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陕西神木:政策铺筑脱贫路 大棚里种出“致富果”

来源:陕西传媒网2020-06-09 11:14:10

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陕西省神木市调整产业结构,从产业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大棚经济”助力脱贫攻坚。通过完善经营机制和规范运营管理,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让大棚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全市共有蔬菜大棚4800多座。

政策惠农,“大棚经济”异军突

乔亚明是马镇镇盘塘村脱贫户,一个人租种村集体2个大棚。另外,他还在大棚外的农田里种植了花生、玉米约6亩。他说:“以前种菜,靠天吃饭,收益无法保证。现在不用担心了,自从村里有了蔬菜大棚后,村民可自愿租种,一年能种两茬或三茬。去年两个大棚的收入约两万元,不但收入提高了,还掌握了蔬菜大棚管理技术,学到了科学种植的本领。”

盘塘村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全村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蔬菜产业不仅发展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也为村里零就业家庭、脱贫户、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途径。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明介绍,近年来,村里流转土地100余亩,由政府投资陆续建设了100座高标准塑料大棚,全部承包给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发展种植业,年租金每棚在700—1000元之间。在发展大棚的同时,村里实施了“一村一品”工程,种植地膜花生500亩、西甜瓜200亩、甜玉米180亩,形成了千亩保护地示范园。示范园属于村里的集体经济产业,租金全部收回后主要用于全村人集体饮水及设施农业用电、灌溉等方面支出,这不仅能够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大棚种植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神木市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设施农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三补一奖”产业奖补政策,落实粮食生产、农机具补贴、设施农业等惠农政策,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开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等,逐步建立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机制,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收益。

技术服务,推动农业高效发展

为切实促进全市大棚产业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技专家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并组织蔬菜大棚种植户和涉及蔬菜大棚种植村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学习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及水肥一体化、膜下节水灌溉、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科学技术不仅为设施农业鼓劲助力,更让种植户信心十足。经过多角度、多种类的技术培训,使种植户基本掌握了设施农业的种植要领和管理,促进设施生产向多元化方向转变。种植户直言,时代发展变化快,要争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能人。

产业发展,增收致富添“引擎”

在迎宾路街道刘伙庙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大棚内樱桃树、杏树、葡萄及蔬菜长势旺盛,为当地贫困群众开拓了一条增收新路。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2017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20座大棚,着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推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共赢”。

西沙街道麻家塔村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蔬菜大棚,企业向村集体承租大棚后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业,村民每年享受村集体分红的同时,还可以在家门口就近务工。西沙街道副主任折永雷介绍,目前,西沙街道建有大棚170多座,其中麻家塔村建立大棚60多座,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神木市按照“实现贫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思路,利用好“国香神木”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康师傅脱水蔬菜项目建设,带动蔬菜种植产业发展,通过市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的引领带动,让蔬菜大棚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棚”。(韩艳艳)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