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公租房建设,助推经济内循环

来源:民生周刊2020-12-21 15:26:35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要面对来自疫情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

针对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政策,再次申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笔者认为,加大公租房建设,能助推经济内循环,提升高质量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各项政策,包括25万亿元的“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项目建设,在已有的项目中,特高压、城际高铁等项目,都具有工程体量大、立项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对经济的恢复,存在效果滞后性。

对房屋建设,中央坚持“房住不炒”的一贯政策,可以看成是由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房地产”向具有一定保障特点的“生存、生活住房”转变。深圳市最近也积极响应,提出“公有住房和商品房的比例,要达到6:4”。深圳向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可能也是我国住房政策的一项重大转变。

公有租房,国家或者国有企业、集体所有。没有房地产的金融炒作的特点,可以通过调控,避免炒房现象。能满足居民当前的需求,又能成为国家调控住房的政策工具。

在当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能“促进经济内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经济内循环的各项措施和政策建议也有很多了,但是没有稳定的住房,无法容纳消费的产品,一些消费的计划和需求也无法得到释放。比如,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对汽车的需求。而公租房,一方面能满足当前住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带动消费。

因此,建议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加大基本住房建设,重点是公有租房建设,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加大公有制租房的比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住房制度。减少房屋的金融属性,也就不会成为“骑虎难下”的难题。

加大公有住房提供,保证基本住房建设,这既是人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也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未来房屋建设的基本政策。笔者认为,这也是积极应对“住房泡沫”的一个政策。

有助于刺激经济恢复。中央已经定调,不将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主要政策,但是鼓励建设公租房建设。建设一定量的公租房,同样可以在短期内起到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建设公租房,理论上利用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短期内就可以建设。具有单个项目特点,建设周期短。一栋楼可能10个月就可以竣工,装修入住。而目前对房屋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可以提高住房标准,比如从人均“30平方米”到“40平方米”。

解决年轻人基本的住房矛盾。以北京为例,高昂的商品房,无法满足年轻人对基本生活的需求,更不用说“高质量发展”。即使是远在郊区的共有产权房,也需要数十年的资本积累。笔者对某著名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就职单位是否解决住房问题”,是应聘求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学生就业数据来说,就业都是符合北京产业规划的行业,以及国企、央企,不是属于淘汰行业。也就是说,他们会长期在北京生存,但是目前还很难享受到基本的住房。

提升住房质量。北京市海淀区山后地区、昌平区南部,在建设软件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城、未来科学城,有很多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科研所、国企的研究机构,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对住房具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地区的住房供给很少。准确说,满足当前需求的住房较少,要么是房价太贵,买不起;要么是租房质量一般,无法满足信息技术、高科技人群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这些地区的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大,具备消费能力。而现在他们可能的选择,是到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租房子、买二手房,进一步增加了“回天地区”的城市拥堵问题。而为什么不在海淀的山后地区建设符合要求的公租房?

建设公租房,增加公共卫生基本设施,提高传染病防疫水平。北京的现有租房市场仍然供给不足,尤其是具备一定卫生标准的生活住房不足。已有的租房市场,大多数是和别人共享卫生间、淋浴间等设施,卫生防疫条件得不到保障。有些群租房,甚至是20多人共用一个卫生间。而这些地方也是传染病传播的地方之一。根据疫情防治的要求,通过建设符合卫生标准的公租房,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途径。

可以用作社区人口结构调整的工具。北京市还有很多需要改变住房条件的群体,尤其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保安、保洁、环卫工人,而他们的住房条件仍然非常差,群租房以及住棚户区、地下室的还很多。过去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住房问题,而对于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改善不够。对调节社区居住人群的人口结构,也可以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增加不同人群的交流机会,对稳定社会、减少社会潜在的风险,提供可能性。

加大公租房建设,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增加公租房的供给,有利于国家对住房市场和房产资本的调节,也有利于国家掌握调控住房市场。“房地产泡沫”出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住房中有30%~40%左右是公租房,当泡沫破裂的时候,公租房部分是稳定的,能够缓冲一部分冲击。公租房相对稳定的价格机制,也会进一步调整商品房市场,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最低价格区间,不至于泡沫破裂的时候,一路下行,无法控制。此外,通过调节房租价格、房租缴纳方式(比如,多期缴纳、固定期缴纳)来调控住房市场。

住房对公民的高质量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加大公租房的建设,符合中央“房住不炒”的总方针,又能满足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助推经济内循环发展。

短期看,对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内循环有较好的刺激作用;长期看,对调节住房市场,改善居住条件,化解“房地产泡沫”具有促进作用。在住房制度建设方面,形成多种形式的住房制度,满足各种不同需求人群的稳定需求、长期需求。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陆军 曹渝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