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学习开慧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参观杨开慧纪念馆有感

来源:民生网2021-07-05 17:31:13

人有三个“生命”,第一个“生命”是自然生命,眼睛一闭,这个世界就与你没任何关系。第二个“生命”是社会生命,世界上认识你的最后一个人走了,这个世界也与你没有关系。第三个“生命”是政治生命,只要世界上还有记得你的人,你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杨开慧,虽然她短暂而伟大的自然生命定格在29岁,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天去纪念馆瞻仰祭拜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为什么会这样,她所代表的是怎样一种精神?

一是心怀崇高理想的“进取精神”。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受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她思想自由、积极进取。在杨昌济的支持下,杨开慧成为老家板仓第一批女学生,不仅如此,母亲也进入女校,读实业班,母女二人一同进学,成为一时佳话。之后,杨开慧为了进一步求学,还进入男校读书,开创了长沙男女同校的先例。她虽出身优渥,却不怕吃苦,用功读书,研读了很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开阔了人生视野,自小便立下了不让须眉的爱国之志。别人问她将来打算做什么事。她很自然地回答到: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1922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女党员。

二是不畏艰难困苦的“奉献精神”。与毛泽东结婚后,杨开慧尽力帮助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从事文件、机要、联络等工作,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入党之后,杨开慧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他们四海为家,她几乎奉献出了一切时间和精力。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杨开慧就同向警予一起组织女工夜校。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在临产期仍为毛泽东整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险处境中,杨开慧主动提出回老家,以免毛泽东“牵绊大多”,她不仅要日夜躲避反对派的抓捕,还要苦心哺育三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丢不开。”从她留下的手稿中,我们没有看到杨开慧有任何抱怨,只是惦念记挂着毛泽东。

三是宁死不改志坚的“牺牲精神”。1930年,因为红军对长沙的几次攻打,湖南军阀头子何健把愤怒和仇恨发泄在杨开慧身上,悬赏捉拿。期间,杨开慧逃脱了几次追捕。但是,10月24日是毛岸英的生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80多人全副武装实施抓捕。被捕后,杨开慧遭受了严刑拷打,先逼迫她退出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告诉她只要发出声明和毛泽东离婚、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回去。“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站在生死抉择十字路口的杨开慧宁死不屈,选择了为中国革命慷慨赴义。最后,杨开慧在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总书记还要求,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那么我们要如何传承杨开慧精神?

一要以绝对忠诚之心对待组织。一粒沙子流入海洋,会被海水淹没;跟随洋流来到岸上,会随风卷走;进入海蚌的肚子,可能成为珍珠,被人观赏;但它遇到水泥,则会构成大地的脊梁。如果我们作为这粒沙子,怎么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要找到组织。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就要忠诚于组织,要把职业当事业,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党的伟业,做出最大的贡献。没有理论上的清醒,没有行动自觉,就没有道路的坚定。我们要像杨开慧等革命先烈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要以包容友善之心对待同事。能在一个单位共事是一种缘分,我们要把同事当做亲密的战友,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对年轻人更应如此,不能因为一两件事否定一个人,不能把缺点无限放大,更不能添油加醋。要关心同事,包容对方的缺点,帮助他提高,鼓励他上进,不断弘扬正能量,多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之事。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要以真诚服务之心对待群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员干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为党、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血肉同胞,真心诚意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这也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虽然我们不能做一些开天辟地的宏图伟业,但只要是为群众服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在哪个岗位,我们的工作都会更丰富、更精彩、更有价值。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肩负着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光荣使命,要立足岗位办实事,用心用情解难题,为科研工作者做好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科技事务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谢春,湖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科技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