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主编笔记丨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来源:民生周刊2020-09-01 10:37:13

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民生兜底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备受关注。近年来,各地积极行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

比如杭州市余杭区,积极探索构建社会救助立体网络,推动建立政府救助公共服务与专业化、社会化关爱援助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确保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在具体实施时,余杭首先是完善三个探访,要求村社定期探访、镇(街)重点探访和机关党员结对探访。通过上述举措,余杭及时发现困难群体需求。

然后,优化主动识别机制、优化精准施救机制和优化救助服务机制实现救助精准高效。

在优化精准施救机制方面,当地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会商解决急难个案。推进低保、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应保尽保、动态调整。

具体服务方面,也是考虑实际情况,开辟绿色通道。为确保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工作正常运行,并向全区持证低保低边家庭、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特殊老人免费发放一次性普通口罩19万只。

与此同时,余杭建立三级平台织密救助立体网络。

濒临渤海湾的山东无棣县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时效,全面下放审批权限、大幅精简审批材料、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和全面落实主动发现机制。通过4项举措,优化救助流程,解决社会救助问题。

社会救助自然离不开资金支持,为实现兜底保障,增强困难家庭“抵抗力”,兜牢民政保障底线,2020年7月起,宁波奉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99元/月调整为842元/月。

同时,从今年5月起贯彻实施《宁波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进一步降低救助准入门槛,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

社会救助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要求用两年左右时间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到2035年实现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构建综合救助格局。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目标,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完善体制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这是对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制度的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意义重大。

政策已明晰,关键在落实,期望各地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社会救助新格局。

□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