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0-07-25 12:22:54
傅村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义新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不简单,诗坛泰斗艾青出生在这里,明代文学家宋濂出生在这里,南朝文学家沈约的后裔迁居在这里,可谓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作为镇上唯一一所中学,傅村初中也不简单,它让孩子们学习家乡名人,弘扬家乡名人精神,传承家乡名人优秀品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美的傅中学子,热爱家乡、心系家乡,学成后能为家乡做贡献。
学习家乡名人,传承地方文化
走进傅村初中,映入眼帘的便是主教学楼,楼前有一尊艾青铜像。教学楼有四层,每一层都设有名人文化长廊,分别展出艾青、宋濂、沈约的轶事、经典作品。楼梯拐角处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这里是学生们的家乡名人书画大赛作品展区。处处可见的家乡名人,处处可闻的浓浓书香,让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不再普通。
傅村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北部的双尖山,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内,自明朝以来,相继涌现出7位有影响力的人物,形成了“双尖山文化圈”。这些名人包括诗人艾青,明朝文学家宋濂,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施复亮和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曾担任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席的冯雪峰。连沈约的后裔,也迁居于此几百年了。傅村还有一条溪自北向南贯穿全镇,那就是傅村的“分水溪”——潜溪。潜溪蜿蜿蜒蜒、一碧如练,宋濂出生于此,他以“潜溪”为号,并曾赋诗赞曰:“自入潜溪住,超然绝世氛。”
这些丰厚的人文资源,成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得天独厚的优势。傅村初中依托地方名人文化资源,致力于开发精品课程《潜溪》,打造“博悦”品牌,让学生学习家乡名人,解读家乡名人的高贵品质,博采众长,悦仁服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艾青的诗歌中采“爱国爱乡”之心,从宋濂的苦学中取“勤奋刻苦”之力,从沈约的诗文中养“笃志好学”之气。改良自己的学习习惯,不为功名利禄所绊,广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
携手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
近年来,金东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努力打造“一校一品”,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如何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最重要的突破口和最有效的途径。”傅村初中校长李绍彩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文化背景而进行的课程开发,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方面都打上了学校文化的烙印,优质的学校特色文化在校园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师生的处事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将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校本课程从学校自身出发,精炼并形成着学校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只有扎根于学校文化,才能体现学校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校文化也只有与校本课程携手共进,才能塑造特色的学校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傅村初中依托丰富的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着力开发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潜溪》,结合校情,确定了课程目标:
让学生学习傅村名人,改良自己的学习习惯。不为功名利禄所绊,广泛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勤学善思的好习惯。
让老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更新教育理念,尽快实现转型,即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使自己快速成长为博学、悦读的“学习型”教师。
让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带动学校文化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基于这些课程目标,结合学情,傅村初中开设了《潜溪》校本课程,从众多名人中选取了沈约、宋濂、艾青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分别对应七、八、九年级。每位人物分四章学习:第一章为名人生平。抓取名人身份特点、作品成就、文字风格,用生命的语言浓缩成一个个精彩的窗口,以窥名人的全貌。第二章为人物轶事。选取名人生活中或平凡或鲜为人知的小事,希望学生能够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优秀的品质。第三章是作品选录。所选诗文趣味性强、富有哲理和地方特色;内容由易到难,篇幅由短到长。对所选的每一篇诗文作品进行精要的赏析,形成助学系统,引领学生阅读和领悟。第四章是纪念名人,选取了家乡本地对名人的研究成果或纪念活动,让学生了解名人与家乡的渊源,并带领学生实践思考,求教或采访傅村当地的一些专家学者或老一辈的知情者,实地走访,参观故居馆地。
丰富活动载体,创设文化校园
一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傅村初中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学生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活动可谓是异彩纷呈:艾青诗歌朗诵大赛,让孩子们透过诗歌感受诗人的赤子情怀,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感悟精神的力量;名人书画大赛,让孩子们通过手中的画笔,追寻名人的足迹,画出心中的传承;“廉文化”手抄报及征文展,让学生们领会了宋濂廉洁为官、不为金钱折腰的浩然正气,为创建“清廉校园”出了一份力;诗词大会,让学生在诗词中进一步走近文学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艺大比拼和拔河争霸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凝心聚力。学生们在文化艺术的世界里尽情释放青春的活力,收获累累的果实。
傅村初中还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块特殊的德育基地——名人故居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访艾青故居、宋濂故居遗址、沈氏宗祠,在实地走访中寻名人的人生轨迹,听名人的逸闻轶事,感名人的人格魅力,扬名人的精神品质,承名人的善美德行。
学校创办了艾青文学社,出版校刊《双尖》,这里汇聚了小诗人、小作家的奇妙才思。学校开展“宋濂寻旅”研学活动,寻访宋濂故居遗址,感受宋濂“以廉洁为先,以诚信为要”的作风。傅村初中将课程实施融于校园文化建设,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校园文化气息更显浓厚。
凸显核心理念,打造独特品牌
《潜溪》校本课程自2015年开发创建以来,秉着课程理念,循着目标在摸索中前进,虽还未至终点,也已结出了累累硕果。课程曾获“金华市最具文化创意课程”、金华市金东区精品课程、市级课题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课程实施五年以来,学生和教师的快速成长有目共睹。八年级课程学习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古祠生辉 家风传扬》荣获省级优秀奖,艾青文学社的社员获得了征文市级一等奖,此外,还涌现出了“金华市美德好少年”、“金华市优秀团员”、“环保小卫士”等一批品质好少年,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教师通过课程开发和实施,许多教师都获得过校本课程优质课、论文课题研究等的市级奖项,成功实现了从执行者到研究者的转型。
学校或成了最大赢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凸显了核心办学理念,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博悦”就是傅村初中依据办学理念,依托地方名人文化特色,并结合新时期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指导,致力打造的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博,大通也。悦,服也。博采众长,悦仁服德。将地方名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和立德的标准。
傅村初中校训为:广撷 躬行 有恒 超越,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办学目标,推崇高尚品格,倡导博采众长,注重实践,构建“悦人”的校园环境、培养“悦读”的学生群体、塑造“博学”的教师队伍,从而使我校成为广博大气、温馨悦人的特色名校。而《潜溪》正是从创建这一学校特色文化出发,依靠教师、学生、家长、校外的专家、学者、本土的资源、设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发展,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博悦文化”创建的校本课程,并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悦人的环境、博悦的教师和学生”;实现“博悦潜溪 尚德人生”。
(李绍彩 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