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专题阅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 专题阅读

《城市化背后——不同视角下的城市贫困人口分析》书评

来源:民生网2020-05-08 20:48:59

按照惯常的印象,贫困主要出现农村地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也是在农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也是农村人口。

朱晓博士的专著《《城市化背后——不同视角下的城市贫困人口分析》》从纵向历史发展角度探讨了改革开发以来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动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前,贫困是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常态,其实更多的是绝对贫困,且主要是物质贫困,人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解决了世界上最多人口国家的吃饭问题。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相对贫困的发生比越来越高。本书更新了人们对贫困的认识误区,认为城市也存在贫困问题和贫困现象。而且城市的贫困比农村更隐蔽更难测量。朱晓博士的专著独辟蹊径,避开了目前精准扶贫针对农村地区的热点,将城市贫困纳入到人口学研究范畴来,并将城市流动人口的贫困纳入到城市贫困人口的分析范围,创新贫困人口研究的对象。

专著对贫困的各个维度进行详细考察和研究,不失为一本研究贫困人口的人口学范本。

首先,专著基于各项宏观调查数据素描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概况。目前城市户籍人口绝对贫困的发生率不足1个百分点,但相对贫困人口规模庞大,接近2000万。城市人口贫困家庭化趋势较为明显,多代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贫困的概率更高。流动人口中“乡-城流动人口”贫困发生率更高。

其次,专著最大的特色是引入了“时间贫困”的研究视角,并基于“生存-发展-风险”的视角构建了三维贫困的测量指标——“一维收入贫困”、“二维工作时间贫困”、“三维社会保障贫困”,贫困人口的贫困表现不仅仅单方面的,多维贫困相互交织且相互转化。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认为贫困具有一张女性的面孔,专著的结论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女性群体贫困发生比更高。因预期寿命的延长,因老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也是是陷入贫困的重点人群。此外,未婚人群因为社会支持匮乏,也是贫困高发人口。

再次,专著还分别从个体、家庭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探讨了个体的致贫因素,接受教育能够帮助个体更好的避免贫困,发展教育有利于提升群体抗击致贫风险。此外,专著还构建了“主观贫困”的研究视角,这对于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而言,非常及时和有必要,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所谓主观贫困即为调查对象自我评价为贫困,社会学经典理论“相对剥脱理论”即是对主观贫困的概括,是一种经过比较而引发的主观感受,相对剥夺感强的贫困群体自我效能感底下,对生命中的重要事件掌控度底,更容易出现紧张、绝望、不安沮丧和无力感。

这些发现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前和未来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及致贫因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研究丰富了贫困研究的理论视角,扩展了贫困研究的范围。贫困并非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动态、多维和全方位的考察,才能深入把握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度理解城市贫困,未雨绸缪,为新的贫困问题精准把脉。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化背后——不同视角下的城市贫困人口分析》一书值得相关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实践者参考借鉴。

除提出以上新观点和新视角外,作者能够熟练运用人口学研究方法,熟练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表明该书是一本人口学研究的典型范本,值得参考和借鉴。

首先,文章中的图片详实、清晰、规范,制作精美、生动,全文各章节均图文并茂,可谓将人口学的制图水平发挥到极致,可作为人口学硕博模仿和学习制图的模板之作。

其次,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人口学入门级的研究方法,如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有机结合,如何生动的描述和考察一个群体,如何避免定量研究和人口学描述分析的枯燥和乏味,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相应对策。

总之,朱晓博士的著作不失为一个人口学量化研究和定性考察相结合的范本。

彭青云,江南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博士)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