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名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名品

一碗人间烟火,跨越山海,冲向“粉”圈顶流:螺蛳粉的百亿产业故事

来源:人民名品2021-05-10 17:56:45

在中国南疆,有一座小城——广西柳州,因一城紫荆而闻名。

但是,在一些食客们的眼中,有一股浓郁的“臭味”,却比紫荆花香更有吸引力。

近年来,这股臭味频繁登上话题热搜。如今,这股臭味,正牵引着无数人跃跃欲试的味蕾,成为世界认识这座小城的第一印象。

小米粉,大故事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用此来形容一碗刚上桌的,酸辣可口、热气腾腾的米粉再贴切不过。

在中国南方,米粉的地位非同寻常,“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粉”。地理位置差异,又造成了各地米粉的饮食差异,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皆有着风格各异的米粉美食。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来自广西的桂林米粉称得上是中国米粉界的翘楚。走街串巷,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一家桂林米粉店。一碗鲜香的卤水汤汁,配上香滑的米粉,可以瞬间慰藉饥饿的灵魂。对游子来说,更是慰藉思乡情切的一味良方。

而近些年,桂林米粉的“C”位俨然被一位同乡——柳州螺蛳粉所动摇。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柳州时,还对螺蛳粉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小米粉大产业,做到这么大很不容易。”

到底是谁创造了这道独具魅力的美食呢?

据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州螺蛳粉》记载:关于螺蛳粉的起源,江湖传说无数。最靠谱的是在三四十年前,柳州的夜生活逐渐恢复,夜市也逐步繁荣。由于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不少食客便在吃米粉时,有意无意地要求在自己的米粉里加入鲜辣螺蛳汤。久而久之,第一个聪明的摊主便开始尝试用螺蛳汤煮米粉。食客们良好的反馈则促使夜市的摊主们有样学样,也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然而,与桂林米粉鲜香的味道不同,螺蛳粉以“臭”闻名,而且“臭”得几乎令人发指。

但是,这种臭味,却是螺蛳粉的魅力所在,也是螺蛳粉的灵魂。这种臭味,来自螺蛳粉中的酸笋。一碗地道的螺蛳粉,富含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以发酵的酸笋、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萝卜干等配料和煮烂螺蛳的汤水,加上柳州特有的米粉调和而成。然而,经过工艺发酵后酸化的新鲜笋,虽然有着比米醋更醇厚的酸爽口感,和竹笋的清香,但味道也浓郁得发臭。喜爱者,食之倾倒;不爱者,闻之色变。

不过,有意思的是,从古至今,向来不缺乏对螺蛳粉追捧者。有诗情画意的古人,也有追求味蕾刺激的现代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唐朝时期的柳州,是一片蛮荒之地。相传,被贬至此的柳宗元,内心极为孤独和寂寞,“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是柳宗元这一时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勤于政务、思念友人的柳宗元,日渐消瘦、茶饭不思,这难坏了负责柳宗元餐食的厨师。

偶然间,厨师在河边洗菜,看见河中螺蛳,便灵机一动抓了几只回去与当地的米粉一同熬煮。结果柳宗元吃后大为称赞,食欲也逐渐好转。于是这一美食就从柳府流传到了民间。尽管这段故事无从考证,但却从侧面说明了,螺蛳和米粉在柳州的悠久食用历史。1956年,在柳州发现的距今两万年的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出现了很多螺蛳壳堆积、人骨等人类活动遗迹,也说明了柳州食用螺蛳的历史悠久。

当下,螺蛳粉的追捧者更不在少数。在他们心中,螺蛳粉是汤粉中的首位。不仅如此,螺蛳粉的外卖配送范围,甚至是一些追捧者搬家的理由之一。

“因为辣啊,巨辣!配的那个红油真的超级辣,其他任何粉都无法比拟!——某消费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宅经济”让袋装螺蛳粉的订单在一夜之间暴涨。随即,柳州市人社局举办网上专场招聘会,解决螺蛳粉企业缺工问题;柳州市鱼峰区组织200名志愿者支援企业复工复产;解决米粉厂供电问题,紧急协调米粉、调味料等原材料……

这说明了供应链能力对小米粉行业的考验。同时,消费端需求的暴增,也激发着生产端无穷的潜力。“小”食品书写着“大”故事。

古有钟爱螺蛳米粉的柳宗元,现有遍及全国的万千门店和千万螺蛳粉的追捧者。当然,也少不了李永国这样与螺蛳粉一起成长的从业者。

此前,“螺蛳粉闻臭师年入百万”的新闻登陆央视,并迅速成为热搜话题。“闻臭师”是什么职业?为何收入如此之高?

制造出螺蛳粉独特臭味的酸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螺蛳粉的品质。因此,能够鉴别酸笋的腐臭至关重要。闻臭师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

从小在山区长大的经历,让李永国练就了靠气味判断猎物方向的“金鼻子”。再加上10多年的种植、腌制酸笋的经验,李永国仅凭鼻子,就能判断出酸笋的熟度和质量,腌制缸里的水有多少年,放了添加剂等。如今,他成为别人口中的“酸笋老板”,也是螺蛳粉行业小有名气的闻臭师。

如果说,李永国的机遇是万里挑一的,那么还有这样一批人,在积极地运用螺蛳粉改变自身的命运。

作为一名从业两年多的螺蛳粉培训教师,近年来,张恒每节最大人数40人的培训课,几乎场场“爆满”,出席人数都在35人以上。

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取得由人社局鉴定中心颁发的螺蛳粉专项证书。从事螺蛳粉烹制的员工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在当地已经不算低了”,张恒介绍。

 

