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鲲鹏展翅 翱翔于天地之间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分校创名校”纪实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民生网2021-05-18 17:36:56

201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简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或人朝)开始招生,短短十年的时间就明显改变了北京市朝阳区优质教育的版图,被誉为“名校办分校、分校创名校”的标杆。初中部的“人朝精神磁场”,让一群志趣相投的老师们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教育激情,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争创一流教育的轨道中去。初中部中考各项主要指标尤其是高分段学生人数一路绝尘,连续多年位居朝阳区第一,学生们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更是捷报频传,如鲲鹏展翅,翱翔于天地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累计获得国际奖项107次、国家级奖项1333次、市区级奖项2654次。闫皓铭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航模总决赛一等奖,徐乐瞳同学获得航空模型线操纵世锦赛特技(F2B)项目青少年组个人冠军和其它十几项国际名次,杨靖涵等6位同学获得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比赛集体项目第四名……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管理团队

明方向 确立递进式三年培养目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首篇《逍遥游》,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取意鲲鹏成长的三个阶段,结合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和成长特点,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等因素,确立了合格——优秀——卓越的递进式培养目标,以此来系统引导和规划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活。

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是起点。初中部设计了《人之初见,朝夕相处——我在人朝,我爱人朝》入学教育手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并以此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教育,让学生进入校门就能产生浓浓的熟悉感。

初一年级,培养合格的人朝人,称之为雏鹰展翅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行为习惯、仪容仪表、举止得体、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做合格的中学生、合格的人朝人。

初二年级,培养优秀的人朝人,为大鹏飞翔阶段。这一阶段从行为约束模式转向一种精神引导,不仅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样做。从学习意义、青春畅想、社会责任、法治精神、集体意识、服务社会等多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修养身心,以“优秀”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初三年级,培养卓越的人朝人,称为雄鹰翱翔阶段。从人生目标、青年担当、国际视野、家国使命、奉献社会、家国情怀等多方面,引导学生成就自我、德才兼备、大智大行。

为此,初中部设计了相应的学生成长轨迹手册,即初一年级的《雏鹰展翅适应中学新生活,鲲鹏振翼争做合格人朝人》、初二年级的《苍鹰飞翔绘制出彩青春路,鲲鹏展翅争做优秀人朝人》和初三年级的《雄鹰高飞壮我长空凌云志,大鹏翱翔争做卓越人朝人》,狠抓落实,使学生从合格到优秀,直至卓越。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归纳法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贯穿人朝初中部递进式培养目标始终的,是学习习惯、答题习惯和行为习惯等的养成教育,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每一点进步,都记录在养成教育手册。

在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明确学习规范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反思,科学匹配两种学科,巩固规范的习惯、科学利用时间的习惯、高效快节奏的习惯等三大习惯。

答题习惯的养成教育,则针对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强化,要求学生各科作业规范、工整,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和提高书写水平,提高学生答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严格执行“年级十项规定”,即仪容仪表、校服、考勤、作业、教室卫生、课间操、眼保健操、午餐、午休、静校等十项等规定,每一项都有考核细则,抓规范,促落实,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抓关键 “人朝精神磁场”形成

建校十年,初中部一线教师从建校时的47名增长到目前的197名,其中特级教师、名校博士和硕士教师157名,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比达53%。但更可贵的是烙印着人朝特色的磁场,不妨称之为“人朝精神磁场”。

在这里,大家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用爱与尊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里,大家有着终身学习的动力与乐趣——教学相长,精神保鲜;在这里,每个人都沉浸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快乐中——激发自己的潜能,方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在这里,资源共享是无言的默契,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听到老师们互相之间的备课、磨课、教学反思类的交流,老师们之间的互相扶持,更让人倍感珍惜……

“人朝精神磁场”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建校前在人大附中为期一年的培训,老师们深得刘彭芝教育思想的真髓,体会到“爱与尊重”的真谛。后来,逐渐形成了包含岗前培训、入职后的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的教师培养体系。

每年学校都会为新教师安排师傅,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学科组的活动,强化新入职教师对教师职业和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引领教师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职业规划,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加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和热爱。

根据不同的工作年限,学校对入职后的教师进行分类培养,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基本功比赛深入研讨、公开课汇报成长、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初中部的课堂是开放的,老师们经常互相听课,形成了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氛围。

树立“人人是骨干”的争先意识,鼓励老师们读书学习,积极参与评选,挑战自我。各教研组长亲自引领,指导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展示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以课题和教研活动激发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以科研带动教学教研工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市区级骨干教师。

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不仅对新老师进行班主任管理培训,对初做班主任的老师也安排了师傅帮带,每个新班主任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指导,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班主任既是班级的核心,又是联络各教育渠道的“纽带”和“桥梁”,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抓住了班主任队伍建设这一关键,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支热爱学生、管理科学、有担当、志在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作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副校长、初中部主管校长,李燕自建校之初便来到了学校,当年她32岁,正值年富力强。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放手使用、同事的大力支持,使她能够带领大家去完成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情。她深爱着这所学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她的无私奉献和细致周到,感染着老师们,她以自己的睿智前瞻、积极乐观,引领着初中部的老师勇于创新,争创一流。

李燕和三个年级组主任共同组成了初中部的领导核心,她们在顶层设计上,有总体目标的整合,有大家对办学目标的认同;从操作层面来讲,有各阶段的工作部署、落实和检查,在整个过程中有反思和改进的策略。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她们志向高远,行动力强,带领着师生见证了一所名校的崛起,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人生价值。

