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调研采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民生发展论坛 > 调研采访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副总编辑任怀民带队调研金东区农村环境全域化

来源:民生周刊2021-04-28 18:31:05

2016年5月13日至5月15日,第四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织专家前往浙江金华金东区调研,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任怀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国君和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红燕等来自国家智库、部委及高校的专家参加了此次调研。

在调研期间召开了农村环境全域化综合整治“金东模式”座谈会,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金东区委书记郑余良,金东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峰齐参加会议。金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曹一勤主持会议。

调研组一行在实地走访后,对金东区农村环境全域化综合整治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议。

金东区是省美丽乡村先进区,已连续八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14年,该区围绕“美丽金东”战略目标,开展“清洁家园、美化金东”行动,将环境卫生整治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一起作为重要抓手,以突击促长效、以重点带面上,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去年,金东区从垃圾这一源头问题入手,在全省率先全区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采取符合农村实际的“会烂”、“不会烂”分类模式,实现全区农户源头分类全覆盖,全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今年,该区进一步拉高标杆,全面开展“红色引领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八无”村创建活动,确定“八有八无”标准,联动推进基层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层组织的先进、美丽乡村的典型、社区服务的示范、现代农业的样板,以此带动面上的全域提升,5月底前将全区80%以上行政村创建为“红色引领 美丽乡村”创建达标村。截至去年底,全区已有415个村开展整治,其中132个村基本达到了创建标准,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85%和27%。原先制定的年内完成30%行政村创建、两年内实现整区整治的目标,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座谈会上,几位专家发表了点评讲话。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

金东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用“干净”“干劲”两个词概括。金东在环境整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农村环境整治的某些具体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难度很大。当下要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就要在强化党与群众的联系上有所创新,把人民群众新的诉求与期盼变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指挥棒,金东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当前“金东模式”可概括为十二个字,即党委引导、村民参与、政府主导。这个模式也有完善的空间。比如“八有八无”创建,区党委可规定底线要求,其余由各乡镇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设置,形成多样化的特点。在村民的参与上也有发展的空间,把村民参与从幕后摆到前台,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充分利用“互联网+”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把环境综合整治上升到农村社会治理的层次。

农村环境整治的目的就是共享,共享以共创、共建为前提,金东的共创、共建、共享案例能给人带来很深的思考。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 任怀民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任怀民称:

“美丽中国”在农村这一块存在着短板,通过这次调研,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丽中国”农村的短板在金东已经补上。

金东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做得很实,之所以能够做成、做好,一是区委区政府对于这项工作的顶层设计非常清晰,至始至终贯穿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敢于善于从小事、难事入手;二是区、镇、村各级工作皆有力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其中抓住家庭女户主、学生这些重要人群开展工作,方法很接地气、考评制度很实;三是广大群众参与有热度,通过红色引领,党员和干部带头示范,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将美丽乡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参与干而不是站着看。除此之外,金东将美丽环境变成了美丽经济,为环境整治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打下了经济基础。村里干净了,人也精神了,邻里和美了,村班子更是有了威信和战斗力。

媒体应将金东农村环境整治做法作为一个典型,深入采访,进行有力地宣传,让金东农村全域化环境整治的有效做法能够惠及更多的乡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称:

农村垃圾处理是“十三五”规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里涉及到的内容。对于生态文明,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不发展,要搞生态文明是很艰难的,因此发展工业,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保障。金东区搞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生态搞好后,发展旅游经济又与之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农村环境整治上,金东模式还有待资金来源构成、机制运行等多方面的时间检验。相信金东的做法和成效将成为未来十五年中国中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对于下一步的环境整治工作,我认为:一要继续结合中国国情,以中国人的思维办中国人的事;二要加强“党建+”的作用;三要为全民参与找到抓手;四要实现整治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宋国君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国君称:

到目前为止,我还未看到农村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够达到金东的水平。像八仙溪这样大的溪流,没有漂浮物,光靠搞好几个村的环境卫生是不可能做到的,它是非常大范围工作的成效。江南地区,人口密集,水多,土地很珍贵,应当治理到金东这样的水平。如果能做到成本低、可持续,就是全国学习的榜样。

以生活垃圾分类来说,要将生活垃圾处理继续做好,第一是要有决心,并将这份决心和好的做法落实到法规制订;第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在源头分类、安全处置、资源回收等环节进一步完善;第三,资金机制上要进一步健全,要考虑需求和供给,将政府的钱用在刀刃上。同时,在强化信息公开和绩效评估的内容、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一些探索。

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郭红燕

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红燕: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金东的环境卫生整治、地方文化挖掘是统筹考虑的,符合农村特点,工作相对会更可持续。农村环境问题相比城市的更复杂,且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不一样。当前金东模式的优势,一是在于先进的理念,环境治理保护和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基于农村独特的文化,对于环境治理的约束不仅有法律法规,还加入了道德文化,比如写在墙上的村规民约、名言警句;二是机制设计系统科学,组织机构、资金运作模式、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都相对完善;三是党组织强大的引领作用,党员带头,将各方面力量凝聚在一起;四是地方资源得到一定的发掘,政府、党组织、企业等都在环境整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金东模式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多元共治的模式。我的建议是:通过优化评价的导向性,加强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引入社会组织参与评价过程,将信息公开的作用发挥得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成员 马宁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成员马宁:

民生问题对于百姓来说,是最现实、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在《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中,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是生态环保。我认为金东所做的生态环保工作对于《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编撰有一定的启发,在指标评价体系上有一定借鉴效果。

在之前的评价体系中,我们偏重于从产出性结果上进行评价,通过这次来金东区调研,我认为《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指标评价体系会更多地从“投入到产出”的链条上进行考虑。

研讨中,专家组也建议,金东区要进一步总结环境整治先进经验,系统化和精细化相结合,继续探索创新农业农村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相关绩效考评机制,继续传承发扬金东模式,使农村环境治理得到更加长足发展。

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金东区委书记郑余良表示,专家的肯定给了金东区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信心,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切中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金东区将做好归纳和梳理工作,把农村环境的短板补长,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美丽金东”。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