小米粉,大产业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的热播,让螺蛳粉真正从街头小吃,发展为全国人民舌尖上的美食。据统计,2020年互联网平台上约有1.2万家螺蛳粉店铺,全年累计卖出7.8亿包螺蛳粉。

我们寄望于这种源于本土的美食,应远远超过它的美味本身:中国故事要讲,中国品牌要出海,那么,中国美食不仅要香,还要有成熟的供应链,创新的产品研发与数字赋能,共同推动包括螺蛳粉在内的米粉行业的品牌化与国际化。同时,进一步拓展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要做到这些并不难。李永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从竹笋种植户,到酸笋供应商,并逐渐踏入螺蛳粉制作的核心环节,逐渐成长为当地有名的闻臭师。还以年入百万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在探索螺蛳粉产业道路上的不菲成绩。他的故事,折射出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

像李永国一样,在螺蛳粉产业链上深耕了大量的职业人,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从食材、设备、管理,到第三方服务平台。在一位位平凡从业者的努力下,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变成了无限增值的蛋糕。“舌尖上的美食”也在他们齐心协作下,逐渐有了行业发展成熟的供应链。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反映出的是螺蛳粉产业链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往大了说,在成熟供应链的带动下,一碗小小的螺蛳粉,便可以支撑起更多的行业发展,拉动更多的社会就业。在不确定性的国内外环境中,行业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抗风险生存优势。

往小了说,打造成熟的供应链,才会不断强化自身的产业优势。而且,标准化的供应链,有利于实现行业的融合共生。如1月17日,中石化广西分公司在广西南宁宣布,推出自主螺蛳粉品牌“易姐姐”,并在全国近3万家易捷便利店上架售卖。跨界的融合,让螺蛳粉的未来充满想象。

或许,这将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探索过程。但这个链条上有众多勤于奉献的从业者:闻臭师李立国,螺蛳粉培训师张恒等等,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不仅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也在书写着中国故事。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为螺蛳粉品质的提升加码。如果螺蛳粉从业者明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基础是“酒香”,那么就应在食材的精挑,口味的精耕,用餐体验的精细运营上精耕细作,以此获得足够高的竞争门槛。

在产业融合和市场消费的强力驱动下,无论是供应链搭建,还是产品创新,在产业融合和市场消费的强力驱动下,螺蛳粉产业,都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强的生命力。

小米粉,出海记

如今,在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打造下,螺蛳粉的成绩已然不菲。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螺蛳粉开始在网络上“遍地开花”。在某电商平台,李子柒牌螺蛳粉的月销量高达150万单。在火热的直播带货间,螺蛳粉也从未缺席。网络主播李佳琦,2分钟内售空2.6万箱螺蛳粉;娱乐明星陈赫的直播首秀,8分钟售出6.6万袋螺蛳粉,成交额超百万元。

同时,跨界也是螺蛳粉“出圈”的重要方式——2020年5月,李子柒和媒体合作推出联名款螺蛳粉。10万份螺蛳粉一经推出便抢购一空。五菱汽车也进行过两次关于螺蛳粉的跨界销售。“小家碧玉”“人间烟火味” 让人瞬间在脑海中唤醒品味美食的场景。2020年10月13日,肯德基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全新推出“KAIFENGCAI”快煮预包装食品系列产品,其中便包括原味和鸡肉两种口味的螺蛳粉产品。

出海也在助力螺蛳粉的晋级。2020年,螺蛳粉“C”位出道:先后30次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累计超过50亿次阅读,全年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达105亿元,日产量高达325万袋,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品牌的强势集聚促进着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提升,也为螺蛳粉走向世界做足了准备。2016年,随着第一家螺蛳粉出口资质企业诞生,螺蛳粉的海外销量便持续呈指数式增长。2020年,螺蛳粉出口新增阿根廷、俄罗斯以及非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124批次,货值3000万元,是上年出口总额的35倍。

螺蛳粉海外市场的增长是全球味蕾对螺蛳粉热爱的最佳体现。有海外留学生表示,他所在地的华人超市对螺蛳粉采取“涨价+限购”的模式,从20多元涨到了40多元,一人限购10包。一些当地热卖亚洲商品的网站,一旦螺蛳粉上架了,就会瞬间被抢空。

即使销往远方,螺蛳粉的追捧者依然源源不断。这种成功“破圈”,也让李永国这种普通从业者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5年前的李永国,只是向柳州的综合市场送酸笋的打工者,还曾一度遭到旁人冷眼;如今,凭借对酸笋事业的坚守,李永国以杰出的成绩获得了肯定。

从传承悠久的地方饮食,到令国民狂热的网红食品,螺蛳粉俨然成为新零售时代下的宠儿。消费市场的蓝海刺激着品牌方加码,移动互联工具与技术的赋能,让小米粉产业的壮大与出海之路,成为越来越宽阔的坦途。

资料来源:

1. 小生意大流量“臭味网红”螺蛳粉背后的百亿蓝海,2021-04-29,新京报;

2. 观察|柳州和螺蛳粉,谁成就了谁?,2021-04-28,澎湃新闻网;

3.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 螺蛳粉“爆红”背后,2021-04-26,新华网;

4. 从“柳工牌”到螺蛳粉,习近平柳州之行大有看点,2021-04-27,中国日报网;

5. 螺蛳粉是怎么“火”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柳州街头“嗦粉”视频曝光!,2021-04-27,澎湃新闻网;

6. “易姐姐”螺蛳粉上市,中石化易捷进军螺蛳粉行业,2021-01-17,人民资讯;

7.  一碗螺蛳粉的百亿逆袭之路,亿欧网,2021-02-20;

8. 年薪50万!“螺蛳粉闻臭师”日闻酸笋300吨,2020-10-30,光明日报

(来源:“人民名品”微信公众号,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梁雅婷,文字:张自炯、唐晓彤)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