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边疆民族地区“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曲靖市经验与启示

来源:民生网2021-09-07 14:50:4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在推动乡村发展中,形成了“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及支部争红旗、党员争标兵、群众争积分”的“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截止2020年底,全市9个县(市、区)、1203个村、21.95万户82.72万人实现了精准退出。新发展阶段,“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选择。

一、曲靖市“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及效果

1.平台联建育主体,舞起乡村发展的“龙头”。一是产业组织化。采取“党组织+扶贫公司(合作社)”方式,紧扣破解扶贫产业“小散弱”、就业“打游击”不稳定、易地搬迁“搬得出稳不住”等难题,搭建县乡村三级联动实体运营平台,按照“动员组织群众的事交给党组织,对接市场的事交给平台公司”的办法,各负其责,让群众“有平台、有活干、有奔头”。全市累计成立县级平台公司9个,乡级分(子)公司125个,村级合作社1619个、公司155个,带动4.5万户18.6万人入社发展。二是就业组织化。采取“党组织+劳务服务组织”方式,建立健全市、县、乡级就业服务机构和村级劳务合作社,与江苏、浙江等地建立了劳务协作长效机制,“点对点、一站式”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万人以上,仅202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0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35.67万人),转移就业率达66%,年劳务收入达500亿元以上。三是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采取“党组织+自治组织+服务平台”方式,发挥“搬不动山就搬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实现了20万群众的易地搬迁,做到了山上问题山下解决、农村问题城市解决、分散问题集中解决,全市近1/4的建档立卡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致富。

2.资源联合优配置,握起精准发力的“拳头”。一是整合人才资源。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好钢用在刀刃上。截止2020年底,累计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1203支,工作队员4020名。组织1085名农林科技专家、4774名指导员服务产业扶贫。二是整合项目资源。整合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涉农资金、沪滇帮扶资金等资金4.3亿元,投放到县扶贫开发公司,作为“引窝蛋”,撬动各类资金投入48.3亿元。三是整合产权资源。鼓励村集体将耕地、林地、水域、房屋、设备等资源资产“折价入股”,5.7万户群众获得入股收益。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质)押贷款,拓宽平台公司融资渠道,确保平台稳得住、能发展。

3.利益联结促共赢,激起农民增收的“劲头”。一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资金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增收,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务工就业、订单帮扶等方式,积极鼓励、组织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4228个新型经营主体与17.9万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利益联结。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联基地和农户,上联县(区)、乡级扶贫公司、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良性的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入股收益分“股金”、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赚“薪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9451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4793元,年均增长11%。

4.基层党支部争红旗,推动比学赶超。一是确定基层工作方向。在全市基层党支部中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和谐“五面红旗村”推选工作,对获得授旗的基层党组织,分别奖补村集体、提升村组干部待遇。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亿元、评选授旗3649面,累计评选农村党员扶贫标兵434名,干部扶贫标兵668名,让扶贫干部有干头、有盼头,有效激发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争红旗推选结果作为村集体和村干部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作为优先推荐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学习培训对象的重要参考。“红旗村”评选实行动态管理,让基层党支部“升”有动力、“降”有压力,推动基层干部比学赶超。

5.党员干部争标兵,激励担当作为。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率先脱贫,带头致富、带领小康的“一先双带”和1名先富党员帮扶1名低收入党员、带动10户群众发展优势产业的“一帮十带”活动,引导党员创办领办种养殖示范基地、家庭农场等经营实体。二是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每年根据党员挂钩帮扶对象获得的平均积分,评定党员积分,每年按照不超过农村党员总数2%的比例评选扶贫标兵,做到既评人又评事,形成“头雁效应”。三是激发党员干事创业动力。评选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年度考核等次评定和择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既给予物质奖励,又提拔重用,强化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有效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2019年以来,已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120余名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干部。

6.农民群众争积分,培育乡村振兴主体。一是建立群众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群众积分评定细则、积分兑换标准,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物品,把群众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中的表现情况作为积分的主要内容,增强群众“环境整治、政策知晓、工作配合、美德发扬、生态保护、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移风易俗”等8个方面的主动性。二是完善爱心超市管理制度。按照有牌子、有房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专人管理“八有”标准建设“爱心超市”,完善“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流程、管理办法。截止2020年底已整合政府、社会力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960万元,建成“爱心超市”及服务网点1181个,兑换积分4700余万分,服务群众185万人次。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争积分使农民群众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得到实惠、获得认同、赢得尊重,实现了“内生动力足了、群众认可度高了、干群关系好了、人居环境美了、乡风文明新了”五个转变,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二、曲靖市“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的经验

1.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一是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三联三争”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全层级、全流程、全要素和全员组织化。二是实现乡村发展要素的组织化。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同时,通过资源联合,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流向乡村,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2.坚持生态与生计、增绿与增收相结合。一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创新生态扶贫机制。“三联三争”坚持生态改善和脱贫攻坚双赢,坚持不懈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利用退耕还林等项目,在易地搬迁迁出地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特色经济林果基地,逐渐将绿水青山变成了的金山银山。二是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联三争”全方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培育中。同时,还建立了“绿色爱心超市”积分激励机制,结合村规民约,逐渐形成了乡村熟人社会互相监督的绿色行为规范,培养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并付诸于乡村治理行动之中,为乡村生态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3.坚持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相结合。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发展全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以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为抓手,从多维度和多视角系统谋划乡村发展的举措,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二是建立机制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党委政府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繁荣和振兴乡村文化,培育广大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民生活的乡村农民建”的目的。

4.坚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地方探索创新相结合。一是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特别是在“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中,曲靖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曲靖市基于区域实际状况,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判断推动乡村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在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提出精准的实施路径。

三、曲靖市“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的启示

1.“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应以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保障。从曲靖市“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的实践看,要创新和推广“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完整的政策体系,推动各类组织、多方力量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振兴。

2.“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应以强有力的组织作保障。创新和推广“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各级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应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考核“指挥棒”,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和组织部长把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注重提拔重用“三联三争”的践行者和实干家。

3.“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应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总结乡村发展的实践经验,借鉴“三联三争”乡村发展模式,探索党建先行引领、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广泛参与、干部认真践行、群众积极参与、媒体积极宣传、各方整体推进的乡村发展路径,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鲁莎莎;贵州大学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导:伍国勇;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文钢;曲靖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许云华;宣威市委副书记:叶旭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