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大江东|解码教育援疆:喀什何以办起上海的“附中”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9-07-15 16:50:43

大江东

图片 1

6月25日,喀什地区巴楚县,上海援疆教师在书法社团课向学生传授中华文化。 顾超/摄

距离上海50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六中,3个月前挂牌成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

大江东工作室远赴南疆,解密招牌背后上海“大组团”教育援疆新模式。

今年是上海教育人才援喀第十个年头。一批批上海老师和教育援疆干部,带着先进教育理念,从分散支教到“组团式”援建,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到带动更多后方学校、社会资源来喀什结对共建,“朋友圈”不断扩大——教育援疆,让沪喀两地师生建立深厚友谊,喀什成了不少上海人魂牵梦系的“第二故乡”。

支撑喀什的“附中”,是上海标准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2019年4月14日,在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推动下,喀什地区行政公署、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和上海师范大学签署协议,共同创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新牌子挂到喀什六中校门,开启了上海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支教新进程。

上海援疆前指副总指挥王从春说,引入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为核心,以巴楚、莎车、叶城、泽普4县16所标杆校组成的喀什地区“1+4”援疆支教教育集团,并通过点面结合,辐射所有南疆学校。

六中是喀什地区教育局直属、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高级中学。2017年,该校首批援疆支教工作队领队陈护安以及刘洪权和范志超老师初到学校,这里没有一个汉族学生,2/3是民族教师,成绩普遍不理想,数理化生等理科成绩平均只有二三十分。

摸清“家底”后,陈护安发现,学校发展缓慢,是因为缺乏目标和动力。他们在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凝聚发展共识,明确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发展方向和定位。在上海援疆工作队推动下,“单兵作战”的教研模式变成“上海援疆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青蓝工程”。

2

喀什六中,范志超老师(中)为学校首届“青蓝工程”汇报课的获奖者颁奖。王文娟/摄

东妹采访时正遇上担任学校教研室副主任的范志超老师为首届“青蓝工程”获奖教师颁奖,年轻的高一年级教师刘菲菲获一等奖。

上海援疆团队带来六位一体的“讲、示、评、问、议、结”模式,所有学科每周开展教研活动,由上海教师开主题讲座,另一位教师根据讲座开示范课。所有教师点评发问,全组讨论办法,最后由小组组长做小结。范志超介绍道:“刘菲菲老师通过我的讲座,了解上海的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改变了原本理科教学的题海战术,把实验和思考时间还给了学生。”

组建“1+4”教育集团,上海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举措很快辐射到喀什四县,更多偏远学校感受到“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力度。

为了规范偏远中小学教学行为,提高国语教育质量,巴楚县以上海援疆教师为主体,组建了第一支“红柳花开”专业教研团队,足迹遍布巴楚12个乡镇100多所学校,包括距离县城140多公里的阿瓦提镇,带来上海高中语数学科教材教法培训,小学语、数、英、体、美、信息技术学科的规范备课上课培训,新教师入职培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惠及教师和管理者3500多人次。

3

喀什六中学生正用民族乐器弹奏《我和我的祖国》。王文娟/摄

在巴楚六小,学生们挥舞国旗说,“我是中国人”;在上师大附属喀什中学,师生们用冬不拉、弹布尔等民族乐器弹奏《我和我的祖国》上海的老师们笑了,所有的辛勤努力都是值得的……

“阿拉不能白来”,输出上海经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团队

“名师工作室”“领航项目”“学科基地”……县域范围教师分层分类的培训工作有力推动,为喀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来了不能白来,总要留下点什么。”巴楚县支教团总领队、巴楚二中副校长花平说。

他是上海市第8批援疆干部,2013年第一次到巴楚二中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三年结束,2018年8月,上海市选派40名援疆教师到巴楚县支教,花平再次报名。

4

巴楚二中,来自上海向东中学的教师姜玉文正在给学生们上数学课。王文娟/摄

两度援疆,花平见证了二中之变。担任副校长,他首先建议学校成立年级组,管理班主任和学生;教研组回归本职,专心组织教学教研。“这里的校园管理制度与内地接轨了。当年我们新建的管理制度一直沿用,看来因地制宜是管用的。”花平很欣慰。

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是最大受益者。今年高考,巴楚二中2名学生成绩在600分以上,其中一名获632分,是该校从未有过的高分。花平很振奋。

5

莎车一小的学生们正在做广播体操

在莎车一小挂职副校长的上海教师沈飞,引进上海经验建立分层管理制度,加大年级组管理作用,组织年级组评优,激发教师积极向上。他还协调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参与当地少数民族教师一年制国语培训教学实习,多次组织面向莎车县的教学现场会,有效提升了老师教学水平。

援疆教师虽会离开,但变“输血”为“造血”,把一部分援疆教师安排在重要管理岗位,优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学管理方式,上海精细化管理经验在喀什“生根发芽”。

社会总动员,教育援疆的上海“朋友圈”不断扩大

组团式援疆,带来的还有上海众多社会资源。

莎车一小校长古丽尼牙孜•吐尔洪说起学生们第一次参加学校少代会,笑得灿烂,她还说,“孩子们以前不会打篮球、踢足球,上海老师带来很多体育器材,娃娃们喜欢!”这些器材,往往是支教教师发动自己的“朋友圈”捐赠的。

一人援疆全校援疆,这并非个例。泽普县委副书记胡志宏告诉大江东,在泽普,几乎每所受援学校都有一个“亲戚”——上海的对口学校。

泽普县和上海市闵行区两地学校全面牵手,交流不断。截至2019年6月,上海有22所学校单位和泽普县20所学校单位结成互助共建,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两地2018年5月签订全面结对共建协议,计划用三年达到县直幼儿园、学校和乡中心小学结对全覆盖。

喀什教育涌入新的活力,特色活动、品牌建设处处可见上海教育的影子。后方援疆资源也不断突破传统教育系统的“围墙”,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注入,为喀什师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

巴楚县有个“小胡杨”扶贫扶智扶志行动基地,像胡杨一样扎根新疆。这是第九批援疆教师、社区教育办公室负责人吴汉镇引进上海静安区“教育均衡”理念,并融入本地社区教育实践创立的。“小胡杨”深入人心,有南疆特征、巴楚特色。

“小胡杨”成立,正值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开展“三扶五美好”系列活动,吸引上海优秀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参与,将民族一家亲活动常态化,助力巴楚县的脱贫攻坚。“小胡杨”设立的乡村活动点已有120个,创新、引进、扶持优秀扶贫扶志扶智项目44个,开展各类活动超过600场次,惠及群众17万人次,其中贫困户超过6万人次。

6

难得一遇的降雨,让喀什的孩子们喜笑颜开,雨中嬉戏。顾超/摄

近十年来,教育援疆如同叶尔羌河般源源不绝:从“小组团”到“大组团”,上海不断探寻教育人才援疆支教新模式,“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南疆大地。

这些年,喀什因植树造林,气候发生了些许改变,采访期间遇到了喀什一年难见的大雨,当地老师们笑说,这是上海带来的“雨”,象征着“上海经验”的潜移默化……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王文娟 姜泓冰)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