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建党百年特别报道丨20载苦干,高原车站迎来复兴号

来源:民生周刊2021-07-06 09:30:25

6月25日10点30分,一辆复兴号列车缓缓驶出拉萨站,向林芝站进发,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世界屋脊从此进入“复兴号”时代。

这一首一尾的拉萨站、林芝站都是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的建设者打造。拉林铁路开通后,不仅改善了沿线的交通条件,结束藏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沿线群众也不会再因为出行难的问题感到困扰。

中铁建工集团自2002年投身青藏铁路建设以来,便与高原结下不解之缘,近20年间在青藏高原累计承建工程项目30余个,为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铁建工集团立足于拉林铁路站房工程、西藏自治区医院、林芝干部休养基地等高原地区工程项目,启动“建功高原党旗红·我在高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倾听呼声解难题,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聆听心声解难题

张亚军是中铁建工集团拉林铁路站房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48岁的他是一员名副其实的高原老将。

从青藏铁路拉萨站到那曲物流中心、再到如今的拉林铁路站房工程,对于高原工作的不易,张亚军比任何人都更有感触。

“和以前在高原上的工作经历相比,拉林铁路站房项目是我第一次在高原上担任党支部书记,我没有任何可以逃课的地方。”张亚军目光坚毅,“作为党支部书记,我要把队伍带好,要带领党员脚踏实地地为我们基层一线的职工群众办实事。”

张亚军口中的基层群众是高原百姓,是铁路沿线的居民,也是项目基层一线的建设者们。

刚到施工点时,除了回填好的场地外什么都没有,现场水不通、电不通。在岗嘎站,大家只能睡在帐篷和车里,吃用水问题成了燃眉之急。

张亚军回忆起刚到项目时的场景:“作为一名参加过青藏铁路的‘老人’,同时又是项目书记,我当时下定决心,必须要把青藏铁路拉萨站‘党员先上’的精神带到拉林铁路林芝站。”他带领党员,每天吃过早饭,就提桶拿瓢去5公里外的山泉取水,以满足当时每天200升左右的用水量。

高原项目环境恶劣,如何改善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建功高原党旗红·我在高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强紫外线也是困扰高原建设的一个难题,由于长时间暴晒在工地,职工群众红肿、晒伤、脱皮,是常有的事,项目党支部悉心给大家买了防晒霜、面罩和袖套等防护用品。

高原项目普遍缺氧,林芝含氧量为平原地区的84%,职工群众时常有胸闷、喘气不畅等症状,而拉萨含氧量更低,仅为平原地区的64%,高原缺氧问题更为严重。中铁建工集团西藏自治区医院项目党支部为职工群众购置了34台制氧机,除了施工现场有氧吧,每个宿舍都安装了一台制氧机。

在林芝干部休养基地项目,党支部特别设立了红色氧吧,职工群众在此可以一边吸氧,一边阅读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著作,补足身体之氧和精神之钙。

高原项目远离家乡,加上工期紧张,职工群众有时甚至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一次家,项目党支部想方设法让职工群众的家人们反向探亲,设置夫妻房,向职工群众伴侣开放项目办公室职员等工作岗位。

朗县站工程技术部部长陈飞长年坚守在最远的站点,在项目党支部的争取下,他的妻子能够和他一同奋战在高原。陈飞笑着说:“虽然我们俩都在林芝工作,但一个月也顾不上见几次面。不过,同在林芝感觉我们的心在一块,没有独自一人那么孤独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感谢党组织为我们家解决了这个难题。”

高原项目战线长、交通不便、管理难度大,以拉林铁路站房项目为例,4座站房沿铁路线布置,距离最近的两站相隔52公里,最远的朗县站和岗嘎站相距26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石家庄,而其他小型工点更是多达40余个。

林芝干部休养基地等项目也存在着场地大、范围广、工序多、工期紧、任务重、管理难等难题,为此,党支部为跑现场的职工群众购置了一批电动车,既缓解了职工群众的体能压力,又提升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展。

骑上心爱的“小电驴”,90后工程师王坤喜笑颜开:“现在巡视检查现场的频次更多了,每天能跑的路更远了,工作开展起来更方便了。”

▲中铁建工集团拉林铁路站房项目党支部开展“百年党史润童心,党建联建助成长”活动。

授人以渔保就业

林芝火车站施工现场,一位藏族姑娘边在墙上刮腻子边哼唱着民谣。她是火车站旁布久乡孜热村的村民,在中铁建工集团拉林站房工程项目做油工。

“在工地刮腻子,学会了一门手艺,还提高了工资,家里的生活更好了。”27岁的卓玛笑着说。

就业是高原地区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中铁建工集团投身高原建设以来,高度重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累计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一万多人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铁建工集团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高原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吸纳周边农牧民就业的力度。

