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陕西汉阴:党建引领 “138”模式创新易地搬迁社区管理服务(009号)

来源:民生网2021-03-08 21:59:22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一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陕西省汉阴县2014年建档立卡初,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6811户74615人,因无安全住房、居住偏远致贫人口13799户47673人,在精准扶贫推动下,全县先后建成百户以上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社区20个,有效帮助搬迁群众搬进新居、斩断穷根。搬迁是前提,后续扶持是关键。在“乐业才能安居”的理论指引下,结合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着眼“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在易地搬迁社区创新推行“一个支部强引领、三大载体强支撑、八个中心强服务”的“138”后续扶持管理服务体系,有力发挥党组织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中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搭建群众有业安置、有土安置、行政服务三大民生载体,从教育、医疗、移风易俗、社区治理等八个方面开展网格化、精细化服务,在实现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同时,有力推动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镇生活。

一、背景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采取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调研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建立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机制成为搬迁群众实现乐业安居的关键之举、迫切之举。

汉阴县位于安康市以西60公里,地处陕南秦巴山区。全县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15个社区,人口31.5万,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2014年建档立卡初,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6811户74615人,十二五以来,致贫原因为安全住房、交通条件偏远而需搬迁的贫困户13799户47673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63.9%,为有效消除贫困,解决搬迁群众住房难题,全县新建分散安置点80个,安置全部需搬迁贫困群众,其中先后建成100户以上的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社区20个(见图1),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3965户16191人,搬迁人数多、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后续发展难成为全县脱贫摘帽路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全县20个大型搬迁社区之一紫云南郡社区

二、做法与成效

在“乐业才能安居”的理论指引下,汉阴县大胆探索实践,在全县20个大型搬迁社区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易地搬迁“138”后续扶持管理服务体系(即:一个支部强统领,三个载体强支撑,八大中心强服务),助推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

(一)一个支部统领针对易地搬迁群众从原村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现居住地无法管的“盲点”问题,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实现搬迁社区党组织全覆盖。一是组建党组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易地搬迁小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通知》,由搬迁小区所在镇党委牵头对全县20个100户以上搬迁小区党员和群众,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底。根据党员数量,采取单设、联合、挂靠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14个,全面转接搬迁党员219名,切实将党组织建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最前沿。二是配齐配强班子。通过在全镇范围内遴选调任、组织下派等多种方式,选优社区带头人,配齐配强“两委”成员,全县新增加搬迁社区干部职数30名,全面配齐社区“两委”,搬迁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5岁,均为高中以上学历。三是推动规范运行。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后备力量培养制度等五项制度,选育后备力量30名。同时对完成组建任务、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党支部,按照每个每年5万元标准下拨党建工作经费,为新建搬迁社区党组织提供保障。(见图2)

 

图2:汉阴县紫云南郡搬迁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

二)三个载体支撑。针对易地搬迁群众生产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后,后续自主发展和持续稳定增收问题,党组织牵头搭建行政管理服务、就业服务、产业增收三大载体,确保群众办事不难、持续增收。一是建好社区居委会,搭建行政服务载体。党组织根据搬迁社区规模大小,指导百户以上搬迁社区设置自治组织、物业公司等自治、自管、自我服务组织42个,逐楼、逐单元明确楼长、网格员,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见图3)

 

图3:汉阴县铁佛寺镇搬迁社区群众“乐业安居”意见征询会

二是建好社区工厂,搭建就业服务载体。按照1个易地搬迁社区不少于1个社区工厂标准,着力引进毛绒玩具、电子元件、手机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搬迁社区,创办加工型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24家,带动22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统筹各类培训资源,结合社区工厂、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等用工需求,实施免费技术培训,确保有正常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一个不少的进行培训,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实现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增收。(见图4)

 

图4:汉阴县20个大型搬迁社区配套建设的社区工厂之一

三是建好农业园区,搭建产业增收载体。由党支部牵头,按照1个易地搬迁社区至少配套建成1个农业园区,以直接参与型、反租倒包型、委托代管型等多种方式,将搬迁群众紧紧嵌入产业链中。同时,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每个搬迁社区分别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弱能户、失能户等贫困群众加入合作社,通过发展1项中长期特色产业、按照搬迁户户均8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变股金入股到合作社,让贫困户“带资入社变股民,资本合作兴产业”,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县搬迁社区建成5个农业园区,发展茶叶、猕猴桃、蔬菜等种植8100余亩,带动搬迁群众3700余户。(见图5)

 

5:搬迁社区党员带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的园区发展产业

(三)八个中心服务针对易地搬迁群众融入难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牵头抓总作用,统筹人社、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资源,为20个百户以上搬迁社区配套建设便民综合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平价购物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辅导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民事矛盾调解中心、红白喜事服务中心共“八个中心”,同时针对搬迁群众不足百户的小区,采取“一室多用”方式,解决好搬迁群众日常生活、就医、就学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其中重点建好儿童托管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搬迁群众照顾老人和孩子,帮助辅导孩子作业,让搬迁的孩子和老人“先融入”,解决好搬迁群众照顾孩子老人“后顾之忧”,实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双融入”。(见图6)

图6:社区儿童托管中心老师正在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功课

三、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党建引领后续扶持,是稳根基、强落实根本核心。坚持党组织全面领导和推进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管理服务工作,是搬迁社区后续发展、凝聚各方力量的治本之策。实际工作中,汉阴县紧盯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工作目标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党组织建设为根本,统筹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形成了党建引领、各方参与、服务群众、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定以党建为引领,把各方力量都调动起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实现乐业安居目标。

(二)因户施策突出两业增收,是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绝不是一搬了之,只有因户制宜、精准施策、两业并举,方能稳定增收脱贫,实现致富目标。工作实践中,汉阴县坚持就业、产业两手抓,让有技有岗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让腾出精力的辅助劳动力就近务工,让无岗无技的弱劳动力产业务农,让“零就业”家庭至少就业1人,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搬迁家庭的增收潜力,实现了人岗相适、一个不闲,形成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齐头并进、良性循环态势。实践启示,只有紧紧抓住就业产业这个“牛鼻子”,落实精准有效的增收措施,才能让搬迁群众持久脱贫致富。

(三)着眼需求优化管理服务,是快融入、可持续的必要手段。管理好不好,服务优不优,搬迁群众最有发言权,感受最直接,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实际工作中,汉阴县坚持分类施策、树立精准思维,将“八大中心”中的“便民服务中心、物业中心、购物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校外辅导中心”作为必备要件,就是为了让大家的共性需求得到保障后,再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根据本社区特点建立个性化自治组织,真正把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文化关怀落到了实处。实践证明,只有树立“一盘棋”的理念,将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作为工作的重点要点,才能事半功倍、行稳致远、赢得民心。

(黄伟)

(原稿标题:《汉阴县创新推行党建引领易地搬迁社区  “138”模式破解后续管理服务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