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王厚鑫:与死神“过招”39年

来源:民生周刊2020-07-31 11:53:13

水泥地面被烤得发烫,一位民警穿着厚厚的排爆防护服匍匐前进,前方是一枚胶带包裹的捆绑式“炸弹”。

屏蔽信号 、解除接收器、分离炸药……“险情”被一一化解。民警脱下排爆服,露出斑白的两鬓,黑色特警服已全部湿透……

八一建军节前夕,57岁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调研员王厚鑫,又一次完成了一场高难度、高风险的排爆任务。

用“绣花针”,玩“阴阳道”,跳“刀尖舞”,拔“虎口牙”,王厚鑫与爆炸物博弈39年、71次现场排爆、成功处置1000多枚炸弹。每一次,他都与死神殊死搏斗,擦肩而过;每一次,他都用坚定信念书写下对人民群众永恒不变的初心和忠诚:“我用生命守护您。”

巍巍井冈,18年红色熏陶

八百里井冈山,苍莽如海,历史的回声在这里荡漾。

在这片红土地上,红色文化犹如绽放的玫瑰香飘万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永远闪耀着真理之光,固本培元。

王厚鑫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禾市镇的一户清贫农家,村子就位于井冈山东麓,是红军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重要战场,毛主席、朱老总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小时候母亲出工回来,他就会缠着母亲,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听红军故事,听毛主席指挥红军打胜仗。还没有读书之前,他就会背很多毛主席语录,唱很多红军歌曲,也几乎每晚都是母亲的故事声和歌谣声中睡着的。

1975年9月,王厚鑫上初中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末期,学校文艺宣传队还很活跃,王厚鑫凭借自己的才艺入选了宣传队,表演了老师自己创作的,以《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为背景音乐的舞蹈。“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党比娘亲,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这些思想观念不断入脑入心。宣传队排练了一组节目,在乡里走村演出,深受村民的喜爱,还去了建设井冈山军用机场的解放军营地演出。第一次走进军营,就是工程兵部队,冥冥之中似乎早就注定了王厚鑫此后要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一员。

铿锵军旅,21载铁血锤炼

从小崇拜军人的他,注定与军旅有缘。

1981年,已是乡村民办教师的王厚鑫通过层层体检、政审,终于戴上了大红花,在家乡人民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坐了一天一夜的闷罐车,来到了苏州灵岩山下的解放军某部工兵营,成为了一名工程兵战士,开始了与爆炸物打交道的人生。

新兵生活,每天进行共同科目、队列训练,在别的战友看来枯燥无味,但对自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王厚鑫很快就适应了,军事技能学得快,军事理论学得透,队列动作标准,深得连队干部和战友们的喜爱。靠着自己的努力,加上书法秀气,又有高中文化,下到连队后连主官选他到连部当了通讯员。每天在连长指导员的身边言传身教下,王厚鑫认真阅读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开始扎根于心灵深处。

一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连队推荐他考军校。在指导员的严格要求下,王厚鑫认真复习,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军校学习,除了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指挥才能,苦练专业技能外,他还自我加压,参加了校长跑队,坚持每天早上五千米,下午一万米。正是这种超负荷的学习训练,王厚鑫门门功课优秀,当上了学员连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5年学成归来,王厚鑫被安排到驻金华某部工兵营当排长,后来当过连长、营长、科长,一直与爆炸物为伴,精通控制爆破、定向爆破等技术。在部队工兵专业服役21年,王厚鑫两次参加国防光缆施工大型工程,多次参加金华各地抗洪抢险,1998年还参加了那场举世震惊的九江抗洪。正是部队的培养,多层次的历练,王厚鑫具备了对党忠诚、服从命令、吃苦耐劳、不怕恓性、担当奉献的军人品质。

排爆生涯,机会只有一次

2002年,王厚鑫从部队转业,被组织安置在金华市看守所,当了一名普通民警。没多久,特警支队“盯”上他了,市局领导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发挥特长从事排爆工作。与爆炸物“过招”了21年的他,内心很想远离它。但当抉择再一次摆在他面前时,他站起身,向领导敬了个端端正正的军礼,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

此去应知山水重,愿为初心付此生。

退役后的王厚鑫,在“机会永远只有一次”的世界里又走过了整整18年。18年里,他一脚踏在人间,一脚踩在地狱,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死考验。

青山口的村民们也许永远不会想到,有一天,死神离他们那么近。

已过不惑之年的江苏男子冯某某,擅长汽车改装技术,有过因非法制造爆炸物而招致的牢狱经历。因与青山口的俞某发生感情纠葛,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利用爆炸物实施报复犯罪的行动。或许是决意赴死的冯某某无法实施割腕后的点火动作,爆炸物未引爆,人却先行死亡了。

2012年6月29日,刚出梅雨季节的金华迎来了高温天气,王厚鑫与队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到达永康龙山镇青山口村时已是正午。

经过一番现场勘察,王厚鑫在队友协助下穿好排爆服,背上频率干扰仪,向那辆随时爆炸的起亚轿车大步走去。设置好频率干扰仪,透过排爆头盔厚厚的防爆面罩,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危机四伏的震撼现场:自杀在驾驶位置的冯某某,身体右后斜,头枕在汽油桶上。两手向前伸着,像是要推开什么或是拥抱什么。尸体移出后,冯某某屁股下还坐着一只不停滴油的汽油桶。副驾驶和后排位置被填满,表面可见的是棉被,后排隐约可见一只煤气钢瓶。与起亚车紧挨的一辆尼桑车下,塞着一团布包,搜爆犬的狂吠报警,让王厚鑫心头骤然收紧:冯某某有制造爆炸物的经历,他会不会在车内设置诡计装置呢?

