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吉林四平:科技赋能 民富粮安

来源:民生周刊2019-11-12 14:37:08

吉林省四平市,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玉米带,这里土质肥沃、气候宜农,盛产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优质农产品,深得大众青睐。近些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充分运用智能仓储、科学运维,强化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四平地区在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中,具体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民生周刊》记者近日前往四平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仓库外,等待脱粒入库的玉米堆积成山。图/ 于海军

“梨树模式”

近日,四平市梨树县高家村的高产攻关田(核心区)通过了现场验收,保护性耕作使其比普通田地增产20%到30%,获得了大丰收。

玉米长得好源于种得好,梨树县通过“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核心内容的“梨树模式”,让土地肥力得到增加,降低了农业投入。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后,土壤地力大大提高,产量显著提升。

过去由于农民追求产量,对养地还不够重视,化肥越用越多,土壤越来越板结,黑土层也越来越薄,多年来“掠夺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让肥沃的黑土地疲惫不堪。随着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诞生,赋予了黑土地新的生命。

事实上,“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即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少耕、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这种模式中,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5年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20%,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秸秆覆盖相当于给大地盖了一层被子,不仅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还能大大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对春旱起到抵御能力,延缓旱情。这种模式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在保水、保肥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持续稳产高产。

在“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内,一株株玉米紧凑相依,这里相比普通田地的玉米有更高的种植密度。高产攻关田经过多年的秸秆覆盖与免耕播种,土壤的理化性状较好,为玉米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表示,保护性耕作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耕层结构,提高了土壤的蓄水、抗旱能力,对于发展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农业,促进当地粮食增产、稳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而全程农业机械化也让农户、合作社、农业经营主体在保护性耕作方面得心应手。

据了解,吉林省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而梨树县作为吉林省产粮大县,耕地面积达4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多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保护性耕作让这里年年丰收。当地今年预计完成“梨树模式”推广面积200万亩,占梨树县玉米种植面积70%以上,这将对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对黑土地的保护恢复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10月底,玉米收获接近尾声,在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场院内,仍有农民在紧张劳作,热情和喜悦仍挂在他们脸上。2015年,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着眼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在当地政府和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开始承担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田间示范,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能够开展各种田间试验项目。

科技助力,让粮食种植户尝到了甜头。合作社负责人卢伟坦言,合作社成立以来就一直想着怎样节本增效。对于种粮大户,降低成本就是在提高效益。免耕少耕、全程机械化为合作社降低了不小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收益。“到秋天整完地,开春就直接播种,减少农机进地次数,节约成本同时增加了收入,保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卢伟说。

2019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吉林省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指出:“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等绿色生产方式,夯实农业基础。”事实上,四平当地近些年在保护土壤、节省成本、增加产能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储粮四平直属库标准化粮储仓库。图/于海军

智慧仓储

四平市所辖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市均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耕地面积中90%以上种植粮食作物。人均生产粮食、人均占有粮食、粮食单产、粮食商品率均居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当地粮食品质也位居前列,拥有两个国家级金字招牌和三张粮食名片。

粮食保量提质的同时,如何存储和维护尤其关键。四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张忠权表示,四平市仓储、加工质检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当地面对市场化收购新形势,采取走出去合作、引进来代储,积极引导多元收购主体入市,指导农民科学储粮,适时售粮,加大产销协作力度,切实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近些年,四平市在粮食收储能力上下功夫,严格准入、动态调整,建立完善了由160家粮食收储企业组成,主体多元、全面覆盖乡镇的地方粮食收储保障体系。目前四平市粮食收储能力达到1460万吨,确保了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农民种粮应收尽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市国有粮库建设智慧粮食管理云平台,大力推动粮食仓储行业转型升级。如南山粮库的智能出入库、智能安防、智能仓储,每一处都透着十足的“科技范儿”。

仓廪实,天下安。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近日记者来到中央储备粮四平直属库,走进房仓内,一股粮食的清香扑面而来,站在高达6米的房仓边,眼前的粮食平如镜面,这种感官上的冲击完全颠覆了公众对粮食仓储行业的固有印象。

据了解,直属库所有仓房全部应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冬季降低粮温蓄冷,夏季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实现常年低温(准低温)储粮,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有效的节能环保控温储粮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

不仅如此,中央储备粮四平直属库党委书记、总经理侯耀杰介绍,在集团公司、分公司和直属库有限公司,不用出门、不用打招呼,24小时随时能看到每个仓房的仓内、仓外实况,仓里有没有粮,粮面平整不平整,仓房密闭情况如何,有没有虫,有没有结露,每个地点的温度是多少度,包括安全生产方面有没有隐患,都能一目了然。

“智能化粮库采用高清摄像头放大23倍的效果,一个杂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系统会每天自动拍摄一张仓内实景照片,自动上传。不论什么时间,仓内有粮没粮,只要需要,5年、10年前的照片,都可以随时查看,责任可以追溯。” 侯耀杰表示,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100%。中央储备粮宜存率100%,质量达标率提高到99%,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

在直属库中心检验室内,粮食检测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划一。直属库化验员介绍,检验室配有专业粮油检测设备,可以检测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以及铅、汞、镉等卫生指标,能够保证所有出入库粮食都经过严格检测,切实守好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智能化粮库系统到处能看到“黑科技”。目前,中储粮智能化管理已经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物联网、“一卡通”、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即便有先进储粮科技助力,工作人员仍每天爬粮仓、查粮情,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内陈列的土壤样本。图/于海军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