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新春走基层丨“触网”:农村老人为何赶时髦

来源:民生周刊2021-03-02 12:45:09

隔三差五,李云素就会打开微信的视频通话,和在远方工作的子女、自己的兄弟姐妹聊上一通。因为疫情影响,她和远方的亲人无法线下团聚。

生于1957年,李云素兄弟姐妹六个。虽然没有读过书,但通过自学认识不少汉字。疫情期间,她在子女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视频通话,也开启了“触网”之旅。

事实上,乡村正在迅速融入互联网社会。

2020年上半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2.3%,较2020年3月提升6.1个百分点,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6.3个百分点。

社交、购物、缴费……或被动,或主动,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接触网络社会。

从识字到上网

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对于没上过学的李云素来说,上网曾是一件跟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如今,却成了现实。

小时候的记忆中,她曾饿得浑身浮肿,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没有东西可吃,经常挨饿,穿的粗布衣服上也是补丁摞补丁。”如今谈及儿时的记忆,她印象最深的内容依然是吃和穿。

父母忙着为生存奔波,七八岁的她需要在家照看更年幼的妹妹。对于上学,李云素不敢奢求。村里的同龄人有三四十位,能坚持读到初中的只有两三人。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能吃饱饭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庭开始变得富足。

缺少知识,曾让她吃尽了苦。“由于不认识字,干啥都难。”李云素说,日常生活中,药品名称、用量、各种说明书、商品保质期等简单的事情都需要找别人帮忙。

为人父母后,李云素开始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如今又为孙子辈的教育而忧心。

虽然没上过学,但李云素认识数百个汉字,大多是成年后,通过看电视认识的,“以城市名、村庄名、人名、数字等常见字为主。”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农村生活方式和文化也随之悄然改变。

李云素发现,不接触网络,又跟不上时代了。2010年前后,子女给她买了一部老年机,学会了接打电话。两年前,老年机换成了智能机。虽然学得慢,但她也不想被时代落下。

“触网”的老人越来越多

“像李云素这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完全没‘触网’的老人在村中依然有一些,但越来越少。”

据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联通公司核心渠道管理员徐臻夫观察,这些老年人年龄偏大,识字不多,不会操作电子产品。加之担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一直不敢“触网”。

关于老年人的上网比例,从购买手机的情况可初步判断。“前些年,老年机的销量很好;如今,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近90%,购买没有上网功能老年机的人已经很少。”徐臻夫说。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农村电信基础设施投入,降低电信费用,农村信息消费才得以迅猛增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

即便是较为贫困的农村,也都通了宽带网络。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全国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2017年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从25%提升至98%。

在徐臻夫看来,农村老人“触网”比例增加,宽带网络大规模安装,网络资费下降、智能手机普及是背后的推动力。

2012年,刚参加工作时,他发现,网络普及率很低。从2015年底开始,宽带网络在村里真正得以应用普及。

与此同时,网络资费大幅下降。

“如今,手机资费套餐满50元即可免费安装宽带。”徐臻夫说,前些年,网络资费包年动辄超过千元,最低要600元/年。因为手机上网需要用流量,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听音乐等都要节省着用。

“触网”程度较浅

不仅可购种子、家电、衣物等商品,农村居民利用网络还可发布农产品供求消息,办理水、电、电话等缴费业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各种信息服务早已延伸到农村的角角落落,乡村生活的场景悄然改变。

习惯于安土重迁,农村很多老年人不愿走出熟悉的环境去异地生活。网络正在打破现实中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对于老人而言,网络世界显得更为丰富多彩。今年的年夜饭,舅舅家有一半菜品都是从抖音上学来的。”徐臻夫说。

对于乡村的年轻人而言,不仅日常生活网络化,还能够利用网络创造出新的市场机遇灵活就业、创业。

和年轻人相比,农村老人“触网”的程度则较浅。

因在银行、医院、机场等公共场所不会自助办理业务,老年人被智能社会边缘化一度成为热点话题。

不过,在农村,类似的场景还比较少。

“对于多数农村老年人而言,‘触网’的主要目的还是精神慰藉。”据徐臻夫观察,除了和远方的亲人视频通话外,拍照、录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娱乐是多数刚接触网络老人的选择。“这些应用较为简单,对于识字的老人来说,使用门槛并不高。”

□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