中铁建工集团西藏自治区医院项目部通过多方式吸纳就业、岗前培训等措施,吸收了大量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同时,通过“以工代训”“师带徒”等技能传授方式,有效提升群众实操水平,促进了群众依靠技术实现增收。

为确保农民工工资能够及时发放,中铁建工集团基层党支部专门办理了工资保函、为工人办理了西藏银行的银行卡,并通过自治区住建厅西藏自治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每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项目的实施为附近的农牧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还使得村里本来闲置的机械、车辆也得到了有效利用。”

在中铁建工集团自治区医院工地打工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岗德林村村民次仁说,项目的开工为他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为他的家庭带来了数万元的经济收入,家里日渐宽裕。

除了“以工代训”“师带徒”,中铁建工集团还积极配合高原地区的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建功高原党旗红·我在高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铁建工集团林芝干部休养基地项目党支部联合林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项目办公区和施工现场,为林芝市当地300多名相关岗位培训人员打造了住建系统八大员培训实习基地。

通过参观学习项目三类标准化建设、样板制、首件制、标准化施工工艺、BIM技术及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开阔林芝当地从业人员的眼界,提升了职业技术水平,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一面检验我们中铁建工集团是否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镜子,对镜自观,方能查缺补漏、方能牢记初心使命。”中铁建工集团林芝干部休养基地党支部书记沈青说。

建设者和藏族同胞一起跳舞。

勤办实事心连心

林芝市朗县堆巴塘村,视力残疾的扎西平措感动得流下眼泪,紧紧握住沈青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在“建功高原党旗红·我在高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中铁建工集团林芝干部休养基地项目党支部联合林芝市委党校共同开展了“真情帮扶暖人心,企业慰问显担当”慰问活动,党员同志们一同前往堆巴塘村为残疾和孤寡村民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牛奶等慰问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何时何地,党就是他们的依靠和亲人。

干一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在党的带领下,中铁建工集团20年来与高原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拉萨,藏族同胞向他们送上洁白的哈达;在玉树,他们曾与受灾群众一道,用3年多的时间重建家园;如今在林芝,他们继承着优良传统,并在“建功高原党旗红·我在高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发扬。

在了解到朗县帮玛村存在平均海拔高、常年风沙大、年均气温低、生活条件差等困难后,4月22日,林芝干部休养基地项目党支部开展了“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感党恩”实践活动。

党员同志们带着空调前往朗县金东乡帮玛村,亲自安装调试,解决了帮玛村党群活动中心等地的取暖难题。中铁建工集团的党员还实地察看了村文化室外操场,走访帮玛村两委成员,了解帮玛村村民供水和排水管网情况,就帮玛村集体活动场所外集装箱板房放置、厨房以及浴室改造等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驻村工作队进行了沟通交流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6月1日,中铁建工集团拉林铁路站房项目和林芝干部休养基地项目在“六一”儿童节之际,联合开展了“百年党史润童心,党建联建助成长”活动,为困难家庭及儿童送去节日温暖。

小朋友们载歌载舞,进行了多彩多样的才艺展示。党员同志们送去了书包、保温杯、水彩笔、橡皮泥、零食等,还为小朋友们讲述党史小故事,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志向,成为一名爱党爱国的栋梁之材。

这些投身高原建设的中铁建工集团党员,以人民群众的困难为己难、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牵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建立起党员与群众密不可分的连接。

西藏自然生态脆弱,中铁建工集团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呵护当地群众的绿水青山—西藏自治区医院项目通过环境监测及喷淋联动系统实现对现场扬尘、风速、温度、湿度、噪声等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拉林铁路站房项目采用的绿色装配式支护技术施工更加便捷且可重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有效保护了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藏区群众的高度好评。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中铁建工集团党员带头前往当地社区、村庄张贴疫情防控宣传画册、宣讲防疫知识,确保防疫不松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铁建工集团基层党组织还多次举办工地开放日活动,让群众提前看看他们将来会使用的建筑设施是什么样的,倾听他们的意见。

拉林铁路开通前夕,13位林芝当地老人受到中铁建工集团拉林铁路站房项目党支部的邀请,提前来到林芝火车站感受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站房,望着停靠在站台的调试列车,一些老人激动得流下眼泪。

大山莽莽、大河汤汤,无言的雪山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中铁建工集团数十年如一日般投身高原建设的坚定之路。

“建功高原党旗红·我在高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中铁建工集团永远写不完的一张答卷。中铁建工集团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持续为高原建设贡献新的力量,永当高原群众心中的“桑哇宝”(守护者)。

(□  付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