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建党百年特别报道丨河南郏县:感受老区美丽乡愁

来源:民生周刊2021-06-23 12:07:23

河南郏县是革命老区。1945年6月至9月,郏县安良镇曹沟村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和群众基础好,成为河南第六专区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及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曹沟革命旧址的窑洞依山而建,与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非常相似,人称“豫西小延安”。抗日战争期间,郏县革命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对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壮烈的豫西抗日斗争史。

近年来,郏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革命老区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走进郏县,处处能感受到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群众生活幸福的美丽乡愁。

图/申清杰

产业兴旺成振兴新引擎

郏县红牛因主产地在郏县、毛色红润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2020年12月,在全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荣获“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和全国最高奖“综合评价优胜奖”。

郏县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打造郏县红牛特色产业,使其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着力点。目前,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两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亿多元,建成郏县红牛规模养殖场95个、养殖专业户268户,存栏量恢复到6万多头,年产值达20亿元。

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集繁育、育肥、屠宰、销售、品牌培育于一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红牛产业链条。“目前,公司有种牛600头、牛犊200头、育肥牛850头,总共存栏1650头,和100多户红牛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公司负责人李书歧说,“公司生产的雪花牛肉,卖到京沪广等大城市的高档酒店,最贵的每斤价格超过千元。”

红牛养殖让老区群众奔上了小康路,农民增收路子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2020年底郏县圆满完成两个贫困村、1512户2507名贫困人口退出任务,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围绕打造中原重要的绿色食品产销基地,郏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推进“一乡一业、多村一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鼓励发展优质特色果蔬、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截至5月,该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有机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农产品达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个,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获批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

全县打造红牛养殖、蔬菜种植等7个“一乡一业”专业乡镇,打造花生加工、香菇种植等“多村一品”专业村114个。郏县还是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基地,去年,被授予中国铸铁锅之都称号。

▲位于郏县广阔天地乡的铸铁锅生产基地。

环境优美提升乡村颜值

漫步在东城街道王家庄社区,如诗如画的美丽环境令人赏心悦目,一泓碧水穿村而过,月季花、荷花、夹竹桃悄然开放,别致恬静的农家院干净整洁,村庄内党建广场、党建宣传墙、红色电影海报一条街、廉洁文化长廊……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郏县拉开帷幕,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郏县挖掘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元素”融入老区乡村建设和项目建设中,用红色文化提升乡村颜值,以环境宜居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革命老区核心区曹沟30多处红色遗址得到修缮保护和开发,建成面积1300平方米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纪念馆,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塑造了八路军豫西抗日主题群雕。以前,曹沟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郏县投入专项资金解决该村群众吃水问题,修通了通往曹沟村的高等级旅游公路,拆违拆旧,村庄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如今的曹沟村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形成陶瓷等主导产业,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美丽村庄与群山青黛相映生辉,红色文化载满乡愁记忆,曹沟村成为4A级红色景点,吸引旅客纷至沓来。

“家家住上了新房,通了公路,买了小轿车,村里有了产业,家里有了存款。”村民李秉远说出曹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郏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完成,建设县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两条,建成乡级乡村振兴循环圈11条。累计建设村级公厕430座,其中水冲式346座。累计建设户用卫生厕所10万余户,普及率90%。

在城乡配备保洁人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村收集、乡镇及时转运、县集中无害化处理,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农村垃圾得到彻底整治,被列为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

筹措涉水资金26亿元,落地开工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工程等重点项目9个。自筹资金2687万元,历时4个月完成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县城南部实现一泓清水润乡村的美景;新改建县乡道路11条3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创建成为省级绿色交通示范县。

持续开展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新增治理面积6982亩。2021年春季国土绿化,新增造林5.12万亩,占省市目标任务的161%,绿色已成为郏县的最亮丽底色。全县377个行政村,累计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274个。

城乡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郏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姚庄回族乡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美丽小镇,成为全省首家全域4A级旅游景区,广阔天地乡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黄道镇王英沟村被授予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去年,郏县创建国家A级景区4家,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今年,郏县的河长制湖长制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项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是河南省唯一荣获两项激励的县。

伴随老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也快速提档升级,郏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全县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强。

豫味老家  乡愁郏县

华灯初上,冢头镇陈寨社区孝文化广场一派祥和景象:休闲长廊里三三两两的村民聊天休闲,广场上农家妇女或踩着鼓点扭着秧歌,或和着音乐跳起时尚的广场舞……

郏县坚持乡村产业发展与现代乡村文明融合,促进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要唱戏,先搭台,郏县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方面支持,建起设施完备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为当地百姓构筑起了精神文化家园。目前,全县建成16个红色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86个村文化广场、377个农家书屋、60个村史馆,累计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102家,惠及3800余名贫困和鳏寡孤独老人。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郏县组织“政策走心、宣讲走亲”百村千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基层活动,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等活动也相继走进村庄,在润物细无声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豫味老家·乡愁郏县”成为老区乡村振兴的响亮品牌。

为助力老区乡村振兴,郏县以红色文化培育人,以老区情感留住人,近年来有1万多名“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投身老区建设。在2020年底和2021年初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该县共选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68人进入“两委”,40余名优秀创业人士返乡任职,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薛店镇狮子口村的王孝甫2011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上班,后来他回村创业。2021年1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31岁的王孝甫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他说:“建设好家乡老区,咱回来就想贡献一份力量。”

该县组织培训农技人员,创新“活课堂、活教材、活教法”的培训理念,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镇、学校、田间地头。

今天,这方承载红色记忆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群众感受到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  肖应辉   张晓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