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民生走基层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走基层

王宇平:笔耕不辍的民兵新闻报道员

来源:民生网2020-08-13 17:37:58

安徽省安庆市军分区举办2020年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来自全市10个县(市、区)的民兵基层通讯员参加培训。上课的教师有大学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等专家学者,可谓群贤毕至、“大咖”云集。宿松县人武部职工、民兵新闻报道骨干通讯员王宇平结合自身30多年来民兵预备役新闻报道工作实践,谈体会、说心得,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一位普通的人武部职工为何能受主办方邀请,与专家们一起上课?这与王宇平30多年来结合工作写民兵,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采访:特别能吃苦

现年56岁的王宇平已经在安徽宿松县人武部工作了34个春秋,他也因此在新闻写作这样道路上摸爬滚打了34个春秋。从事文字工作是一件苦差事,王宇平却善于通过勤奋克服这份辛苦。在县人武部,人们经常能看到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潜心写作。

当然,“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王宇平更多的时候是“走出去”寻找新闻素材。只要有新闻线索,他便不顾旅途劳顿,跋山涉水独步百里也要置身现场采访。2005年,为了写好《投戈老去亦英雄》一文,他前后4次往返近50公里外的下仓镇白塔村,采访原国民党少将副军长沈冠群,掌握第一手鲜活的资料。10年前,每次到安庆市民兵训练基地参加民兵军事训练,王宇平都要一同前往。那时候基地条件艰苦,住的是瓦房,没有空调等避暑设备。白天,王宇平一边为民兵们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一边采访;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冒着酷热、忍着蚊虫叮咬加班赶稿。没有电脑,他也不向组织申请,自费买来一台小笔记本电脑,及时写稿、发稿,宣传国防教育,展现民兵们的最美风采。

2016年6月,宿松县受持续强降雨侵袭,多地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抢险自救,县人武部迅速集结6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支援救灾。从深夜11点到凌晨2点多,王宇平与大家一起奋战在抢险堤坝上,直到险情排除。4点多,参与抢险的民兵们回到驻地休息,王宇平来到电脑前,及时将身临其境的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天亮后,那篇题为《深夜,民兵鏖战在龚家坝》的新闻特写完稿,被多家媒体刊用转载,引起强烈反响。

面对今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年近花甲的王宇平主动放弃了休息,自觉投身到抗击疫情新闻宣传上去。他白天戴上口罩,深入基层卡点采访,晚上回到住处面对电脑敲打键盘,《安徽宿松:皖鄂交界那些逆行的迷彩绿》《老兵疫前显担当——记退役军人尤正国》等30余篇有力度有深意的抗疫新闻稿陆续被主流新闻媒体采用,为当地军民不畏艰苦、齐心抗疫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受到了驻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写作:特别肯动脑

王宇平结合工作勤奋写作,每年都有数十篇关于武装建设、民兵参建、兵役工作和拥军优属等方面的稿件被军地报刊、电台及网络使用,至今已有1000多篇关于民兵预备役方面的新闻稿件在各级媒体发表。他曾推出了许多在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为当地全民国防教育的宣传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为成绩突出,2019年,王宇平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和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八部委联合表彰为“安徽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先进个人”。

“这份荣誉是靠写出来的。”捧着沉甸甸的荣誉证书,王宇平直言不讳,“在写作这件事上,我特别肯动脑筋,从不偷懒。”

他说:“我所发稿件80%是结合工作来写的。”人武部里年轻的同事问他:“哪有那么多素材写?”王宇平总是说:“只要有一双新闻眼,有一颗新闻心,多动脑,多思考,一年四季都有民兵预备役文章可写。”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王宇平无意中听说一个年轻人正在宿松县龙感湖畔养肉兔。好奇的他进一步打听,得知青年是一名刚从部队回来的退伍军人,在部队就学习过养肉兔,他把在部队学到的养殖技术带回家乡,通过养兔来脱贫致富。一户带动多户,与乡亲们分享养兔经验、传授技术,共同走上脱贫之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宇平决定写一篇退伍军人不等不靠发展养殖争当脱贫引路人的文章。接下来的几天,他亲自到现场去采访,几天后,一篇题为《龙湖岸边养兔人》的文章在安庆日报显著位置登载出来,退伍军人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百闻不如一见”。王宇平总是在新闻现场观察、思考。2019年,在县征兵体检站,人头攒动,王宇平在现场搜索着,突然发现有两个青年长相十分相像,他心想:莫非这是一对亲兄弟?上前一打听,原来他们不但是亲兄弟,而且是一对双胞胎!“双胞胎”双双应征,他知道“有文章可做”了。于是着手采访,后来这篇文章被军队报刊采用。

每年民兵整组、征兵工作、民兵训练和学生军训期间,王宇平都要活跃在这些场合,要么采访拍照宣传典型,要么借机宣讲、见缝插针开展国防教育;每年“八一”、国庆、春节期间,他都要跟随相关领导慰问烈军属,发现典型资料随机收集,为进一步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做好准备。

王宇平常说:“我认为除了稿件质量高以外,给新闻取一个好的标题也很重要。‘题好文一半’,的确如此!”

2018年10月18日,王宇平撰写的通讯《宿松有个“洪教头”》 在《中国国防报》2版显著位置刊登。

“我个人认为标题很可能‘拉分’。”提起这篇作品,王宇平说,最初的标题是《“难舍那身迷彩绿”——记安庆市“四会”民兵教练员、县人武部预备役班班长洪江流》。原标题在地方媒体好用,但是在国家级媒体就显得平凡了一些。他苦思冥想,怎样取标题贴切一些呢?既是写教练员,在过去也称做“教头”。王宇平联想到《水浒传》中的林冲林教头,而那里面还有一个教头姓“洪”,这个“洪教头”跟林教头还比过武……何不把那个古代的“洪教头”拿来一用?于是,《宿松有个“洪教头”》的标题就产生了。形象、生动、诙谐、贴切,让人难忘。

“中国国防报一字未改,用了!”说到开心处,王宇平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

笔耕之路自有酸甜苦辣,但王宇平收获的更多的是快乐。当然,他的快乐来源于结合工作写民兵时的善于吃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管是做什么,我们都要勤勤恳恳,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把每一件件工作做出了成绩,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谈到感触,王宇平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曹鹄飞)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