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丁凤良:构建“育·树”融合育人体系 成就不一样的你

来源:民生网2021-06-23 17:14:07

一所普通小学,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社区居民从质疑、审视、忐忑到认同、理解、支持、赞许的改变,正是源于学校自身的系统变革与创新,源于构建起“七树”融合育人体系,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用“爱”温暖每一名学生,用“智”启发每一名学生,用“情”感动每一名学生。

这所小学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作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书记、校长,丁凤良是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还兼任北京市、海淀区青联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先后入选北京市青年校长《青蓝工程》,北京市第三批名师工程,海淀区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曾经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课程教学教材改革先进个人”、“北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第二届立德树人成果一等奖”等10多项市、区荣誉称号,发表近10篇颇有见地的论文,著有专著《体验式数学教学:搭建体验与经验的桥梁》,该成果获得海淀区科研成果特等奖。

丁凤良曾经在中关村第一小学工作了13年,他从一名数学教师做起,担任过数学教学副主任、主任,教学、科研副校长,中关村第一小学寄宿部、党校部、天秀部的校区负责人、执行校长、党支部书记。2015年6月至今,任双榆树第一小学书记、校长。

不同岗位的历练和卓有成效的办学成果,使丁凤良的办学如鱼得水。他坚守入党初心,积极回应社区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主动担当,有所作为,强化顶层设计,确立了“成就不一样的你”的使命和“育才沃土、树人乐园”的愿景,秉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信条,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生态发展”的途径,争取创办一流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过程,其实质在于变革、超越和发展。丁凤良以“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开启了学校办学实践的追求卓越之路。其开展工作的关键词有四个,即整体建构、问题导向、资源整合、协同育人。“整体建构”是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思想,学校的四个系统紧紧围绕学生主体观进行构建,尤其强调目标与价值系统的先导性作用。整体建构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分阶段来推进和落实,需要不断积淀、丰富和完善,需要实践与总结、反思相结合。整体建构的灵魂是结构化,是厘清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捷径。

在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问题导向”是方法论。首先分析学校办学面临的问题,逐一排列出来之后,把优先解决的问题排在最前边。结合家长的需求、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期待,最后确定学校面临的问题是办学理念、管理变革、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育人方式、教师发展、信息技术、后勤服务等八方面的创新。

对于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而言,“资源整合”是重要支撑。毫无疑问,资源对于提升课程品质、丰富课堂教学、拓展培育学生的方式和途径等学校工作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整合是建立在筛选资源、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源整合的指向确定且唯一,那就是培育和发展学生。

“协同育人”是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机制。“学校主导”是“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的首要定位。“家庭基础”是“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的重要支撑。“社会依托”是“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的重要补充。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建立深度关联,实现深度融合,是共育将要去往的方向。学校应该是基于关系的网络,应延伸到实体校园之外,要与家庭、企业、社区组织、大学等社会组织进行深入、真实、持续和有机的融合,进而实现协同合力育人。

在双榆树第一小学,丁凤良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即明确了一个思路,引领办学实践的方向;深化了一项实践,作为办学实践的重要支撑;构建了一个体系,夯实学校的办学底蕴。

学校以“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为研究课题,推动办学实践朝着“成就学生、家长满意、教师幸福、追求卓越”的目标迈进,朝着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未来学校迈进。这个思路对学校的办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育·树”教育源自学校的校名“双榆树”,取榆树之谐音,吸纳育树的内涵和外延。学校以深化“育·树”教育实践为研究载体,其关键词为人才、顺应、关系,聚焦三个支点,即“育·树”教育的若水德育、阳光课程、生态课堂。“育·树”教育的核心是“人”,学校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树”教育的要点是“顺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教育的关键是“关系”,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学校以目标价值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和办学资源条件系统等四个系统为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五育”并举校本化实施的“七树”融合育人体系,从品格、思维、体魄、情怀、精神、创新、学力(即学习力)等七个方面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灵魂、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中国人,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