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与会专家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民生发展论坛 > 与会专家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晓山:脱贫攻坚要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来源:民生周刊2021-04-28 16:31:02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 刘晓山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作为一名扶贫人,在此,向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向各位关注民生的同仁长期以来对国家扶贫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是各级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一个不能少是底线目标,也是最大的必须完成的民生目标任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百姓心中有沉甸甸的获得感,是我们最温暖的民生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和政府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采取的各项措施前所未有,投入的人力、物力前所未有,取得的成效前所未有,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和获得的高度评价前所未有。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的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和坚中之坚。当前精神贫困问题已成为攻坚中的硬骨头、冲刺中的大障碍。从长远看,摆脱精神上的贫困,比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更为重要。为民生服务既要实现人民脱贫这个底线目标,又要扶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扶起勇于摆脱贫困的决心信心,扶起精神和腰板。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即使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有向往、信心和不屈的进取精神。实现这一目标,事关脱贫的效果、小康的质量、民族精神的提升、民族复兴的实现和民族素质的长远发展。在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中,尊重发挥好人民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 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六项工作上加大力度。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增强精神扶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旗帜鲜明地宣传落实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政治问题。在人民大众中树立起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共产主义的信仰、信心、方向和力量。

二是要选好用好既能扶贫又可扶志的带头人。要始终坚持选好扶贫带头人的标准,要始终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硬”的培育导向,要始终坚持以政策支持的扶贫、扶志目的,要始终坚持“双带”目标,扶贫带头人要带物质增收,更要带精神的丰收,要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要科学合理设立信誉评价机制,既确保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物质利益,又让他们有成就感、获得感,精神的提升,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尊重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要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他们是历史的主人,既是脱贫的对象,也是脱贫的主体。正确引导群众,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靠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内生动力努力脱贫才是真正目的。我们是服务者、引领者、促进者,得不到群众认可,不能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摆脱贫困的领导者就不是合格的领导者,这也是对领导者特别是基层干部领导力的检验,脱贫是物质和精神都要实现的脱贫。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脱贫是不长远、不稳定的脱贫,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四是要把扶贫带头人培养成我们事业领导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梦”。要始终不忘建强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组织,要始终不忘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要将最强有力的力量聚集到农村社会发展的组织核心中—村两委。要吸引更多的乡土人才回流农村创业,要将智者能人培养成扶贫带头人,将扶贫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乡镇干部、培养成我们脱贫事业的中坚力量。

五是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要相互促进。扶贫带头人要将精神追求贯穿始终,要富“钱袋”,也要富“脑袋”。加强社会公德、美德、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扶贫扶精神的内涵充分体现出来,把扶贫为民、为民族的眼界、境界和情怀注入实际工作中。

六是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处理好发展产业与保护生态及长远发展的关系,尊重民意和发展规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为我们子孙后代的生产生活留下一个好基础、好环境。

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工作力度,推进精准施策,认真开展作风专项治理,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完善督查巡检和考核评估机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衷心希望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和各届有识之士一如继往地关注支持扶贫事业,践行好、讲述好中国的扶贫故事、扶贫方案,砥砺前行、团结奋进,为发展我国的民生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谱新篇章!

(根据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录音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