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成都市锦江区:党建引领 创新“飞地+众筹”社会帮扶模式(010号)

来源:民生网2021-03-08 22:08:55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一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成都市锦江区自2012年对口帮扶甘孜州炉霍县以来,按照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决策部署,针对高原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禀赋差的贫困村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输血变造血、增收可持续、脱贫不返贫”,坚持党建引领、全域帮扶,创新构建了“飞地+众筹”社会帮扶模式,带动炉霍县88个贫困村、2364户10019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余元,助力炉霍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及先锋模范作用,用创新理念和新颖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以选聘社会精英担任贫困村“荣誉村长”,作为帮扶带头人的方式,吸纳爱心人士争做“荣誉村民”、“爱心亲友”,汇聚各界力量、链接各类资源、“众筹”发展要素,为贫困村培育“飞地”产业,助力炉霍县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模式激发了帮扶活力,撬动了社会资源,推动了炉霍民生产业突破发展,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持续深度报道,被评为四川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全国社会扶贫示范案例,入围联合国全球减贫示范案例。目前,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员会已被成都市、四川省推荐评选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背景介绍

甘孜州炉霍县位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3800米,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和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达24%。炉霍县贫困程度深、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基础薄弱,要素资源欠缺,脱贫攻坚面临着诸多痛点难点,方式单一的“输血式”援助不能啃下“硬骨头”,实现“增收可持续、脱贫不返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都市锦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地处中心城区商贸发达、信息通畅、人才荟萃、要素富集、理念先进等优势,结合炉霍县实际,创新“飞地+众筹”社会帮扶模式,模式聚焦产业扶贫,通过党建示范引领、社会共同参与、市场持续推动的方式,破解了痛点难点问题,有力助推甘孜州炉霍县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二、具体做法

一是打造示范园区,培育飞地产业。经过多年对口支援实践探索,锦江区提出了“村域合作、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及“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思路和利益共享共赢机制。2015年,携手炉霍县,在交通区位、土壤条件和气候等较为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的炉霍县斯木镇虾拉沱片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援建资金1.68亿元,打造炉霍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地处偏远牧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条件差、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88个贫困村,集中建设贫困村飞地智能蔬菜大棚,通过异村飞地嫁接基地产业,帮助所以贫困村在县域异村实现经济增收。截止2020年底,园区已建成大棚300个,设计使用年限为15至20年,每个贫困村获得2个以上大棚,每个贫困村实现年均分红6万元以上。

二是选聘荣誉村长,众筹发展要素。为助力飞地产业发展,锦江区变政府单一推动为社会多元参与,2017年,发起“格桑花开·锦绣炉霍”携手同行行动,在全省率先全域结对帮扶。行动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各级党组织作用,组织起全区24个机关部门、16个街道、88个社区结对帮扶炉霍县部门、乡镇、贫困村;持续深化结对帮扶支部共建,党员联帮活动,广泛动员民主党派、社会组织、龙头企业、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以此为基础,从中遴选拥护党的扶贫政策、有实力、有爱心的社会精英作为帮扶带头人,担任荣誉村长。充分发挥每个“荣誉村长”的资源优势,牵头“筹人、筹资、筹智”,众筹发展要素,共同帮扶贫困村发展飞地产业,每个“飞地”产业项目资金为30万元,筹满一个实施一个,同时帮助链资源打通销售渠道。目前,已选聘5批次46位“荣誉村长”;共有300余家企业负责人,800余名爱心人士担任“荣誉村民”,构建了千余个爱心帮扶“朋友圈”,带动爱心亲友1万余名。

三是构建运行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围绕模式运行实施,锦江区会同参与各方,构建模式运行保障“一中心四平台”,即协调联络服务中心、筹人筹资运行管理平台、资金项目监管运行平台、产业项目实施运行平台、产品云网营销运行平台。制定了常态化沟通交流、需求对接、工作推进、项目督导、宣传报道、表彰奖励六项工作机制,创建爱心扶贫锦绣炉霍微信公众号(喻指锦江用绣花功夫在炉霍实施精准扶贫),设立专项表彰会,为积极参与、取得实绩的社会组织、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颁发奖状证书,推荐参与省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荣誉村长“众筹”资金全部进入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监管(锦基金),专项用于发展贫困村“飞地”产业项目;项目实施前,锦基金、炉霍县相关部门与贫困村两委、管理运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行业龙头企业管理运营,社会各界线上线下帮助销售农特产品。项目产生的收益,直接返还给贫困村,按照“贫困户优先、全民受益、共享红利”的原则进行分红,在贫困户退出后,每年做动态调整。

四是深化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拓展深化模式成效,打造模式消费扶贫“云端品牌”。2018年初,锦江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消费扶贫,锦江机关部门、街道、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党员的模范带头,“荣誉村长”、荣誉村民”、爱心帮扶“朋友圈”、爱心亲友纷纷响应,以购代帮炉霍农特产品,共同帮助炉霍农特产品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商店、进商场、进商圈,为飞地等炉霍农特产品打开了销售渠道;创新构建“云端上的农庄”,依托成都职工云上平台,将炉霍农特产品推介至成都市全部工会会员,当年销售500余万元;创新构建“云端上的艺术馆”,“荣誉村长”们链接知名爱心文化传播公司,“众筹”四川省、成都市30余位知名艺术家赴炉霍采风,汇聚艺术家们的爱心,捐赠艺术作品,所得资金用于文化扶贫同时,将炉霍的唐卡画作、文创产品,旅游文化资源推广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策划炉霍县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乡村、景区、街区打造,为助力炉霍巩固脱贫成效,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聚势赋能、点燃“新引擎”。

