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1-11-16 17:23:36
“双减”政策公布之后,新东方股价暴跌80%,市值缩水2300多亿港元,创始人俞敏洪日前表态称将带领老师直播卖农产品。对此,11月13日,经济日报刊发的一篇题为《新东方不应照搬李佳琦》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
文章称“直播带货很挣钱,此前有创业失败的名人直播带货,一年多就基本还清6亿元债务,可见利润之高。急需转型的新东方盯上这条‘成财’之路,可以理解。”而俞敏洪选择直播带货,“只是从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跳到另一个挣快钱的行业”。这番言论也是本次网络最大的争议所在。
正如俞敏洪14日晚在直播间的回应,“商业模式不存在快钱和不快钱,教育领域做起来也挺艰难的,很多教育公司原来都是赔钱的。直播也是不容易的。我知道薇娅、李佳琦一直播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没日没夜地选品,没日没夜地努力,所以其实没有一项行业是好做的。”
今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条被称之“双减”的教育政策提到,除“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外,其中还有一条非常关键:“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一方面,规范校外培训,对校外培训机构限定上课时间,如此会致使其盈利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禁止学科类教培企业上市,从资金角度上杜绝了培训机构继续烧钱的可能。“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对普通的教培机构,而且对从事学科类教育培训的已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而言,都是重磅炸弹。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1月7日,俞敏洪宣布新东方将成立一个大型农业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而退出1500个教学点需要处理的8万套崭新桌椅也捐给了乡村学校。
这一方面证明了俞敏洪与新东方重拾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新东方以教育培训起家,之前诸多培训机构都不止一次爆出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新东方也未能幸免。这类培训机构夸大培训效果、制造家长焦虑,已经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反感。它们脱离了育人成才的教育本质,走向了资本获利的道路,而这条路注定不会走得长远。在“双减”的背景下,新东方面临转型升级,它将自己的桌椅捐赠给有需要的乡村学生,在某个层面上,它完成了一次教育接力,承担起了应有的企业责任;另一方面,新东方以助农为切口进入直播领域,之前所积累的经验可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变化,让农民受益。
诚然,新东方的转型有一定的积极、正面意义。但也正如《经济日报》刊文所述,农产品直播带货在现实层面上无论是市场还是监管都要面临巨大挑战,新东方要从校外培训跨界到直播电商,难度极高。但作为带有教育基因的企业,新东方也有其独特优势,教育培训是新东方的强项,结合过往积累打磨课程,也许可以成为职业新农人的摇篮。
本次新东方靠着坚持账上有足够资金,从容应对转型,无疑是一次正面示范。也彰显了拒绝投机取巧,恪守商业诚信和经营底线的重要。正如一位网友所评论:“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
从“双减”政策下,退出助长“教育内卷”的教培,加速教育回归原本,到转而呼应乡村振兴所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俞敏洪和新东方的转型选择,或许还解释了一个更至关重要的商业生存逻辑:除了讲诚信守底线之外,还要积极融入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大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