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2020年“大片”背后,文化金融这样发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21-10-29 09:58:26

去电影院看一部大片、网购一件特色文创产品、约好友逛一逛文化创意街区……现如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

上映近一个月的国庆档电影《长津湖》,目前票房已突破53亿元,有超过1亿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战争史诗。这部电影出色成绩的背后其实是一波三折,电影开机时因疫情原因被迫中断,开拍后又面临人力物力投入巨大、疫情防控期间管理难度大、拍摄周期大幅延长等难题,随之而来的是拍摄成本陡增。在资金流最为紧张时,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伸出援手、授信支持,保证了影片的顺利完成。

近年来,金融助力电影行业等文化产业发展的脚步稳步提速。

近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制的《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30家银行(21家主要银行和9家中小商业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561.5亿元。

据悉,《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五年,此次发布的《报告》是对2020年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情况进行全景式分析与研究,对未来文化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在《报告》发布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解读文化金融发展现状,探讨文化金融发展中的新问题及解决路径。

文化产业银行信贷、债券市场、上市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文化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

《报告》指出,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文化产业债券、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是文化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洸认为,随着文化产业规模壮大和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文化金融是金融领域一个重要业态,这其中,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业务是文化金融的重要内容。从中国银行业协会对30家银行的调研情况看,近年来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业务在不断丰富发展。

一是文化产业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末,30家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3.88%。2015年至2020年,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17.61%。

二是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至2020年,调查的30家银行中有70%针对文化产业融资特点开发了文化产业信贷产品。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助力文化产业复工复产,加大文化信贷产品开发力度,共开发了9款新产品,为近5年来的峰值。

三是文化产业专属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截至2020年末,在调查的30家银行中,文化产业信贷产品余额为926亿元,其中文化专属产品余额737亿元,占比为79.59%。主要产品形式包括影视贷、文创贷、文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和著作权质押贷款等。

《报告》显示,2020年,文化产业债券市场发行数量与去年持平,单次平均融资规模显著减小;文化产业数字化与互联网相关债券增多,传统文化娱乐行业相关债券大幅下降。我国IPO上市文化企业数量及首发融资规模双双实现增长,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受疫情影响,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市场持续降温。

电影金融、艺术品市场与数字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情况是《报告》重点关注的行业。

“金融业为加快电影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供了资金支持,电影文化产业日新月异也为金融业发展不断拓展空间。近年来,银行在影视版权价值挖掘、影视人才支持、影视资源聚集地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强金融创新,为电影行业开新局贡献了重要金融力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说。

《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电影行业全年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同比下降68.17%,影视领域只有22起融资事件,涉及交易金额为17.21亿元。2020年,线下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艺术品拍卖市场2020年上半年成交总额同比减少91%,但2020年互联网拍卖成交额出现较大飞跃。2020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1234.9亿元,占全国文化产业社会融资总规模的45.44%。

侯光明认为,在科技发展与金融创新背景下,我国影视企业抗风险能力得到强化,影视行业投融资更加审慎,行业整合趋势明显。未来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电影投融资的服务体系及各项体制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的意识与举措,使资本有序服务于优质内容创制,实现行业提质增效。

北京、深圳、南京、宁波和成都等地积极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金融政策应继续着眼长远

老报亭、吹糖人、复古的装修……位于王府井大街上的“和平菓局”主营老北京文化场景,自2019年开业以来便成为受不少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去年春节前,公司提前准备了大量货品,准备在自办庙会上销售。疫情来临,游客锐减、庙会停办,可布展、道具等开销巨大,大量货品积压,公司营业收入几乎归零,甚至面临员工工资也无法发放的艰难局面。特殊时期,特事特办,北京银行雍和文创支行联合北京国华文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授信额度、提供优惠利率,持续授信200万元,帮助公司渡过了难关。

去年以来,文化产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不少地方积极出台政策与企业共克时艰。《报告》专门选取了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深圳、南京、宁波和成都,研究地区文化金融发展特点。

《报告》显示,受疫情及市场环境影响,2020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融资规模616.8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14.98%,融资事件数同比下降19.23%;2020年,深圳推出多项政策助力文化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比如通过贴息政策解决融资贵问题,通过风险补偿资金池解决融资难问题;南京出台扶助文旅产业四项政策,成立“首贷中心”“续贷中心”,集中受理中小微文旅企业的首贷、续贷申请;宁波强化政策引导力度,围绕文旅企业在应急融资、风险保障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加强银行、保险、政策性担保、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等多部门合作协同;成都构建“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径,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于未来发展,《报告》建议,文化金融政策要着眼于具有长期意义的领域,重振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市场,夯实文化产业多层次融资体系;结合区域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文化金融发展;以文化数据资产治理和管理为新起点,构建新型文化金融基础设施;以文化企业金融能力提升为抓手,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与价值实现。

“文化产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轻资本、细分行业差异较大的特点,需要银行业调整传统经营模式及管理方式,打造专业团队、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专营服务体系,运用科技手段将金融产品与高度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场景相结合,为文化企业客户精准画像,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及其他特色文化金融服务产品,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杨洸建议,此外,银行要在不断提高文化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积极推进搭建与政府、工商、税务、征信、文化产业运营等机构的合作渠道,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市场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机制。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王 观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