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七十七场群众协调会的背后——贵州石阡走出“村社合一”富民强村新模式

来源:民生网2020-11-11 18:36:49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十倍。”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村民田兴萍激动地说,“现在村里发展得好,不用再外出打工,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带小孩。我们家的年收入也不低于十万元了。”

因学致贫的田兴萍一家,早年间靠种地和丈夫零散做水泥工勉强度日。“我们以前吃大米,必须参点玉米面或者高粱才能吃饱;三个小孩一到开学的时候就让我们犯难,不知道要去哪里弄学费。”

现在,田兴萍在村里发展的合作社担任妇女互助队队长,负责村里乡亲的务工安排,每月工资1500元;丈夫负责在田里除草,一天工资150元。除此之外,田兴萍一家还有村里两个合作社的股份分红、土地流转金,养了8头牛,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成功脱贫摘帽走上致富路。

田兴萍所在的任家寨村位于大沙坝乡西北部,距集镇10公里,距石阡县城20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组286户1102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283人。

让田兴萍和任家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是该村实施富民强村新模式:村支两委以集体资产、资源为依托,领办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把村级管理职能与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七十七场群众协调会探索创建了“组织共建、发展共商、资源共用、风险共担、社会共治和成果共享”的“六共机制”,共推合作社产业发展,增强村民“造血”能力,使集体经济覆盖全村每一个人,实现村集体、合作社、村民“三方共赢”。

“组织共建”建强基层堡垒,让任家寨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2016年7月,贵州省地矿局勘探队在任家寨村打出了水,水质清澈,口感香甜。经过检测,109项指标中有107项属于一类水质,2项接近一类水质,属于国家一类水质。

对于世代缺水的任家寨村来说,优质水源的发现让村民欣喜,但建水厂需要300万元的资金。这一笔钱,对于一个集体经济不足2万元存款的村集体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没有抵押,银行不给贷款;发动群众集资入股,群众跃跃欲试却又极大怀疑,建水厂的计划几乎停滞不前。

任家寨村村支书李文峰始终认为,建水厂不仅可以为村民提供世代渴望的优质自来水,发展产业还能获得经济收益。再三考虑,李文峰最终决定自己带头干。除了投入存款20万元,李文峰还抵押了自家房产贷款50万元。紧接着,刚刚成家的90后村委会主任也瞒着妻子贷款10万元。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任家寨村大兴源泉水厂成立了。

2017年5月,厂房开始新建。一个月后,厂房建设初具模型。村民看村支两委下了恒心,真金白银踏实干事,纷纷参与进来。村支两委重新召开群众会讨论集资入股,成立“石阡县大兴源泉山泉水专业合作社”。任家寨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村民委员会主任任合作社副理事长,村支两委班子在合作社任职,加强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监督管理。

任家寨村大兴源泉山泉水专业合作社

同年,按照水厂的相同模式,任家寨村成立了第二个合作社——石阡县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26名妇女组成,运用村委会流转土地400亩种植八月瓜。同时,建成八月瓜加工厂,生产八月瓜精油、八月瓜茶、八月瓜果酱、口红、唇膏等产品。

任家寨村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构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架构,将强村富民的责任牢牢地压在村支两委及村干部肩上,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可靠的带头人。

“发展共商”是任家寨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共商商出发展新思路。在水厂和八月瓜加工车间建设的同时,任家寨村的管理机制建设也在同步进行。

第一个核心问题是资源股所占比例。任家寨村召开村民协调会听取村民意见。有人说,集体经济占股多一分,群众的股份就少一分;有人说,水是集体的,但集体经济占股比例一定要合理……前前后后,群众会陆续开了近一个月,最后村民达成共识:集体经济入股192万元占股51%,村民集资入股184万元占股49%。

为了让产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任家寨村采用“资源共用”机制,积极整合资源。村支两委发挥政策资源优势,主动编制申报项目,帮助吸纳资金进入专业合作社助推发展, 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市场资源优势,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实现惠农政策及市场资源的共用。截至目前,成功申报项目资金618.8万元。在县内建立山泉水销售点5个,年销售量40余万桶,销售额突破400余万元。

任家寨村成立“妇女互助队”,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力;帮助流转发展所需用地,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实现生产要素及管理资源的共用。截至目前,全村在册劳动力130余人,帮助流转土地670亩。专业合作社则发挥企业管理资源优势,优化整合人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谋划推动企业发展。