气温还在上升,王厚鑫穿着厚重的排爆服,全身已被汗水浸透。

他无法控制燥热的天气,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排爆杆和绳钩组合对现场进行层层剥离,是王厚鑫此刻唯一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工作。每一床棉被,每一只钢瓶,每一桶汽油的移动都可能引发爆炸危险,他只能每一步严谨细致,每一步小心翼翼。

一只钢瓶移出了车外,却发现还有三只;四只钢瓶移出了车外,又发现还有两只。此时,王厚鑫的心理承受达到极限,一种不安悄然袭上心头。

他停下手中的工作,让自己静下心来。经过十余分钟的调整,焦虑的心情惭惭平复。

当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凝视着眼前这满满6瓶煤气和40多公升汽油,王厚鑫如释重负——死神与青山口人擦肩而过了!

千余爆炸物,71次直面死神

2018年3月11日,婺城区琅琊镇上盛村的菜园地里发现了一枚未爆的航空穿甲弹。接到任务,王厚鑫立即通过互联网及全国排爆专家微信群查询了穿甲弹的数据。现代军用导弹更新速度快,军事装备保密,王厚鑫能了解的信息很少。

穿甲弹整个弹头穿入泥土内,只有尾部10厘米露在外面。到达现场后,王厚鑫带着两个徒弟仔细查验,发现穿甲弹周边有6幢民房,居民以老人、小孩为多,最近一幢距离现场仅有3米。

这种穿甲弹危险性极高,哪怕是一点静电都有可能引发爆炸。王厚鑫果断决定:由带队领导负责外围警戒及疏散,徒弟则像考古队员挖掘文物一样,先行对穿甲弹进行挖取。完成后,王厚鑫指挥徒弟,将炸弹转移至皮卡车后备厢的沙堆中。

炸弹挖出来了,但警报依然没有解除。运输途中车身的晃动是巨大隐患,随时可能引发爆炸。

面对最危险的驾车转移环节,王厚鑫决定自己来。有名队员自告奋勇:“我学过特种驾驶,对于防晃动驾驶有一定经验,让我来。”王厚鑫摇摇头,对那名队员说:“你还年轻,危险的事,还是让我上。”

皮卡车缓缓驶出,被转移至200米开外。“拉出来了!拉出来了!”村民们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公里的水泥路,王厚鑫开了10多分钟。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悬在村民心中两天一夜的炸弹终于成功引爆。他们在穿甲弹周围放置了70厘米高的沙袋,引爆后在60米开外还能找到弹片及沙袋碎片。

岭下朱三汶塘村施工现场战争遗留地雷,申达山庄战争遗留125KG航弹,岭下广角塘村两颗82式迫击炮弹……18年来,71次现场排爆、成功处置1000多枚爆炸物,金华大地一次又一次见证了王厚鑫“与死神共舞”。

年近花甲,本色永恒

“那种脱下头盔仿佛重回人间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王厚鑫坦言,“要说不怕那是假的,每次出征前,我都会拍照留念,赢了,可以回家;输了,那就是遗像。”

每一个可疑爆炸物,都是一个未知数。面对未知进行排爆作业时,王厚鑫总是冒着危险自己去拆除。他解释:“这一方面是为了固定犯罪证据,另一方面是为了分析了解炸弹的内部构造。”朴实谦虚的王厚鑫时刻充满责任感。

王厚鑫在部队接触的炸弹都有统一的规格和型号,但现在碰到的炸弹五花八门,有各种材质的包装,很难凭外表判断炸弹的内部构造。“科技进步,炸弹也千变万化。如果不与时俱进,面对可疑爆炸物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王厚鑫说。

从“爆破手”到“排爆人”,一个是让它爆炸,一个是不让它爆炸,两者截然相反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王厚鑫参加过很多排爆学习班,凡是与排爆有关的资料、案例他都一一剪辑保存;听说什么地方成功处置了爆炸物,他就千方百计联系,了解详情,学习方法。这些年,王厚鑫整理的学习笔记和排爆记录多达13万余字。他探索研究的涉爆现场处置“老王工作法”,在军、地排爆同行中影响深远。王厚鑫也在同行业中出了名,先后被公安部调派参加广州亚运会等多项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次次圆满完成任务,次次交出优秀答卷。

这位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又经21年军旅生涯磨练的王厚鑫,忠诚与奉献已烙进他的骨骼融入他的血液。这些年,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18年度人物”“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去年八一前夕,他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并作为浙江省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的唯一代表赴京领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如今虽已退役,但军人本色不改,军魂永在!

(陈公炎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