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临沂市兰山区:构建“平台指令、众人响应”社会治理新机制(025号)

来源:民生网2021-03-15 14:06:34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三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临沂市兰山区以打造全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服务格局为目标,以党建引领、流程再造、源头治理、技术支撑为思路,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体化运行,形成了“一平台”共享资源、“一窗口”受理诉求、“一站式”服务群众、“一张网”整合力量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了“平台指令、众人响应”兰山社会治理服务新模式。在工作中启动党建红色引擎,凝聚社会治理之“魂”;创新区镇事权改革,激活基层治理之“能”;深化网格化治理,筑牢基层治理之“基”;用好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之“效”,成立31个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覆盖290家物业服务企业,选派46名“红领书记”和107名“第一书记”,组织61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下放135项便民服务事权,上传网格事项信息43.5万条,办结率99.6%,书写了新时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兰山实践”。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山东实践,省内也有搞得比较好的地方,临沂市兰山区搞得好,我们要很好的总结。”

一、背景

兰山区是临沂市中心城区,人口集中,商贸物流发达,随着城市建设加快、社会转型升级加速,各类群众诉求持续增加。兰山区注重从沂蒙精神中寻找初心使命,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线,以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建设为主抓手,以全科网格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流程再造为发力点,聚合资源,延伸服务,创新构建了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的“平台指令、众人响应”治理机制。

二、主要做法

兰山区坚持将解决群众诉求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抓手,以平台思维建机制、优流程、整资源,实现党建引领聚资源、创新体制激活力、平台指令齐响应、服务群众零距离。

1、启动党建红色引擎,凝聚社会治理之“魂”。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推进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镇街党(工)委“龙头带动”、村社区党组织“轴心牵引”作用。设立9个社会治理工作专班,在全市率先设立区委直属事业单位“兰山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二是强化组织引领。按照支部建在网格的原则,创新构建“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全面做实社区“大党委”制,探索“楼宇网格化”党建,创新构建“组织亮旗、党员亮相、群众亮招、物业亮星、执法亮剑、网格亮责”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三是强化服务引领。建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全周期、闭环式管理机制,聚焦群众诉求较多领域,成立全省首家房地产领域纠纷对接中心、全市首家行政争议和解中心。实施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攻坚行动”,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成立31个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覆盖290家物业服务企业,选派46名“红领书记”和107名“第一书记”,组织61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建立覆盖社区全面工作的专职化“红色管家”队伍,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2、创新区镇事权改革,激活基层治理之“能”。聚焦区镇两级职责界限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等堵点痛点难点,创新探索区镇事权改革,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一是厘清事权清单。统筹“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10项核心发展事权。规范“属地管理”,明确十大重点领域171项共有事权。试点推进街道赋权增能减负,赋予街道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决策建议权“五项权力”,有效破解街道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困境。二是优化服务流程。下放135项便民服务事权,74处便民服务站(点)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层级办理”。成立山东省首家乡镇级审批机构,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区域化评估,平均为入园项目缩短评估时间2个月以上、节省成本2万元以上。实行“拿地即开工”,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高效审批方式,极大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三是整合执法力量。整合基层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累计向镇街道派驻各类执法人员200名,负责城市管理等11领域593项行政执法事项,实现基层“一队式执法”,有效化解基层执法难题。

3、深化网格化治理,筑牢基层治理之“基”。按照全区“一张网”理念,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多网合一”“一网治理”。一是做优网格体系。坚持全区“一张网”,优化整合党建、综治、安全等各类网格,建设全科网格,实现网格全覆盖。按照“一镇一品牌”思路,探索形成兰山街道“四联”机制等特色做法。二是做实网格队伍。按照“1+2+N”的模式,推行组团式服务、联合式执法。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优化调整网格事项清单6大类78项,形成“有事就找网格员”的服务品牌,每月按考核及时兑现奖惩。三是做强网格效能。统筹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组织等社会力量和其他主体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其中“党员干部争先进、村民自治讲规矩、群众有事找‘五老’、为民服务建平台”等经验做法,得到了广大群众充分认可。

4、用好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之“效”。推动社会治理服务全要素与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互为支撑。一是工作的信息化。开通“平安兰山”APP、微信公众号、部门系统账号等多种渠道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全要素信息化。整合各参与部门单位有关信息,集中数据采集,统一对接导入,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共用共享,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设“智慧社区”系统。二是指挥的平台化。依托“雪亮工程”、综治信息平台,研发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实现区、镇、村三级信息贯通,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指令,处置联动,形成“网上收集研判、线上分类处理、线下督查整改”的工作模式。三是落实的智能化。网格事项根据权责清单分类逐级审核上报,基层或单个部门不能解决,由区平台安排有关部门协同解决,构建“平台指令、众人响应”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上传网格事项信息43.5万条,办结43.32万条,办结率99.6%。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

三、成效与反响

新机制运行以来,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高度评价,山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山东实践,省内也有搞得比较好的地方,临沂市兰山区搞得好,我们要很好的总结。”《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内参选编》、《半月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多家中央媒体对兰山区的经验进行宣传报道。2020年3月19日,在山东省改革办主任会议上,兰山区作为唯一县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

四、经验与启示

1、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楼宇化党建”,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引入“红领律师”、红色志愿服务,打造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根本目的,制度设计、资源整合、考核评价都围绕群众满意这一核心来展开。明确“负面清单”,规范小微权力,促进依法行政。注重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打造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一步密切“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

3、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全力推进体系重塑、资源重组、流程再造。深化区镇事权改革,规范“属地管理”,推动镇街明责减负增能,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探索责任捆绑、组团服务、联合执法,推进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分级响应、闭环处置,构建“平台指令、众人响应”的社会治理新机制。

4、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坚持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谋划研发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事项流转、考核监督的智能化。创新研发群众诉求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群众诉求“一窗受理、线上分流、按期督办、全程留痕”,并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融合,对窗口受理的事项不能按期办结的,自动流转到区指挥中心平台,由平台发出指令,进行督办。

(刘磊)

(原稿标题:《党建引领聚力  网格治理增效构建“平台指令、众人响应”社会治理新机制》)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