三、发展成效

一是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有效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打造了四川涉藏地区第一个社会帮扶贫困村飞地产业园(见图一)。截止2020年底,园区建成的300个智能蔬菜大棚已累计实现贫困村收益分红2400余万元,每个贫困村累计分红达15万元以上,带动2364户10019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余元,飞地项目能持续实施至少15年。园区还吸纳168名贫困人口就业,每年为当地带来转移就业收益500余万元;农牧民在园区务工,每人每年有接近4万元的收益,项目所在地的农牧民还可获得每年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此外,建成的飞地崩科旅游酒店4座,飞地梅花鹿、牦牛、蜜蜂养殖基地,均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带来3万元以上的收益。

 

图一:成都市锦江区打造的社会帮扶贫困村飞地产业园

二是链接资源补齐短板,有力助推炉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依托构建的线上线下爱心帮扶村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不仅为结对贫困村筹集产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还为扶贫产品营销、品牌化包装等策划推介。锦江区在成都市中心最具商务影响力的春熙路步行街打造扶贫产品体验馆,在CBD区域汇泉路社区打造“归来荟”扶贫体验区、543社工中心“茶马咖道一社区一咖啡”社区治理咖啡馆,“荣誉村长”“荣誉村民”也分别在各自的产业如咖啡馆、书吧等开设扶贫专柜。目前,“飞地”高原有机小番茄已成为炉霍标志农产品,供不应求,一年在成都市场就销售400余万斤,价值4000余万元。中央财经频道(2台)走村直播看脱贫栏目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此外,“众筹”资源还帮扶炉霍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亿多元。

三是激发社会扶贫活力,推动形成全域多元帮扶格局。“飞地+众筹”模式,推动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已累计募集物资折合3000余万元,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10000余人次受益。“荣誉村长”等在帮扶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同时,有的免费招收贫困学生传授唐卡绘画技艺,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实现“学会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有的筹资200余万元改造贫困村道路,修建光伏电站;有的主动对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促成贫困生助学、少儿大病救助等多个公益慈善项目落地炉霍,资助资金达500余万元;有的带领团队,长期帮扶炉霍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如今,炉霍已成为康北优质教育中心,县卫计中心成为四川民族地区第一家“二甲”妇幼保健机构,肛肠科、骨伤科成为康北特色专科。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荣誉村长”及“爱心朋友圈”守望相助、迅速行动,为甘孜、炉霍购买捐赠紧缺防疫物资折合200余万元。

四、群众反响

“飞地+众筹”社会帮扶模式,已助推炉霍县88个贫困村,2364户1001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炉霍县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验收及国家复核检查,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模式得到炉霍县干部群众和锦江社会各界广泛认可,通过线上线下常态化的对接互动,倾力、倾情、倾智的真援实帮,使炉霍群众感受到发展变化,增进了相互了解和理念更新,促进了两地交流交往交融,把助力脱贫攻坚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民心工程,奏响了各民族和谐相融、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最强音。2020年,锦江区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五、经验与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才能凝聚各界力量。自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锦江区始终坚持把对口支援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脱贫攻坚党的领导和工作统筹,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成效最明显”的对口支援工作要求。一方面,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模范带头,以党建为引领,整合结对组织力量和资源,帮建基层组织,推进基层治理,帮助引项目、育人才、教技术。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发动媒体宣传报道先进典型的帮扶事迹,在全社会形成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二是始终坚持求解思维才能破解发展难题。锦江区聚焦贫困村产业发展的痛难点问题,坚持求解思维,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通过创新县域内贫困村村域合作方式,打造贫困村飞地产业,破解了偏远分散、资源禀赋不一、自然环境恶劣的贫困村产业发展问题,帮助贫困村在县域异村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收,解决了有项目不能落地、落地难以规模化发展、发展难持续等问题,使落地项目让所有贫困村受益,贫困户持续增收,为产业扶贫找到“突破口”,实现了从“变送水为挖井”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三是创新发动社会参与才能激发帮扶活力。脱贫攻坚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扶贫效应,才能撬动资源链接市场。模式中“荣誉村长”的称号创新,也创新了结对帮扶组织实施方式,提升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参与者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荣誉村长”和线上线下“爱心帮扶圈”、“爱心帮扶村”成为了持续推动贫困村发展的“智囊团”和“资源库”,并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在发展产业拓展销路之余,为炉霍县链接了教育、医疗、慈善等多方资源,其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飞地项目自身的收益。

四是完善运行保障机制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模式通过整合社会帮扶资金,用于可持续发展的贫困村产业,并落地成项目,改变了过去社会帮扶大多局限于捐款捐物等“短、平、快”项目、援助方式方法单一、与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帮扶资金未形成合力、不能持续等问题,实现了帮扶需求无缝对接,精准帮扶可持续推进。通过构建“一中心四平台”,资金由有影响力、有信誉的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监管,签订协议,公开发布信息,组织捐赠仪式,项目完成后接受第三方审计,打消捐赠人对资金用途、去向、效益、影响力等方面的困惑和疑问。构建的“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互利共赢合作机制,飞地蔬菜大棚属贫困村集体,贫困村合作社以大棚资产入股并参与管理,调动农牧民参与管理和生产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就业分红,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创新了扶贫援助模式。

 

学员在唐卡实训基地学习唐卡技艺

(原稿标题:《党建引领 创新“飞地+众筹”社会帮扶模式——成都市锦江区对口帮扶甘孜州炉霍县案例》)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