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传播平台2020-07-19 17:30:35
近两年,由于中国汽车市场明显降速,全球汽车产业在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贸易摩擦升级的环境下,面临严峻形势与挑战,也处于转型阵痛期。
自2018年整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转型调整,在2019年整体营收规模逆势增长,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其利润空间仍受到显著压缩。但其中也不乏亮点企业,在产业寒冬中逆流而上,为整体行业打造旗舰标杆。
近日,2020汽车零部件企业“双百强”发布会上公布了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以下简称:“双百强”)。
“双百强”榜单显示,零部件企业的日子更难过,利润下滑幅度更大,优胜劣汰的进程更快。不过,头部企业的地位排名依然很稳,想要快速上位还得靠新能源、新四化科技。排在前五位企业是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和德国采埃孚。德国、日本、美国零部件企业排位靠前,是国际百强榜单中的主流企业。
中国零部件企业有11家进入“双百强”榜单,分别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中航汽车、广汽零部件、玉柴集团、中策橡胶、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团。其中,潍柴集团零部件业务收入总额以2164.67亿位居国际百强榜单第8位。
从营收规模看,中国企业增速高于全球,头部企业规模效应增强。2019年,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营收保持5%的增速,其中,外国零部件企业增速为4%,中国零部件企业增速为8%,虽然中国零部件企业凭借多元化竞争优势增势更好,但能跻身全球前50榜单的企业依然凤毛麟角。
但从利润规模看,中国百强企业整体盈利空间压缩,两极分化明显。中国零部件百强企业2019年整体盈利下滑10%,优胜劣汰更明显,尾部企业盈利危机凸显,排名靠前的20%企业实现了总净利润同比1%的增长,排名靠后的50%企业总净利同比下降高达115%。
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大多从事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新能源业务,或通过并购积极扩展业务版图,或不断提升技术,产品升级与客户拓展同步。
最成功的代表当属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 2020榜单上排名提升28位的宁德时代,2018年营收为296亿元,2019年就跃升至458亿元,但背后是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2018年投入20亿元,2019年增至30亿元。
同2019年的榜单相比,2020双百强榜在中国企业数据采集阶段增加了利润和研发投入两项指标。透过榜单背后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中国企业的规模化能力在增强。入围今年全球百强榜的中国企业由去年的8家增加到了11家,排名均有所提升;
2、企业的整体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同比18年研发投入增长了33.85%,但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仅有5%;
3、企业盈利能力亟待增强。整体收入同比18年增长了10.96%,53家企业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却只有30家。行业平均净利率4.53%,和国际零部件公司6.7%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4、国有企业规模化优势明显,中国百强榜前10的企业中有8家具有国资背景;
5、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民营企业潜力巨大。上榜企业上市公司77家,民营企业66家;
6、从区域分布来看,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汽车产业发达地区优势明显,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5省市的上榜企业数量达到55%;
7、企业加强了新能源、智能驾驶和核心动力总成技术的投入,这一类企业的研发投入均超过了收入的8%,四维图新去年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了51%。
在全球整车市场下行仍在继续的当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正在加速整合。随着中国与全球汽车产业的融合度的进一步提升,中国自主汽车与零部件品牌也正在向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转型,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掌控能力,解决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主编:马海涛,责任编辑:唐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