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名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名品

百年老店”同仁堂危机四伏:四大风险缠身,十三年来最差业绩!

来源:人民名品2020-05-08 14:51:26

2019年,《药品管理法》修订、医保目录调整、“4+7”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多项政策落地施行,医药行业不断调整加速,整个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中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如履薄冰。

近日,“百年老店”同仁堂发布了2019年年报,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双降趋势,出现了13年来首次营收下滑的状况。自2006年以来,同仁堂业绩连续12年保持增长。2009——2017年的近十年间,同仁堂的营收增速更是高达10%以上。

资本市场对同仁堂的发展境况也热烈围观,业内称同仁堂“一夜回到解放前”。同仁堂即将面临的到底是对市场调整的短暂不适,还是经营不善的长期下滑?

一、13年来最差成绩单

年报显示,同仁堂2019年实现营收132.77亿元,同比下降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5亿元,同比下降13.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9.24亿元,同比下降7.74%。

具体分析,同仁堂2019年的业绩自第二季度才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第一季度营收高达39.11亿元,同比增长6.73%。第二、三、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26亿元、28.02亿元、33.18亿元,分别较同期下降9.91%、12.71%、11.08%。

同时,同仁堂净利润也呈现下滑的趋势,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5.68亿元一路下滑至第四季度的1.74亿元。第四季度净利润较2018年同期下降53.58%,跌幅过半。

二、核心技术和产品制约市场发展

据多家媒体分析指出,同仁堂打断了持续12年的经营上行记录,主要有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随着医保控费、处方药监管、西医不能开中药等综合政策因素影响,中药行业面临的挑战确实为同仁堂业绩放缓造成一定影响。未来,核心技术和产品将是医药行业的主要竞争力。原有的品牌、品牌、营销、渠道优势将逐步减少影响。

在核心产品方面,同仁堂旗下的五大核心系列产品——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均无专利,也不是保护品种,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中国医药市场,备受冲击。

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同仁堂最久负盛名的六味地黄丸,在全国范围内,有高达652家药厂获得批文,获得安宫牛黄、牛黄清心批文的厂家也有137家。

同时,这五大核心系列产品的具体销售额也都呈现下滑趋势,总产量同比减少30.2%,总销量下降19%。其中,作为主打产品的六味地黄和金匮肾气系列总销量比去年减少25.5%,仅售出1883.1万盒。作为同仁堂的主要营收来源的心脑血管类和补益类产品,两者的毛利率分别下滑了2.24%和2.14%。除去妇科类产品,同仁堂其他类产品的毛利率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五大核心系列产品的销量疲软,直接重创了同仁堂医药工业业务板块的效益。根据年报显示,同仁堂主要有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医药工业板块在2019年实现营收75.31亿元,同比下降10.49%;毛利率48.02%,同比下降3.37个百分点。

在核心技术投入方面,根据历年财报显示,同仁堂变现得相当吝啬。2016——2018年,同仁堂研发投入分别为2.02亿元、2.19亿元、2.3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67%、1.64%、1.65%。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2.41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82%,远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在医药行业,长期不足的研发投入将直接制约药品研发的突破。这或许也是同仁堂的业绩在近些年逐渐放缓增长步伐的重要原因。2016——2018年,同仁堂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85%、9.75%和0.22%,直至2019年出现负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同仁堂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来自核心产品陷入竞争红海。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支持的药品上市,同仁堂的盈利能力将会在未来一触即发的价格战中大幅下滑。

三、产能不足是业绩疲软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同仁堂旗下负责药品生产业务同仁堂科技公司的产能或是造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据媒体了解,自一季度开始,同仁堂科技便面临多系列产品生产供应不足的状况。

2019年,同仁堂结合工业布局的调整,通州分厂逐步向大兴分厂迁移,通过多方多次的调研,确定了最终的搬迁方案,并逐步开始实施。

然而,由于原厂的丸剂、液体制剂等多条生产线需要进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再认证,但由于新旧生产基地之间产品转移、生产衔接及新生产线的调试运行需要时间等影响,尽管位于河北唐山和大兴分厂的两家新建生产基地虽然已分别于2019年4月及7月顺利通过GMP认证,两家新建生产基地在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陆续投入生产,产能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截止2019年底,同仁堂科技中成药生产总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0%以上,丸剂、液体制剂等剂型产品的生产进度更是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六味地黄丸系列、金匮肾气丸系列等产量的下降也直接影响了营收。

此外,业内有分析指出由于新老基地产能尚未落实,品种转移也还在持续进行中,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同仁堂科技产能转移造成的影响或许会持续影响到今年,甚至将会继续成为阻止业绩和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蜂蜜门”重创品牌口碑

此外,一直以品质信誉标榜的同仁堂,在近两年也遭受着品牌舆论的影响。2018年爆发的“蜂蜜门”事件,更是对同仁堂的品牌信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

2018年底,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城金蜂”)因将大量过期蜂蜜回收作为原料,并涉嫌更改生产日期被媒体曝光,同时牵扯出了事件背后的同仁堂蜂业。2019年2月,盐城市和北京大兴区的相关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认定同仁堂蜂业因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没收蜂蜜3300瓶,罚没金额共计1420万元。

尽管,同仁堂蜂业并非集团业务板块中的核心部分,但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风波也打破了同仁堂长期标榜的历史底蕴、质量过人的金字招牌。同仁堂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处。

然而,根据媒体消息,“蜂蜜门”已不是同仁堂首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早在2016年,同仁堂就因质量问题被“点名”6次,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品种。而到了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中,同仁堂以14次的“成绩”位居第二。

作为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之一的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至今已享誉351年。同仁堂不仅引领着中国老字号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指引中医药行业方向的中流砥柱。

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中,同仁堂不断受到产能瓶颈、技术研发、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口碑危机的多重生存危机。这一次,同仁堂选择“吃老本”还是重新擦亮“金子招牌”,每一位中国人都会热切期待和关注。

(来源:“人民名品”微信公众号,主编:马海涛,责任编辑:唐晓彤)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