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陕西石泉:健全“柔性引才”机制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019号)

来源:民生网2021-03-12 12:50:00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二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为做好新时代人才流动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石泉县牢牢把握人才引领发展这个战略地位,不断探索人才发展新路径,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理念,依托石泉资源禀赋,积极创新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努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实施背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石泉县始终坚持“人才兴县”战略,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迫切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然而,石泉县作为陕南偏远山区,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引进人才,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补齐人才“短板” 是个迫切严峻的现实课题。为此,石泉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引才理念,建立了“引、育、用、管、留”五位一体人才链,推进人才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开辟了一条贫困山区柔性引才的“绿色通道”,有效保证基层一线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稳定性。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制引才,构建聚才“强磁场”。坚持党管人才,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先后出台了《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及服务管理办法》《“名校引才入石”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工作政策机制,着力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制约因素,共绘引才“路线图”。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建立“人才编制池”,探索推行“自主设岗、自主调配、自主聘用、自主定薪、自主考核”五大自主人才方式,个人建立绩效工资导向机制,破除工资壁垒,根据个人绩效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任务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制度,最高可达30万元标准,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逐年递增”的柔性引才机制。三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61名,自主招聘医学类本科生60人,引进普外科副主任医师1名。

(二)聚焦产业引才,牵起聚智“联姻线”。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业一站”计划,着力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按照市场化选聘、合同化管理、差异化薪酬的模式,与项目带头人或专家团队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协议和绩效考核办法,推动高端人才团队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已建成专家工作站7个,引进正高职称科技人才11名,副高职称科技人员12名,中级职称科技人员34名,开发新产品及农产品技术改良升级48项,逐步实现每项主导产业都有专家工作站,形成了“建成一个站、形成一支团队、带动一批人才、孵化一批企业、服务一方经济”的良好格局,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4.5%,县域非公企业稳健发展。

(三)紧盯项目引才,激活创新“驱动力”。全面实施“高端人才+重点项目”引才引智工程,采取兼职、咨询、科研和技术合作、合作经营、聘请顾问等柔性方式引进急需人才,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先后与天成丝业、奥邦锻造、正兴有机绿色食品、柏盛富硒生物科技、及食雨食品等企业签约高端人才、专家26人,同时吸纳经济管理人才230余人,专业技术人才350余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3名、专家型技术顾问12名,逐步集聚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四)挖掘潜能引才,打造本土“生力军”。大力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千名能人兴业”计划,把人才镶嵌在产业链。建立了5476人的农村能人队伍,2100余名石泉籍在外优秀创业人才返乡建设家乡。建立“县级乡土人才服务总站+乡土人才服务分站”管理网格体系,分站站长由分管部门领导或退二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每站选派了5-10名有产业、有技术、有经验、有意愿的“土专家”“田秀才”及“能工巧匠”,线上线下对各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培育致富能手,形成了“群众呼叫、总站派件、分站接单、服务上门”的快捷便民服务模式,实现乡土人才由“零星分布”向“抱团集聚”转变。开展入户指导3000余次,培育乡土技术人才315名、产业大户124户,辐射带动2万余名群众直接增收。

(五)搭建平台引才,共建校地“大舞台”。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合力拓宽合作领域、共建研发平台、攻关创新项目,实现了产学研无缝对接。与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所高校建立人才援助合作关系。探索并建立了学术研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指导服务、人才培养等合作模式,有效缓解了自身人才不足的严重矛盾,促进了科技、人才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和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地方与高校的互促双赢。

▲“石泉十美“典型评选活动表彰十佳科技人才

三、取得成效

“良木”引得凤来栖。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石泉县形成了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柔性引才新格局,实现了人才、智力“刚性使用”向“柔性引进”转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石泉县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助推脱贫攻坚》被评为2017年(第三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全省人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石泉成功举办;《浅析返乡创业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石泉县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实践与思考》分别荣获2018、2019年度全市组织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二等奖,返乡人才创业经验做法在全国部分贫困县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交流。成功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组织工作始终处于全市第一方阵。

四、探讨与分析

(一)注重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柔性人才“引得进”。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健全重大人才方案联席研究、关键领域紧缺人才跟踪引进、重点专家人才直接联系的联抓共促机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定期走访了解、专家服务基层等“六项”制度,实行“一对一”“一对多”联系服务。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紧扣特色产业及重点建设项目对人才智力的需要,科学制定柔性引才规划,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引进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紧缺性人才,广聚域外人才向基层一线倾斜。

(二)注重优化人才环境,确保人才“留得住”。设立柔性引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健全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柔性引才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人才户籍迁移、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学历提升、创业扶持等配套政策落地见效,充分发挥人才在献计献策和提供智力保证方面的重要智囊作用。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宣传各类人才先进事迹,形成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三)注重发挥人才作用,确保柔性人才“用得好”。完善柔性引才培养和管理、淘汰机制,加强对岗位和履职情况“双重研判”,突出用人单位的评价主体作用,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科学评价和考核其做出的成绩,激励人才在新的岗位建功立业。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院地合作,推进成果落地、效益共享,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引用来源:

12018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唐清  陈伟)

(原稿标题:《梧桐招得凤来栖 引得活水汇清泉——陕西石泉县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