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民夜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民夜读

左宗棠:40岁一事无成,48岁逆袭翻盘,靠的是什么?

来源:民生网2020-07-12 16:57:49

摘要:一个人,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时,他的人格就伟大了,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四十岁前,他是落魄书生,三次落榜,一贫如洗,前途难测。但随后十年,他竟凭着过人才识和一身硬气,从一介布衣跃升为一品大员。垂暮之年更亲自挂帅,收复了中国六分之一领土,让列强闻风丧胆。

难怪梁启超盛赞他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连“圣人”曾国藩、“帅才”胡林翼都自愧不如。

曾经一事无成的中年人,是如何逆袭成“第一伟人”的?纵观左宗棠一生,并非顺风顺水,在他看来,自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靠以下三点。

1

做事:发上等愿,择高处立

左宗棠曾在江苏无锡梅园题过一幅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志存高远,才会有大格局和高眼界。立什么样的志,就会如何做事,成什么样的事。

左宗棠出生于一个家境贫寒的书香门第,但家中贫困“无买书资”。他四处借书苦读,也因此而遍览群书。

他曾三次进京会试,才学极受主考官徐熙庵、温葆琛等人的赞赏,但无奈“官场之风”,三次全部落榜,最终只得给人家做了“上门女婿”,在湖南醴陵渌江书院以教书为业。

左宗棠没有在悲观中走向人生的沉沦,没有像一些古人一样从此寄情山水,他在家中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气壮山河的宣言,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除了在书院教学之外,左宗棠主要的精力用来研究科学种田的方法、兵法,以及研究舆地学,自己在家里绘制中国地图,并且深研经世致用之书,不仅为以后带兵打仗积累了知识,还因此结交不少良师益友。

后来,左宗棠名气越来越大,先后得到两江总督陶澍、林则徐的赏识,并在40岁时成为湖南巡抚的幕僚,最终在曾国藩的一路举荐下,49岁时升授为浙江巡抚。

后来阿古柏发动兵变,自封为新疆王,年近70的左宗棠,抬着棺材奔赴战场,带着必胜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一年以内收复新疆,书写了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左宗棠在给家人的信中写到:“天下事总要有人干,国家不可无陕甘、陕甘不可无总督,一介书生,数年任兼折,岂可避难就易哉!”

一个人,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时,他的人格就伟大了,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胸怀大志,方勤勉坚定,于逆境不折。

2

为人:结中等缘,就平处坐

“结中等缘”与“就平处坐”,是说,做事要懂得中庸之道,平等待人。为人之道,在于合适的距离,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也在于位置,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中年时的左宗棠已经是天下闻名的股肱之臣,当时的人们也将他与曾国藩并称为“曾左”。

由于左宗棠一向自负,所以他对于这个称号是很不满意的。有一次故意问左右侍从:“为什么别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呢?”

侍从回答:“因为曾公眼里有左公,左公眼里没有曾公。”左宗棠听后沉思良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原来自己自负的毛病,已经是世人皆知了。

从此,他开始学着放下架子,努力改掉往常自负的毛病,以平和的姿态向他人学习。衡量一个人是否伟大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有什么丰功伟绩,而是看这个人在丰功伟绩的光环下能否平和处世。

红尘俗世中的灯红酒绿,带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平和,让我们为功名而奔走,为利欲而不休。

与其忙忙碌碌、熙熙攘攘,倒不如放平姿态、淡泊生活。唯有在平淡之处修养高贵,方能于平凡之中遇见不凡。

3

修身:享下等福,向宽处行

人到晚年,已见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因此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越向宽处行,福泽便越深厚。

晚年的左宗棠对待下属和颜悦色,对待同僚彬彬有礼,就连对待家里仆人的过错也格外宽容,脾气越来越小,心态越来越平和。

左宗棠生活也非常简朴,平常多穿普通的棉布衣袍,只有在公事场合才穿官服。有一年冬天,有位官员因公事到浙江谒见左宗棠,当时天气异常寒冷,左宗棠却仅穿一件布面皮袍会客。后留客人用饭,客人以为有盛宴招待,但桌上却只有几片白肉和一盆鸡汤。

对于子女的家教,左宗棠非常的严格,教导子女们养成节俭之风,不能贪图钱财,以至于家中的子女虽然生于官宦家庭,但是都没有官场的习气,吃穿都非常朴素。

一次儿女们以为他祝寿为名,将家中旧屋扩建修缮,他得知后,写信严厉痛骂:“贫寒家儿,忽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惹我恼恨。”

他时常还提醒孩子们,做人不能有“傲气”。

因为“傲气”的人不讲理,自以为高明,又没有自知之明,看不起人家,人家早在心里笑话他,他还以为人家在表扬,这种人走到哪里都会招人怨憎,自取其辱。

左宗棠讲:“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自己的生活用度,宁肯过于节俭,对待他人宁愿宽厚。所有的事情都要从简单节省出发,绝对不能浪费。这是珍惜福分、保持家业不败的方法。 

宽厚待人,勤俭持家,未有不兴。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孔子文化产业(ID:kzwhgs)

欣赏更多夜读作品及夜读音频可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天21:30,与您相约“全民夜读”。

(责任编辑:朱浩铨)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