如果用一组连续的镜头来拍摄老师们的工作,就会清晰地看到,无私奉献并不能足以概括老师们工作状态的全部,他们是带着一种精神的高度,带着创新和思维的闪光,在探索教和学的本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在做一个大家都想去追求的一种教育高度。

铸品牌 三大法宝为核心

人大附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这一办学理念在人朝的落实,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孕育,形成了颇具人朝特色的教育理念,反映在教学上称之为“三大法宝”,即分层教学、优质教学、质量分析会,它们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吸纳了古今教育领域最优秀的成果,又包含着现实的活力和创新的魅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和机会。

其中,“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可谓一脉相承,首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教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学校非常重视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开发,面对班级多、学生多、学生差异大的实际,在副校长李燕的带领下,通过教研组长会、备课组长会、班主任会以及学生代表讨论会等途径,积极研讨分层教学的有效落地。在立德树人的总体育人目标下,根据义务教育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要求,初中部各学段分层次、分班级、分学生提供适应他们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即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通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检测等教学环节,为学生量体裁衣,提供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

作为分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的每次排课都是一个大工程,主管校长李燕总能想出各种组合来,给学生配备最合适的授课老师,再加上各种课程的组合,被老师们称为“数学最好的语文老师”。

所谓优质教学,指依据未来的发展趋势,有预见性、前瞻性地启发学生创新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必要能力和关键品格。在保证机制上,人朝初中部年级组利用好课堂及各类实践活动,团结各备课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备课组则利用“集体备课+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小测反馈及教学策略调整+互相听评课”等方式,落实优质教学;任课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作为优质教学的关键对象和主体,不断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习惯,勤奋刻苦学习。

在常态课教学中,人朝初中部各学科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不同维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让学生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和涵养。与此同时,学校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及社团,如《生活中的经济学》、《宪法与生活》、文艺美术社、舞蹈社等,为学生提供了诸多高阶课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看待问题的深度,为提升学生高阶能力创造机会。

2017年,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刘东泽同学荣获“中国科协主席奖”(全国仅3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此奖项旨在鼓励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优秀青少年,授予大赛中最具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青少年项目。他在人朝初中部的三年,就已经显露出这方面的天赋,受益于优质教学,并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作为工作常态,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非常重视每个学段的质量分析会,对年级、班级、学生成绩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分析,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从不用成绩来评判老师的教学效果或学生的优良中差,而是借助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阶段“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效果、宝贵经验、待改进之处,为制定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

学校校长谢泽运、党总支书记邓跃茂、副校长李燕经常亲临年级或班级质量分析会,掌握一手材料。在质量分析过程中,不仅对年级和班级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对拔尖生、中间生、待优生的进步和问题进行追踪研究,最后以班主任为核心,团结各科老师的力量,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提升方案,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情况,以达到良好的家校合作。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大学》开篇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意思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第三篇对“亲民”又做了进一步论述,即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一个信任“年轻人”的地方,因此也营造了一个创新的氛围。初中部的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一线教师都非常年轻,他们年轻的新鲜血液,一经信任的催化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使学科教学研究进入一个不断创新、极具活力的运行轨道。

信任的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制度、机制上的保障,使老师们的成长环境不断完善不断完整,激发了老师们的潜能,也使他们意识到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潜能。他们把这份信任传递给学生,用信任之心换取学生的自信之心、创造之心。他们积极地去了解学情,去感知学生学习的动力点在哪,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创新已经成为教学过程的常态,无论教了多少轮的教师都会针对最新的形势和学生,常常是一堂普通的课也要三稿四稿地去备课,试图设计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方案,更加真实地接近于学生的真实需求。每节课下课之后,老师们都会不自觉地讨论、交流自己新的发现或感悟,尽可能地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精神成长、思维能力提升和性格完善。

老师们深知,探索或创造背后的精神推动力是持续而且长久的,他们在用一堂又一堂的课让学生们感知到,探索和创造的生活的活法原来是这样的。

针对中考改革的趋势,初中部在衔接小学和高中的基础上,以落实学科改进意见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抓手,从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等三个维度进行系列化的实践活动设计,不断深化“五爱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创新的在活动育人中的具体体现。

以初一年级活动设计为例:每年九月为“诗配画”展示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综合+传统文化;十月为“家·国·天下古诗词朗诵大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十一月为“世界公园”,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十二月为“纪念12.9 运动”,传承红色经典;一月份为“经典阅读展示”,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二月为“游园灯谜会”,传承传统文化;三月是踏“清”归来展示,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五月为“戏剧节”,从另一个角度传承传统文化;六月为“儿童节语文大闯关游戏”,培养学生的汉字素养;七月为“心怀感恩,不断成长”系列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学校生活的吸引力,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优秀传统的魅力和神奇,领悟人生的意义。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也拥有一支团结、和谐、温暖、友爱的家长团队,密切的家校合作,畅通的沟通机制,可以让家长们快速知晓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可以及时安抚沟通中的误解,与学校一道,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有学生家长这样写道:“我被学校管理的精心、用心所感动,被老师们的敬业与热情所感动,为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而感动。当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容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获,内心还有更多的欣慰,为孩子进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而庆幸与骄傲。”

“从人朝毕业后我才发现,任何荣誉都比不上这身红白校服”,这是人朝毕业生对母校的深情告白。“来人朝工作后我才发现,任何物质条件都比不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精神磁场!”这是人朝教师对学校的灵魂认同。

十年来,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致力于做使学生快乐、老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诠释了一所名校的内涵和魅力,为基础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