任家寨村还与贵州轻工业研究所、贵州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在村支两委的协助下,推动八月瓜、黄桃等产业由“下树就卖”向生产八月瓜精油、八月瓜果酱、八月瓜口红、黄桃罐头等衍生产品转化,实现组织优势及技术优势的共用。资源共用让任家寨村的“一分一毫”充分发挥作用,投入最合理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为激发核心力量引领作用,提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化解干部“不想干、不愿干”、群众“不会干、不敢干”问题,任家寨村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在绿野康和大兴源泉山泉水两个专业合作社股份结构中,4名村干部和1名半脱产干部入股139.8万元,占股达25.78%,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占股17.34%,村民委员会主任占股4.1%,村干部以“大股东”身份参与经营管理,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捆绑,有效提升村干部产业发展责任感。

通过政府投入和村干部示范带动,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显著提高,村民纷纷变身“股东”。截至目前,任家寨村两个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群众入股资金305.2万元,持股3052股,占股比例达56.3%。全村共有148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包括贫困户46户,利益联结全村74户283人,实现“股民全民化”。

接下来,发展成果如何惠及全体村民和合作社成员,任家寨村创新”成果共享”机制。按照“股份+2422”利益共享方式,合作社的利润按照股权结构进行分红之后,归属于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总利润按照“2422”的分配方式进行二次分红。其中20%用于全村村民分红,40%用于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20%用于管理者报酬,20%用于全村所有贫困户分红。而随着贫困户数量逐年减少将不断降低贫困户的分配比例。

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群众就地务工致富。目前,任家寨村合作社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 %,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从0元达到2280万余元。今年以来,任家寨村合作社共带动当地群众务工达7000余人次,务工收入达60余万元。该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4350元增长到2019年的11500元,全村人均务工工资达到2100元。

任家寨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既通过就业增收,又通过产业发展增收,更通过集中劳务管理化解农村“摆龙门阵”的矛盾隐患。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带动文明家庭、乡风文明村寨建设。

“社会共治”成为任家寨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抓手。任家寨村利用“经济杠杆”原理对村民实行计分制管理,同时创新农村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新路径,探索建立产业联结到户、干群联系到户、义务联带到户的“三联到户”新型农村治理体系。由村支两委牵头,制定《任家寨村村规民约》并在村民大会上经全体村民举手通过,配套出台《任家寨村村民自治计分制办法》,对全村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进行积分管理。

每个家庭基础分为一百分,针对18项减分项目,由村两委及集体经济合作社共同记录扣分,并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当天召开的村民分红大会表决予以惩戒。对一年内累计扣分60分及60分以上的家庭,以每分10元的标准,从当年集体经济分红红利中扣除,并通报为下年度“不诚信户”,一年内不得享受集体经济分红。一年后,该户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未被扣分,且群众认可,通过村民表决同意,可摘除“不信用户”,即可享受村集体经济分红的待遇。

同时,通过村民大会评议,每季度对执行《村规民约》较好,在家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风尚、见义勇为、勇于检举不良行为等4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村民给予加分,并进行表彰。

自从实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后,全村无一起越级上访事件。邻里矛盾由2017年的21%到2019年的0%,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任家寨村村民协调会现场

任家寨村七十七场群众协调会彻底解决了“如何集资、怎样入股、如何发展、怎么分红”等问题,采用的“村社合一”运作模式集中力量抓产业发展,其背后施行的“组织共建、发展共商、资源共用、风险共担、社会共治和成果共享”的“六共机制”盘活了土地、闲置资源、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并实现整合、共享,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并以“经济纽带”激励村干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确保贫困户收益,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村民脱贫致富“三方共赢”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任家寨村专业合作社共带动当地群众务工达8000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达180余万元,2017年集体经济创收301040元,2018年创收615400元,2019年创收726800元。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多。

任家寨村是石阡县探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缩影。目前,“村社合一”模式在全县递次推进,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1.87亿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071元。2014年以来,全县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5324.44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27309万户,非贫困户9107户,实现分红2805.79万元。

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表示,石阡县“村社合一”激活村集体经济防返贫的做法,融合了村支两委、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加强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六共机制”管理模式,合理合法又兼顾风俗民约,科学高效,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侯雅楠)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