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浙江诸暨:小蓝莓富了上下文村

来源:民生周刊2021-08-03 09:15:48

一大早,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上下文村村民沈满英,吃过早饭收拾完,准时到蓝美科技育苗示范基地开始一天的种苗工作。

种苗,就是用镊子把一根根蓝莓幼苗种在一盘盘有机土壤里培植发育。按盘数算下来,沈满英每天的收入在170元左右。

“在村里上班,赚钱顾家两不愁,关键是比在外边打工赚得还多。”

眼下,在上下文村,在家门口吃上“蓝莓饭”的村民比比皆是。一颗小蓝莓,不仅让村子越来越美,也让村民收入越来越多。诸暨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华良说,近年来,诸暨蓝莓产业发展迅速,形成集“种植+出售+采摘+加工+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健康、共富的新动能。

近日,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穿过一个个隧道,《民生周刊》记者走进上下文村,探寻这个深藏于大山中的村庄的振兴之路。

“好女不嫁上下文”

青山起伏,细雨绵绵。走进田间地头,一股清新的空气混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远处仙留山笼罩在缥缈烟雾之中,与山下的洪丰水库交相辉映。

水库旁,蓝莓新品种“蓝美1号”连片种植,树上的蓝莓鲜果在雨露的滋润下鲜嫩可人,村民们穿行其间,忙着修枝剪叶。

“在外打工多年,没想到回老家自己当上了老板。”种植大户杨国伦打趣地说。今年62岁的杨国伦,回乡后入职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经过培训,逐渐成长为蓝莓种植“土专家”,建立了“杨叔叔采摘园”。

不仅自己发家致富,杨国伦还吸纳周边16名村民入园,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与采摘园一路之隔的蓝美科技育苗示范基地,沈满英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满脸笑容:“种下幼苗收获希望,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10年来,上下文村变山地劣势为发展优势,以山地高效农业为抓手,大力推动蓝莓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高值化方向迈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可此前,上下文村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空心村、薄弱村,全村465户1288人,人均只有0.5亩坡耕地。从空中俯瞰,整个村子处于群山间的狭长地带,偏僻、落后、闭塞……多年来,上下文村呈现出“两差一低”的状况,即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村民收入低。

“好女不嫁上下文”,一段顺口溜道尽村民的辛酸和无奈。

回忆起那段日子,年龄大一点的村民连连摇头。村党总支书记杨七明告诉记者:“早些年,村民们整日怨声载道。最让人揪心的是,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本就贫瘠的耕地也被接连抛荒。”

穷则思变。但是,怎么变?靠谁变?往哪里变?这些成为摆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面前的难题。

青山、古村、蓝莓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产业兴旺是关键。

经过调研,蓝莓走进上下文村村两委的视线。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兼具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尤为重要的是,蓝莓适宜种在丘陵缓坡地带,无需占用耕地,是我国推进山区开发、调整种植结构、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农业产业。

村两委决定流转土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着力发展蓝莓经济。

具体而言,上下文村采取“集体经营、土地入股、合作开发”模式,流转村民闲置土地,通过“土地租金+土地收益金+劳动所得+集体经济待遇”方式,让村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同时,围绕青山、古村、蓝莓三大特色,村里先后开展环境整治、道路硬化、河塘清理、古民居修缮等,新建村文化礼堂、村史馆、运动场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短板。

如今,上下文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蓝莓之乡”。“以蓝莓为特色的采摘游和文化节,每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有效促进了农业跟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杨七明说。

漫步青石板小巷,古民居、马头墙、祠堂等建筑处处可见,白墙黛瓦,古朴自然。潺潺的溪水夹带着山间的凉意,从南向北穿村而过。整个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宛如一幅山水画。

随着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100个特色村庄等荣誉接踵而来,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越来越强。村民杨姣自豪地说:“道路通畅了、环境变美了,原来冷清的小山村也热闹起来了。”

家住诸暨城里的杨祝霞,每年都会带家人到上下文村游玩。对于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竖起大拇指:“在这里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游人如织、村美人勤。如今,上下文村集体年收益从2008年的不足万元大幅增至120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4.8万元。

培育“蓝美1号”

作为蓝莓产业穿针引线的人物,蓝美股份董事长杨曙方在上下文村无人不知。

30年前,杨曙方背着书包,从大山走出去;30年后,带着项目、资金和乡亲们的期望,他回到大山。对他来说,走得再远也没有忘记来时的路。

扎根农业一线,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算是完成了杨曙方心中的梦想。但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还有很多门槛急需迈过去。“蓝莓市场潜力巨大,同时机遇和挑战并存。”他说。

正如杨曙方所言,作为一种舶来果品,蓝莓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近40年。然而,由于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一般蓝莓品种产量低、适应力差、管护成本高。我国市场亟须自主培育本土化新品种。

杨曙方对蓝莓产业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一方面,让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选对品种找准模式是关键;另一方面,好品种不仅可以规模化和标准化施种,还能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产生高附加值。

为做好蓝莓产业,杨曙方一直奔波在路上。奔波自然辛苦,但他乐在其中,满怀激情,不知疲倦。

杨曙方及团队先后与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从世界各地收集160多个品种,经过多次杂交、大田选育,最终自主培育出“蓝美1号”,并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

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原所长贺善安表示,“蓝美1号”具有易种、高产、抗逆性强的特性,符合我国蓝莓产业化栽培创新育种方向,适宜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产业化延伸。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邵峰表示,以此品种为核心的产业模式,打造了一条从鲜果销售到花青素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条,为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美好未来探索出一条高效益、可持续的实践路径。

走向全国

如今,在诸暨,杨曙方已搭建起集种苗培育、苗木种植、鲜果出售、食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蓝莓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量2000吨以上。

杨曙方的“蓝莓梦”并未止步于当地,他开始谋划更宏大的目标——走向全国。

早在3年前,浙江和四川两省供销社签署浙川东西部扶贫协议,杨曙方就积极参与其中。在凉山州布拖县,蓝美股份已建立3600亩高原蓝莓基地,带动70座挂牌督战村脱贫致富。

“有意义、有价值,也有成效,可总结提升,可复制推广。”浙江、四川两省相关人员如此评价蓝莓产业扶贫模式。

实践中,蓝美股份逐渐探索出“五位一体”模式,即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群众参与、金融支持、蓝美保障,多方合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蓝美1号”已成为带动农民发展的优质加工型先锋品种。截至2020年底,全县有146个村集体开展蓝莓种植,面积达9000余亩,村均增收15.62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32.83万元。

以“蓝美1号”为突破口,依托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果品回收等服务,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当地蓝莓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十年磨一剑。蓝美股份先后与四川、安徽、江西等9省50多个县区开展产业合作,结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特点,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保障蓝莓种得出来、卖得出去。

截至今年5月,全国种植面积近20万亩,涉及农户3000余户,解决劳务用工超过15万人次。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杨曙方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燕子燕,飞过天。天门关,飞过山。山头白,飞过麦。麦头摇,飞过桥。这是什么桥?上下文村幸福桥。幸福桥,真幸福,父老乡亲乐陶陶……”这首童谣唱出了上下文村如今的幸福图景。

□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