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安康市博元实业:“党建+扶贫+环保”模式助力脱贫攻坚(024号)

来源:民生网2021-03-15 13:57:15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三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13个城镇社区,总人口31.14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汉阴境内汉江、月河分流其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

在汉阴县,有这样一个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安康市博元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默默贡献着博元力量。2016年6月,面对汉阴县水源地周边村镇的贫困户脱贫增收路径单一、等靠要思想严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这一现状,博元党支部将精准扶贫、环境治理、价值观引导有机结合,提出“党建+扶贫+环保”模式,探索推行了“御源军”和“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项目,有效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变“等着国家来帮扶”为“只要动手就能富”,严格执行价值观践行考核,变“拖到检查才行动”为“拿着工资要干好”,有力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变“环境好坏无所谓”为“如同我家要爱护”,成功实现了既真正带领贫困户用勤劳双手脱贫,又教育引导贫困户主动践行价值观,更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扶智的新路子。

 

地处秦巴山区的汉阴县,有这样一个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安康市博元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始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默默贡献着博元力量。2016年6月,面对汉阴县水源地周边村镇的贫困户脱贫增收路径单一、等靠要思想严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这一现状,博元党支部将精准扶贫、环境治理、价值观引导有机结合,提出“党建+扶贫+环保”模式,实现了既真正带领贫困户用勤劳双手致富,又教育引导贫困户主动践行价值观,更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环境,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扶智的新路子。

一、背景介绍

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13个城镇社区,总人口31.14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汉阴境内汉江、月河分流其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

安康市博元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6月,现有党员12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支部总结凝练出“忠诚、博爱、尊重、勤学、创新、精进”的博元价值观,明确“成就他人、净化环境、造福社会”的博元使命,统一“让更多人幸福快乐”的博元愿景,以此凝聚人心、共促企业发展,真正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2018年6月,该党支部被陕西省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2019年,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元,同年纳税金额6000余万元。

二、具体做法

(一)采取有效帮扶措施,解决增收难问题。

一是调研走访,试点推行。2016年3月,博元党支部先后在城关镇、观音河镇、漩涡镇、蒲溪镇等地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走访调研。同年6月,博元党支部从扶贫帮困基金中投入100万元启动博元“御源军”项目,并率先在城关镇三坪村、观音河镇中坪村进行项目试点。通过民选镇推的方式,确定58名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户参与签约仪式,签订《垃圾清运保洁协议》,并授予“御源军”称号。

▲2016年6月观音河镇“御源军”签约仪式

二是集中培训,明确要求。由博元党支部牵头,对签约成功的“御源军”集中进行环保知识宣讲、垃圾分类培训,明确“御源军”每日工作时间不低于5小时,主要负责村域河道垃圾清运、日常保洁和环保宣讲的工作职责,上岗前统一分发定制服装和清洁工具。

“御源军”在观音河流域开展日常保洁工作

三是定向帮扶,有效增收。从扶贫帮困基金中为“御源军”每人每月支付1000元作为劳务补助(见图5),有效带贫增收,并为“御源军”购买意外人身保险,确保工作无后顾之忧。将公司各部门与贫困村结成对子,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进行看望慰问,并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消费扶贫、技能扶贫、岗位扶贫。

(二)健全落地考核机制,解决等靠要问题

一是健全机制,明确细则。在项目推行之初,“御源军”和博元党支部可谓是斗智斗勇,只有到月底发放补助的时候才开始行动,安贫、懒惰、投机思想根深蒂固。为切实带动“御源军”思想上转变,实现精神和物质双脱贫,博元党支部建立“御源军”考核机制,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践行作为发放补助的前置条件。同时,明确在负责区域内发现一个垃圾扣5分、党员群众反映未工作扣10分的硬性考核指标。

二是统一标准,严格考核。实行月考核、年评选制度,每月在发放补助前,由博元党支部带队,和博元志愿者组成3人小组,对“御源军”项目推广村进行交叉考核验收(图7),对考核不合格的“御源军”,本月补助不予发放,直至考核合格后一并发放。同时,全村“御源军”有一名考核不合格,将实行一票否决制,整村月积分清零。

三是关心关爱,表彰激励。加强对“御源军”的关怀力度,定期面对面沟通,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根据考评得分,每月选前三名“御源军”给予额外现金奖励,第一名奖励500元,第二名奖励300元,第三名奖励200元。年终总结时,邀请本年度表现优异的“御源军”们和年度总积分排名前三名的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公司年会,现场进行表彰奖励。

