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赵建军:动静相宜 知行唯美

来源:民生网2021-07-12 11:42:19

历时4天,海拔3000米,徒步100公里……白天,一群十一二孩子在烈日炙烤下徒步前行。晚上,他们便在戈壁滩上搭起帐篷宿营。在这段征途中,孩子们学会了爱护身体,学会了自我管理,学会了携手同行,学会了尊重自然。这段旅程注定将成为孩子们心中永恒的回忆,并在未来的岁月里鼓舞着他们团结奋进、笃定前行。

这是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农大附小)校长赵建军为每一位农大附小的学生准备的一份特别的毕业礼物——“柴达木百公里徒步行”。“童年是多彩的,少年时光不应仅仅在学校的课堂上度过,应该让这群成长在高楼里的孩子们回归自然,找回童年本来的模样,在行走中去经历风雨,触摸彩虹,感受生命的力量。”赵建军如是说。

担任校长近30年,赵建军曾经在两所学校工作过。他在2005年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校园避难场所,使当年他所在的学校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来到农大附小后,赵建军带领学校干部教师汲取农和智慧,构建“一静一动”特色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激励学生的精神追求,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走出了一条“动静相宜、知行唯美”的特色育人之路。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柴达木百公里徒步之行。

所谓“动”,指的是农大附小的“生存生命教育”。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农大附小积极引进校外优质培训课程,探索了“四大主题、六个专题、三种途径”的生命教育模式,即贯穿整个“生存生命教育”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人身安全防护、健康生活指导、情感道德修养等“四大主题”,其内容完成了生命教育在各年龄阶段的目标,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探知生命、关爱生命、感悟生命”等“六个专题”的生命教育,由低到高,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专题课程、体验活动、学科渗透”等“三种途径”开展生命教育。

2012年,农大附小的“生存生命教育”课程起步,到如今已经形成特色。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生存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如“4天3晚的涿州野外生存课程”“1块钱城市生存挑战”,让孩子们勇于面对困难,学会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八大处—香山—植物园—百望山长途拉练”“山地趣味定向越野”,让孩子们磨炼意志,学会坚强;“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入社会,体验责任;“急救自救”“认知生命”,让孩子们珍爱生命、学会生存。通过“生存生命教育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农大附小实现了从课堂育人到课外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自我、适应自然、融入社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生命的新感悟和新成长。

所谓“静”,指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多年来,农大附小将“书法”与“育人”相结合,通过开发实施整体育人的书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端正做人”的品格。

通过书法校本课程的实施,农大附小形成了“一练、二比、三展”的书法教育模式。“一练”指运用书法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由专职书法教师有计划地开展书法教学。“二比”是定期开展优秀书法作业评比和学期末各年级写字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积极组织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参与全国、市、区书法比赛,组织一次大型的校内硬笔、毛笔书法比赛。“三展”指组织形式多样的书法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每周各班都要更换班内书法特色园地内的作品,让更多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

书法是传承至今的艺术瑰宝,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不仅体现在习字的技法上,还融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了农和育人智慧。其一,书法只有在长期练习中求得进步,学生在坚持中体会农和教育“勤勉”的内涵。其二,书法学习讲究的是间架结构,初学者须从九宫格、米字格等开始练习,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农和教育“规矩”的表述。其三,书法学习成效,是长期勤练的结果,学生在坚持前行中品味农和教育“收获”的内涵。

在农大附小,书法教育并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在学校育人的各处校园景观,每一处都是无声的教材。整合语文、书法学科课程,编写出版的书法校本教材;整合音乐、律动、书法,创编的《书韵》体操;整合校内外书法教育资源,形成的书法教育基地和专家指导团队,无处不凝结着育人的智慧。新生开笔礼,中秋、端午笔会,“小书法家行动”等系列特色活动让书法与经典相伴,无处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滋养。

“书法有教室,写字无专时,提笔即练字,贵在能坚持。”农大附小的书法教育兼济立字和立人,让学生既有扎实的书法理论基础,又懂得书法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拓展知识层次,感悟书法真谛。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改是创新育人的主旋律。如果说“生存生命教育”课程是农大附小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创造出的一张新“名片”,那么书法教育课程则体现了农大附小“农和”教育的坚持与继承,将“农和”智慧融入“一静一动”两大特色课程,是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拓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新探索,彰显了学校对教育规律的坚守,对守望童年的担当,对知行唯美的诠释。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赵建军带领农大附小人践行“农和”理念,积极构建灵动自主的课堂(即学生动起来,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推进美育的研究与实践,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地推进学校美育发展。他引领教师创新发展,把“农和”之爱播撒杏坛,厚植“农和”文化,营造农和育人新生态,走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全国立美课题基地校”、“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千优带队标兵校”、“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等荣誉称号,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提交了一份耀眼的答卷。

“教育是良心事业,和农业一样,基础必须做好,否则庄稼肯定是长不好的。”在这个崇尚效率的时代,赵建军始终坚守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艺术,教育者要顺应教育规律,守农时、勤劳作,才能守得花开,收获硕果。

(陈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