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竹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来源:民生网2021-11-18 19:06:00

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文化的陶冶,在于人格的发展。”他希望“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将更为生动,更为持久,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北外附小)借助“竹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新时代学校特色育人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徐宝如

作为北外附小的校长,徐宝如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她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指问题的本质。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文化的陶冶,文化育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切呼唤,是最高层次的育人,是一种学校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学校育人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浸润,学校的长足发展更离不开深厚文化底蕴的承载和科学文化理念的引领。

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准中提出了校长的六大专业职责,其中之一为“营造育人文化”,强调要“重视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201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简称指南),是基础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件,也是我国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在《指南》中,“文化育人”被列为“六大实施途径”之一,提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的场所”。

北外附小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确立了“蒙以养正 启慧致新”的办学理念,提炼出“虚怀、有恒、勤学、向上”的校训,明确了“端直、尚志、精诚、致和”的校风、“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风和“虚怀乐求 博雅向上 勤学善思 自强不息”的学风。学校以“竹文化”建设为根本,依托《指南》总目标要求,从文化认同、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增强自信四个方面总体构建相关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从不同维度进行“竹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实施,通过内化、成长、外化、提升四个阶段,彰显出学校的文化特色。

在竹文化建设过程中,北外附小融合古今中外优秀教育理念,汲取“竹文化”精神品质中蕴含的丰富教育意义,寻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培养目标,加强顶层设计,让“竹文化”精神品格内化于心,提升学生行为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当然,文化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从外向内的过程。如何让“竹文化”作为一个外在的价值体系转变为学生内心的精神品质?北外附小通过常规主题教育的形式和常规化管理,从三个层面促进“文化认同”落地生根。从学校层面来讲,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节庆活动等来深化学校内涵文化;从班级角度来讲,通过提炼出竹子符合班级精神内核的特质,形成浓郁的“竹文化”特色班级;从常规工作来讲,按照竹文化内涵和学校常规月份的活动特点,将活动落实到月,在特色活动中创新,让“竹文化”植根于每一位孩子的内心。

实践育人是学校全面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北外附小在促进“竹文化”落地生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竹”为载体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学校特色主题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无形力量。

北外附小的实践育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来,实践活动进校园,通过开设“诵竹”“竹竿舞”社团,开展“竹簸箕画”“竹书签衍纸”“竹灯笼”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一个方面是走出去,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拓展实践渠道,整合周边资源,开放办学,建立校外教育基地,拓宽了对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所谓外化,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个体意识转化为外在的实践行为的过程,是一个由内(认识)向外(实践)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实现“责任担当”的过程。北外附小在开展校内志愿岗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围绕“竹文化”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北外附小,围绕“竹文化”设置、提供不同的校内志愿岗位,在“望竹”广播站中开辟“竹精灵风采”“竹娃赏竹”等栏目,成立“望竹”校园记者站、“望竹”志愿服务团、“护竹”小队等,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受到“竹文化”品格的浸润和影响。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校外志愿服务,与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携手建立“张思德少年军校”,走进李四光纪念馆作小小讲解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让革命精神得到弘扬,使得校风深入人心。

结合办学特色,北外附小的研学实践活动以“竹文化”为主要资源开发内容,确定了安徽徽州为社会实践研学基地,通过参观、体验、制作、探究等综合实践活动,领悟竹文化内涵,激发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积极打造多语特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先后开设了法语、德语、俄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社团,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2020年新春,北外附小多语社团的学生们为“孩子们的春晚”和“海淀学子大拜年”录制了视频,用多国语言送上了美好的祝愿。这一年,多语戏剧社团先后创编冬奥主题多语剧《隐形的女孩》、航天科技主题多语剧《团聚的那一天》等作品。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徐宝如和孩子们

2021年,学校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多语风采”赴法国出访交流活动,以多语特色推进学校优质发展,在交流互鉴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北外附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塑造和彰显“竹文化”品牌,将“竹文化”与校本品牌特色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竹文化”校园符号,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品牌体系,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教育示范学校”“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单位”“北京市规范化建设工程先进集体”“北京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北京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北京市健康促进校”“海淀区新优质学校(首批)”“海淀区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海淀区多语学校联盟基地校”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自信的内在根基。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北外附小通过“竹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多元碰撞、交流互鉴,致力于将育人体系建设成为一个能持续生发、发展、连结的生态系统,培养“懂礼仪、讲诚信、善思考、敢实践、有特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