▲博元党支部书记殷璐与“御源军”王广运谈心交流

(三)建立垃圾置换驿站,解决难持续问题。

一是设立“置换驿站”,定点回收。为切实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共护生态家园,共建美丽乡村,2018年,博元党支部牵头,在汉阴县10个镇试点设立10个“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采取“村民收集分类、定点兑换物资、企业补贴差价”的垃圾处理模式,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效遏制垃圾污染问题。

二是制定“积分清单”,明码标价。党支部对垃圾回收具体分类标准及包装要求进行了明确,牵头制定简单易操作的“积分清单”,明确“垃圾—积分—物品”三者间的兑换细则,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好处、演示分类包装技巧、帮助核算垃圾积分。

三是推广“绿色存折”,有存有兑。以户为单位,在“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启动时为村上每户发放一张“绿色存折”。每隔10天定期开放“置换驿站”,由工作人员统一收集村民已分类包装好的垃圾并核对数量,按照兑换细则将积分记录在“绿色存折”内。当村民“绿色存折”内的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在“置换驿站”内兑换学习生活用品甚至家电,积分越高,可兑换的物品价格越贵(图11),以此鼓励村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强化全民环保意识,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发展成效

(一)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变“等着国家来帮扶”为“只要动手就能富”。自推行“御源军”项目以来,成功帮扶汉阴县10个镇24个村142名贫困户顺利脱贫,观音河长达40公里的流域内实现了零垃圾,“御源军”们也从以前的“等、靠、要”思想到现在学会用自己的勤劳双手致富,实现了从安贫守贫到精神物质双脱贫的人生蜕变。

(二)推行价值观践行考核,变“拖到检查才行动”为“拿着工资要干好”。自从推行严格的价值观践行考核后,“御源军”们精神面貌上也有了明显改变,他们从以前的投机躲懒到现在无论检查与否都尽职尽责,从以前的大字不识几到现在能熟读背诵、理解践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以前的满足于三餐温饱到现在投身环保,更懂得感恩国家、感恩党。

(三)培树老百姓环保意识,变“环境好坏无所谓”为“如同我家要爱护”。截至2020年12月,博元党支部共建立14个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共回收各类垃圾19余万吨,600余户贫困群众都有了“绿色存折”,已向群众兑换价值30万余元的物品,覆盖人口3万余人。24个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养成不乱丢垃圾、自觉分类的好习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四、群众反响

家住汉阴县观音河镇中坪村6组的村民王广运,就是首批“御源军”中的一员。全家五口人,妻子罗家凤是残疾人,家中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以前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方式就是种植养殖,生活负担很重。自从加入“御源军”后,他的生活现状有了明显改善。面对《脱贫之路》栏目组的采访,他说道:“我每天工作4个小时,每个月就有1000元的工资,家里的生活不但有了初步保障,其余时间还能再打份零工,多挣点钱。”像王广运这样的“御源军”还有很多,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党建+扶贫+环保”模式的推广,对“御源军”们而言,不仅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了物质生活上的难题,也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中国梦的内涵以及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层面。对村民群众而言,这种模式不仅真真切切改善了村居环境、保护了流域生态,也为他们自己带来了物质上的实惠。

五、经验启示

(一)扶贫扶智,要从思想上下功夫。对非公企业而言,真正的扶贫帮困,绝不仅仅是慰问看望或是给钱给物,而是要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自身优势,想办法给资源、给平台、给知识、给思想。扶贫必先扶智,在帮扶过程中也一定不能忽视思想教育的作用,注重以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人、熏陶人、改变人。

(二)长效坚持,要从机制上下功夫。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推行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想长期有效坚持下去更是不易。“御源军”“垃圾分类回收置换驿站”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党支部坚持建立健全完备的机制、标准、细则,党员带头和公司志愿者共同成立3人工作小组,推动考核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三)改头换面,要从根源上下功夫。改变一个人不算成功,让一个村子改头换面才值得称赞。秦巴山区的村民,文化水平不高,环保意识缺乏,“路边扔垃圾、河中倒污水”是千百年形成的痼疾。博元党支部也正是看到这一点,用实惠激励村民行动,再辅以思想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让垃圾分类回收逐渐变成每村每户每人的行动自觉,有效改善村居环境。

六、探讨分析

汉阴县安康博元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提出的“党建+扶贫+环保”这一模式,集精准扶贫、环境治理和价值观引导为一体,成功实现了扶贫扶智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为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汉阴县精准扶贫工作树立了一个典型。

(赵一铭)

(原稿标题:《秦巴山区走出的生态扶贫扶智新路子——汉阴县博元“党建+扶贫+环保”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