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河南省邓州市林扒镇教育大蝶变

来源:民生网2020-09-02 17:58:55

河南省邓州市林扒镇教育教学工作跨越发展,截止8月20日,2020年林扒镇学子参加高招录取,11位同学榜上有名。

林扒籍学生参加中招录取情况惊喜不断。一高中上线83人,上线率20.6%;二高中及湍北高中上线126人,上线率27.6%;重点高中第一批次共计录取146人。花洲实验高中、六高中上线134人,上线率31.6%,实录86人。总计一高中、二高中、湍北高中、花洲实验高中,六高中,共计录取232人,实现了该镇教育历史上的再跨越!

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已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人才132人。过去,当地有句口头禅:“城北出人才,城南出花柴”。而位于西南岗上的林扒镇,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屈指可数,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更是多年难遇。

如今,这个镇拥有邓州市唯一一所“雷锋中学”;教学成绩由几年前的全市倒数后几名,一路高歌猛进,持续攀升20多个名次。

是什么原因让林扒教育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在河南邓州市教体局和林扒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林扒中心校坚持以“建立教育强镇、形象名镇”为目标,班子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攻艰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实现了林扒教育的美丽蝶变。

“大搬家” 重教育

在林扒镇中心幼儿园,喷涂成彩色的三层教学楼格外醒目,宽大的院子里摆放着各种玩具,孩子们在老师的照看下快乐地做着游戏,欢笑声、歌声在院子里荡漾。

其实,原来的幼儿园设在林扒中学院内,场地小、教育资源不足。为支持幼儿园发展,镇中心校领导决定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让给了幼儿园,中心校却搬到了房舍少、面积小的原林扒法庭办公(林扒法庭目前已合并至搭界的孟楼镇法庭)。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幼儿园房舍不足的问题,也缓解了林扒中学用房紧张的难题。

这个在林扒教育系统人尽皆知的“大搬家”故事,正是近年来林扒镇尊师重教的一个缩影。

正风气 树形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否能真正沉下心来研究教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林扒镇的每个学校,校长亲自给学生们讲课,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

林扒中心校要求辖区所有学校校长必须深入教学一线,担任一门主科教学,并且把校长担课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中。同时,中心校通过每月一次的“校长学习日”活动转变校长的办学理念,通过听课、教研、培训等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

当然,中心校不但对校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对中心校工作人员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到学校检查工作,结束后要返回中心校内灶就餐,一律不得在学校吃饭;二是严禁向学校推销任何学习资料及物品;三是提拔任用学校领导时,一律用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人。

如今,林扒镇教育队伍中干杂事的少了,干实事的多了,以此带动了教育风气的整体好转,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帮弱困 暖人心

今年1月21日,在林扒镇党委政府和中心校的共同倡议下,林扒籍在外乡贤齐聚林扒一初中,举行隆重的助学兴教协会成立仪式。截至目前,该协会已累计收到捐款近8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成绩优秀教师和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镇中心校通过摸排发现,有五户共计8名学生家里没有智能手机和有线电视,不能正常在网上学习。协会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为这些学生捐赠了平板电脑,使他们能够安心在家中上网课。

建文化 创特色

为响应邓林市“四种精神”,林扒镇中心校立足实际,别出心裁,创造性地打造独具林扒特色的“四种精神”,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心校组织全镇学校积极对标邓州“四种精神”——雷锋精神中的钉子精神、渠首精神中的担当精神、忧乐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探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提出林扒教育“四种精神”,旨在时刻提醒广大教职工牢牢守住初心,勇于担当使命,积极为林扒教育贡献力量。2018年3月,林扒中学被市编外雷锋团、关工委和教体局联合命名为“邓州市雷锋中学”,这也是邓林市唯一一所“雷锋中学”,因此林扒镇把林扒中学作为“雷锋精神”学校;土门小学被林扒镇确定为“渠首精神”学校;2011年,林扒籍南海某舰队少将张春秀捐助部分款项,修建了张仙营小学,林扒镇把这所小学确定为“忧乐精神”学校;沟王营小学的党建文化也是一大特色,林扒镇把这所小学确定为“创新精神”学校。

不忘初心,辛勤耕耘;锐意进取,砥砺奋进;矢志教育,托起明天。如今,林扒教育正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全市教育先进行列大步迈进……  

(王新娣 胡电雄  赵英杰)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