 罗芳菲 李菁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