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贵州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机遇与推进路径

来源:民生网2021-12-06 10:25:12

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是贵州近年来打造的一张创新名片。贵州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到新机,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重要路径之一。

贵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带入新发展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需全力以赴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贵州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高质量发展孕育的市场机遇、“后疫情”时代催生的产业机遇和数字技术演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聚全省力量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治理,为纵深推进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贡献贵州力量。

一、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机遇

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的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与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定位不只局限于新兴产业层面,而是将之提升为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伴随着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共识。当前,国民经济中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逐渐从浅层到深层,从粗放到集约,已经从单纯作为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过渡到对生产关系全面系统改造的阶段,并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更应以此为契机,深刻把握数字经济的新内涵和新趋势,抢先机走新路,行稳致远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是贵州已初步形成数字经济引领的新发展格局

贵州特色资源禀赋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丰富。贵州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来,成绩亮眼。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白皮书显示,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5715亿元、占GDP比重32.1%(占比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速达15.6%、高于全国平均5.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自2015年来,贵州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黄金十年”的重要新动能。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占GDP比重位列全国第14位、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三。 在数据资源、算力成本、传输速度、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大数据”战略行动有良好的顶层设计与明确的数据经济发展重点任务,为十四五期间建成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数据算力服务高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紧抓新经济下的新产业发展机遇

当前新经济战略布局和要素配置模式升级,贵州可以跳出传统产业分工体系,与沿海同步打造新产业高地,立足融合,紧抓新经济下新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数据交付产业。基础数据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贵州力争打造数据算力服务高地,数据中心产业集群、智能终端及配套产业集群、特色数据融合产业集群。高质量数据交付能力可以倒逼发达国家与地区加强与贵州人工智能开放合作,打通从产业基础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人工智能由一般领域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由算法研发向落地延伸,数据量级和质量要求呈指数级提高。打造高质量数据交付中心和全球数据集散地需要备齐公共服务平台、二次人口红利、研究机构、产业技术支撑、基础数据的五大基本要素,贵州已在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大学研究院、产业化基地等形成了初步布局,结合贵州大数据先行优势、生态环境先天优势、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及区域数据产业集聚的优势,完全可以打造高质量数据交付产业集聚地,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三是紧抓当前沿海东部产业转移机遇

以电子信息为特点的智能制造是新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主要产业领域,贵州可立足融合,紧抓新时期沿海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智能制造产业转移。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以电子信息为特点的智能制造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二、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推进路径

一是构建发展新路径“全省一盘棋”,优化顶层设计,提供高效政策新供给。

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做好制度方面的统筹安排,优化顶层设计、工作机制、考核评价等政策体系,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推进机制。全面梳理全省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收集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和举措,推进《贵州省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推进“数字经济产业扶持计划”,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产业服务体系、“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产业扶持。一是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抓手,在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政策。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及研究机构,整合全球人才及平台资源优势,加快与全球顶级科研机构及人才团队合作,构建具备源头科学创新和前沿技术创造能力的原始创新策源体系。二是要创新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深化产业基金投资改革,允许一定的投资失败率,形成发展数字经济、大胆探索、鼓励创新的宽松外部条件,推进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和融合性创新。三是加强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策精准度,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整合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力量,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打造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数字产业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先导力量。加快数字产业化布局,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已成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2020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6.3%;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智能电视、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5.6%。同时,建设开通5G基站20721个;通信光缆达到135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7万G;投运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23个等,为全省数字经济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仍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数据中心产业链延链补链,上游发展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配套产业,下游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将云服务培育成“首位产业”。同时,紧跟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5G终端等产品,注重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注重智能器件、敏感元件、新型显示设备、锂离子电池、检测维修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三是建设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

要加快实现各行业、各领域、各企业的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数字化方面,贵州省政府搭建了贵州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和贵州大数据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包含8000万条农业农村数据,覆盖100万用户,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农产品价格、历史气象、务农技术等;农业企业也在积极使用新技术,修文猕猴桃大数据平台、福农宝等企业先试先行,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贵州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积累了经验,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广农业科技平台,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品牌保护,提高农业企业电商化水平。在工业数字化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在服务业产业数字化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跨境电商,推动结上线下融合,积极释放消费需求,拓展消费新模式,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等新业态。

四是把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契机,大力提升算力水平

大数据时代,算力成为重要的生产力。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算力水平的提高,对推动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贵州要把握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将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契机,积极对接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发挥各数据中心聚集与数据资源存储优势,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延展大数据产业链,将数据中心作为支点,不断拓展应用种类、提升应用发展水平,面向全国提供高安全的云服务、“东数西算”算力服务,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五是拓展产业链,做大规模效应

首先要打造“云”上产业链,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乃至软件企业和工控企业等跨界合作,培育专门针对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专业化业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次是加强产业联合,完善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机制。以产业联盟、创新中心、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为牵引,加强各方协同,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相关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共同壮大完善产业生态。再是优化发展环境,探索构建适应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工作体系。在政府资源开放、网络安全保障、投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营造健康、诚信、有序、安全的数字产业发展环境。

(文/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 马红梅)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