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评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鼓励创新就业成为复工达产“标配”

来源:民生网2020-05-26 10:03:55

日前新鲜出炉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篇幅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短,但有一个关键词被多次提及:“就业”二字通篇出现39次,足见分量之重、地位之高!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最大的民生。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六稳”工作,就业处于最高优先级。保就业、稳就业也是加快复工达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亟须答好的必答题。

必须正视的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压力显著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6.0%,为有数据以来次高,仅低于疫情冲击最严重的2月。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应的表述是“就业压力显著加大”,并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也开出了多味“药方”: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有一句话就很耐人寻味: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这其实在启示我们:尽管疫情作为一种危机带来了暂时的困难,但要相信,促就业还可以继续挖掘潜力,可通过创造新条件来实现拓岗稳产。一言以蔽之:创新性地就业要得到鼓励。

我们要看到,危中有机;我们要做到,化危为机。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疫情暴发后的流动性减弱,客观上让老百姓对在线消费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身在家中,点击屏幕,美食生鲜、日用百货就能“召之即来”,听课工作、“云游”赏景也不在话下。可以说,“云生活”方兴未艾,“宅经济”按下“快进键”,居民生活呈现出线上与线下加速融合的趋势。

生活之变,带动就业质变。直播带货、外卖专营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愈发受到欢迎,接踵而至的则是在传统就业岗位挖潜存在刚性约束的背景下,网约配送员、外卖运营师、直播导购员等新型就业岗位在就业市场不断涌现,也成为不少求职人的就业“新宠”。

一线的大数据观察不说谎。外卖平台饿了么统计数据显示,疫情以来,我国居民的日常出行受限,让各类到家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平台也因此吸纳了数十万新注册的蓝骑士。另据该平台分析,这些新增注册者,除来自餐饮业、工厂、销售等直面疫情挑战的岗位,同时也有较多来自影视文化、科技教育、农林牧渔等受到波及的延伸产业,而仅在横店的一个蓝骑士站点中,就有7成新增骑手有过群演经验。

可见,疫情以来,不少行业原先的就业者都转型来从事包含外卖员在内的零工经济等新业态,这些新业态在特殊时期充分发挥了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为传统经济的复苏以及相关产业经济带的发展注入了更强的稳定性,也为个体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所以,与其说这是一种社会资源“错配”,不如说这是市场要素资源的再优化配置,是零工经济等新业态的胜利,是在兑现“应出尽出,能用尽用”的政策倡议,是一个在就业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注脚。

需要进一步看到的是,除骑手侧吸纳大量就业外,饿了么等网络餐饮平台也为城市经济注入消费动力,从而拉动商户侧就业,为经济生活恢复、活跃创造了正向的良性循环,成为“稳就业”的积极践行者。

当然,如今外卖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突变,也只是我国消费转型升级浪潮的一朵浪花,而各行各业此起彼伏的自我革新,共同组成了新一轮稳就业促就业的源头活水。这些新兴职业所蕴藏的潜能快速释放后,将加快行业创新的脚步,并促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溢出效应,创造出更大的就业空间。

毋庸讳言,新生事物的崛起一定不会一帆风顺,这些新兴职业在诞生、壮大、成熟过程中,必然也要经历各种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后续更长周期的社会检验中, 哪些是“真”的新职业,哪些是“伪”的新职业,结果都会一目了然。这是市场经济优胜劣带的法则在发挥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需要牢记的是,就如同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一样,对待零工经济等新业态,我们也不妨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大框架下,给予其充分竞争与有序发展的弹性,让不同岗位上的劳动者都能有尊严地绽放勤勉的光芒。我们相信,通过让创新在制度的护航下发挥出更大的动能,在稳就业的基础上,更高质量且更加充分的就业格局就能加速搭建起来。(慕容一鸣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