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县域卫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域经济 > 县域卫健

湖南郴州推行“守初心、聚热心、施暖心”心理健康服务

来源:民生网2020-08-18 14:36:35

今年以来,湖南省郴州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传承创新“枫桥经验”,坚持从“心”出发,大力推行“守初心、聚热心、施暖心”的心理健康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管用”的社会心理防线,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的发生,确保社会治理低成本运行,促进了社会本质安全。

守初心,“三把式”解开心理结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塑造社会成员的健康人格”,这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要求。郴州市坚持“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由表及里,破解深层次心理症结,促进社会治理源头防范。一是把心捂热。“身体健康”问题容易被人关注,然而“心理健康”问题却不易重视。近些年来,一群“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的特殊群体已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如何把这群人的“心”捂热?这已是社会源头治理的必答题。郴州市从“心”出发,融冰化雪,精准实施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爱心,从源头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二是把线成绳。分散的千根线,力量总是薄弱的,只有把线拧成绳,力量才会磅礴而坚不可摧。《郴州市健全社会心理 源头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实施方案》的出台,就是一道粘合剂,把各条各线的力量拧合到了一起。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卫健工作的政府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市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小组,卫健、民政、公安、司法、工会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都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真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把虚做实。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心理健康“服务圈”。纵向打通“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平台,在市县级卫健委设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明确2个编制,专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心理健康服务,在乡镇(街道)则建立心理咨询站。横向铺设“单位+学校+医院”服务网络,在医院开设心理康复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单位、(村)社区、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

聚热心,“三力量”做优服务圈

为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通过“专兼结合、三社联动”,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用专业人才、专业理念、专业方法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建立人才库。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专家人才库,全市收录信息精神科医生125人、从业医护人员497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776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326人、心理健康辅导员3545人、心理护理师1875人。推行“1+1”模式,由一名心理咨询师带动一名心理志愿者,入驻单位(村、社区)心理咨询室。二是组建专家团。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专业队伍,从精神心理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员、心理护理师中遴选,结合业务能力和个人意愿,分别建立心理疏导矫治、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宣传两个专家团队,实现“人才”与“舞台”的无缝链接。三是成立志愿队。从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教师、医务人员、社会工作者中,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并联合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市精神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协会等社会组织或机构,共同开展心理科普宣传、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三种力量分头并进,实现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有机融合。

施暖心,“三环节”绘就同心圆

郴州市用暖心呵护心灵,全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机制,立体式绘就了心理健康服务“同心圆”。一是注重前端普遍服务,实现治理低成本。如何使服务普及普遍和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各县市区编辑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知识,编写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方便传播的宣传标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开通“村村响”及电子显示屏等,开设心理健康线上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单位、企业的“五进”活动,还将“心理咨询”前置于单位干部职工体检环节中,真正使得心理健康知识入脑、入心。二是实行中端分级预警,实现治理专业化。开发郴州市社会心理服务大数据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动态排查、综合筛选排,心理咨询师、心理专干、心理志愿者通过热线电话、心理测评、心理体检、心理讲座、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基层干部定期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理、特定利益群体维稳等工作中去,共同摸排出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员。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综合上报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分类分级建立台账,今年对问题严重人员发出预警信号300余次,实现了“以防为主”。三是实行末端精准干预,实现治理高成效。对排查筛选出较为轻微的人员,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安排驻点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对特别严重的重点人员,定期召集专业团队集中会诊,按照“一人一策”制定专门方案,由督导团队指导,心理疏导团队组织实施;对困难对象则由各地心理健康服务救助基金进行及时救助,还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全域全时的心理健康服务,全市个人极端恶性事件“零发生”,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了“抚平心态促和谐、疏导心理止纷争、解开心结促稳定”的目标。

(张华君 谢科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