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贵州雷山驻村干部余金政:39岁的他倒在扶贫路上

来源:民生网2019-08-28 16:47:19

余金政倒下了,在扶贫路上不幸以身殉职,39岁的灿烂年华,永远定格在贵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2019年的春天里。

余金政(右一)入户宣传脱贫攻坚政策。雷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早春三月,隆冬刚刚过去,暖春还在途中,从高高的大坪山上望过去,一派云封雾锁,明山秀水、深沟浅壑均湮没在浓稠的云海之中,唯见一面鲜红的国旗在苍茫的云海上空高高飘扬。

国旗下的村子叫乌达,是贵州达地水族乡的极贫村,也是余金政生前的网格片区。在这片远避尘嚣的贫脊土地上,他用良心工作,用感情奋斗,用生命扶贫。

执着的主任

15年党龄,11年工龄,39岁年龄和2个工作单位,这些数字构成了余金政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他的生命像一颗流星,即便很快地划过,也要努力在天空中留下一抹耀眼的轨迹。

1979年9月,余金政出生在雷山县脚雄村小寨,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厚道中夹杂着豁达,正直中掺和有大度,开明中揉进了善良,勤劳中包含些质朴。年长月久,这样的个性渐渐演变成了家风,注入了几兄妹的血液和骨子里,也铸就了他的人格魅力。上学时,父母对他的要求除了好好学习以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做人!”

“说来也怪,我这崽从小学习就不咋的,但每年获得的都是品德奖。”他父亲余正国对我说这话时,一半是自嘲,一半是自豪。

1998年,他考取了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专业,2002年,毕业后应聘到凯里氧化铝厂工作。由于表现积极,成绩突出,2004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2008年,他的家乡脚雄村更换班子时,党支部书记余俊为寻找一个好的搭档而犯愁。当他得知余金政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而且是党员,一下子就双眼放光了。可短暂的欣喜过后,他马上就冷静了下来,心想余金政在企业里干得好好的,月薪不算低,愿意回村里干吗?心里七上八下地在笔记本上罗列了好几个人选,继而又都很快地一一否决了。思来想去,他还是拨通了余金政的电话。

余俊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再三强调在村里工作报酬很低,甚至没到对方企业工资的一半。没想到余金政竟然满口答应了。

刚来的时候,他只是代理村民委主任职务。可不管代理不代理,他上任以后,就撸着袖子,挥臂大干。从调查摸底,走访民生民意开始,一点点地规划村里的发展与建设,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哪些先干、哪些后干以及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等等,思路清晰而严谨。一桩桩,一件件,井然有序,成竹在胸。预见性、计划性都很强,不像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官”,倒像个经历大风大浪的指挥者,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胸藏万千丘壑。

上任之后他办的第一件事,是提议修建村“两委”的办公楼。一楼不美何以美一村?办公楼是村里的门面,只有有了一个安全的办公环境,村干才能安心工作,村里面貌才会有大的改观。

2009年底,他参加了雷山县招募志愿者到村服务项目,在丹江镇排翁村服务,然而他却依然兼任脚雄村村民委员会负责人、脚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等职。

2011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980个选民参加,他几乎是满票当选,在脚雄村史无前例。

频繁转场的包村干部

2012年10月,余金政通过雷山县事业单位考试,录取在达地乡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工作。

2014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分配他承包也蒙村。从此,他成了也蒙的驻村干部,对也蒙村的行政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负责。此外,还把乌空村的几户贫困户安排给他帮扶。好在也蒙与乌空两个村相邻,从达地过去12公里到达也蒙,从也蒙过去6公里到达乌空。平时很多时间他都住在也蒙,尽管辛苦一点,但两个村处在同一条线上,在做实包村工作的基础上,也一并把乌空的帮扶户关照到了。

也蒙村的包村工作结束后,2017年4月,他又被组织选派到了相邻的乌空村驻村。乌空距离乡政府驻地近20公里,对于没有车,也不会开车的余金政来说,全靠搭乘一天一趟的客车,来回一次不容易。如果不是乡里有会议和特殊任务,他都驻扎在乌空,一门心思把村里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乌空村的工作有了明显起色以后,2018年2月,他又被乡党委选派到了乌达村驻村开展网格工作。

如果把他比作护林人,每挪动一次窝棚,身后就留下一片浓郁的绿荫;如果把他比作筑路工,每转移一次场地,身后就延伸一段平整的道路;如果把他比作战斗员,每前进一截距离,身后就少了些困难和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余金政从乌空转战到乌达,是乡党委“选派”来的。既然是选派,那就说明他工作能力和工作姿态出类拔萃。2018年初,雷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吹响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将每个村50户左右的农户划分为一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以便精准帮扶。余金政所负责的乌达村党调组和高兄组网格区共有40户人家,同时还帮扶距离乌达村15公里远的排老村7户贫困户。

距离减贫摘帽的时间越来越近,脱贫攻坚步伐越来越紧,余金政心无旁骛,整天忙于核对农户“一户一档”信息,和帮扶干部们一道,挨家挨户查看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填漏补缺,工作十分仔细。

不朽的精神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场接力赛,那么余金政同志走后,他的接力棒已经完美地传递给了后人。

他在网格片区走访时,发现陈老夭米缸告罄,答应给陈老夭买的100斤大米,没来得及兑现就撒手西去。乌达村“两委”得知这一情况以后,凑钱买米送到陈老夭家中,落实了余金政生前的千金承诺。余金政去世后,他留在在排老村的7户帮扶户,由该乡干部李青宇接管4户,吴华涛接管3户,一切均有着落。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战争,那么余金政就是战场上最忘我的那名战士。如今,在余金政的精神激励下,作为战友的达地乡党委、政府所有工作人员,达成了齐心干事的共识。

 “现在我们许多同事都变成了‘余金政’。”达地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乌达村脱贫攻坚指挥长龙怀山说,余金政去世后,虽然工作依旧艰巨繁重,但干部的怨言少了,干事劲头更足,奉献意识更强了,整个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

2014年以来,乌达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大力发展茶叶、药材、蔬菜、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已实现169户749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7.37%下降至1.86%。作为国家、省第三方评估对雷山县脱贫攻坚“减贫摘帽”工作进行验收的抽查点之一,乌达村顺利通过了检查组的验收,精彩出列,成功地减贫摘帽。

达地水族乡虽然已经脱贫出列,但干部们的帮扶工作并没结束。下一步,将继续发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巩固目前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七.一”期间,黔东南州委、雷山县委,先后追授余金政同志为全州和全县优秀共产党员。黔东南州委发文,号召全州党员干部向余金政同志学习,学习他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踏实肯干、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杨贵和 李雪)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