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评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伟大复兴的使命

来源:民生网2021-04-01 18:06:45

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活动取得了史诗级的成绩,这一载入史册的人间奇迹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属于中华民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承诺得到了最笃定的捍卫和最忠实的履行。

成绩的取得,奇迹的创造,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着锐利思想武器和坚实实践装备的累累硕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时刻引导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伟大复兴的使命持续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方向和动力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我国才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

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伟大复兴的使命,需要从深层次的逻辑起点进行理解。对人民的定位是为人民服务和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发展方针,始终坚持这一核心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于人民,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仅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政党。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并且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当中,坚持人民至上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理念,是我国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带领我国取得发展成绩,完成一个个奇迹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穿在发展过程当中。可以说,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已经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念血脉相通。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开展各项工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坚决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人民至上,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服务人民的基础工作。把制度建设作为公共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冠病毒肆虐我国,虽然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也为我国的公共安全制度完成了一次实战检验。发现了在病毒肆虐前期公共安全制度中的各种漏洞,后期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也证实了全方位制度响应的效用,表明了制度建设在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既要出台明确的公共安全政策,密织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安全保障政策网,保障有规可循,也要完善法律体系,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核心理念拓展公民安全法律内容,充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保障有法可依。还要明确监管任务和工作职责的落实,发挥政策和法律在实施过程中的最大效力,不让政策和法律在实施中打折扣。此外,安全工作建设离不开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扎根基层,扎根一线,为安全工作呕心沥血的工作者。这就需要加大高风险行业和岗位工作待遇的优化力度,大力提高保障安全岗位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全方位保证保障安全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动力、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安全工作。

人民至上,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服务人民的核心工作。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绝不是我国扶贫工作的终点,而是贫困人口脱贫的终点,同时也是致富的起点。要坚持在脱贫攻坚战斗中的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策略。坚决避免在脱贫致富过程中搞形式主义,扶贫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要认清精神贫困是物质贫困的重要原因。从党中央到基层扶贫工作者都要坚定扶贫先扶志的脱贫工作理念,大力加强扶贫工作者和基层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识宣传和引导,促进贫困群众的思想进步和知识学习。同时要保证知识和技术向贫困地区的稳定输出,全方面保证贫困群众实现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脱贫致富。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群众实现物质生活的丰盈和充足,更要保证精神文明和物质财富的同步、同水平增长和结合。必须强化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教育工作出发,以贫困地区教育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支点,既要保证青少年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贫困群众教育教学体系,帮助贫困群众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改变观念和生活方式,探索精神支柱。要坚持精准脱贫致富的战略方针,一方面保证基层工作者和当地脱贫致富工作的高度匹配,采取就近原则选择熟悉当地生产生活情况的基层干部深度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区位优势,实现精准发展。

人民至上,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为服务人民的保障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安康和稳定建立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和生活富足的前提条件下,是保证人民群众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够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必要工作。党和国家要大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和政党之间的第一道连线,保证党民关系和政民关系的有序、良性、健康发展,为民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党和国家要精准着眼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各方面民生工作的难点和痛点,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认真探讨并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探索和建设保障民生的工作体系。此外,要坚决保证各项保民生、促民生方针政策的落实,系统巩固人民生活质量,全民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

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伟大复兴的使命。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生活富足,幸福感充盈的前提条件下,国家的发展会处于健康良好的运转过程当中。人民群众积极投入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当中,党和国家稳步推进国家建设,在坚实社会基础的支撑下,党和国家能够更加专注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科学技术,巩固国防力量,前进的脚步不断加快,最终到达民族复兴的终点。

(文/张进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