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赓续“马背摇篮”精神血脉 做有灵魂有担当有色彩的教育

来源:民生网2021-12-09 16:49:22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位于玉泉山下、昆明湖畔,是无数孩子成长的乐园,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走过了从革命时期的红色“马背摇篮”到现代化幼教基地的沧桑巨变,传承着与生俱来的红色,以其独特的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六一娃和六一人。

六一幼儿院的前身是1945年6月1日成立的原延安第二保育院。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中央为了保护奔赴抗日前线的革命将士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成立了延安第二保育院,第一批就有60多名孩子入院。当年,朱德同志亲自挑选地址,并且指示要把孩子们培养成“身体健康、品德好、学习好”的革命接班人,负责具体指导工作的康克清同志对日常的保育工作提出了“保教合一,教养并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办园方针。六一幼儿院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使命。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向孩子们讲解三千里行军路线

1946年11月11日,延安第二保育院撤离延安,保育战士以“不怕困难、不怕劳累、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保护着136名幼儿行程三千余里,冒着硝烟炮火,渡过黄河、汾河,翻太行山,穿过封锁线,于1949年9月25日安全到达北京。践行了“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的誓言,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在行军路上,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保教战士们始终坚持遵循“保教合一”的方针,总结了幼儿一日生活的26个环节,将每一个环节绘成一幅生活图画;用三个月的时间创编了三千多篇教材;用二十多天时间做成77种玩具,共1097件;创建了《儿童画报》、黑板报,伴随着幼儿,传播了革命思想。“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孩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保教史上,留下一笔特殊的财富,被誉为“马背摇篮”。“马背摇篮”精神成为六一幼儿院的精神密码。

正是六一幼儿院的独特历史,让六一人有了一份对国家、对人民的特殊情感和认识。他们始终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红色历史的独特价值。构建“摇篮课程”体系,探索了从扎根到寻根、再到生根的幼儿道德成长之路,厚植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了幼儿教育的价值引导、幼儿教育的思维气质、幼儿教育的未来意识方面三大突破。

走进六一幼儿院,宝塔、窑洞、“马背摇篮”雕塑群、“三千里行军红色之路”构成了红色文化的校园,让六一幼儿院的历史贴得近,看得清,听得见,摸得着,立得住。在“延安情、中国梦、中华魂”的价值引导下,在红色文化环境浸润中,幼儿萌发了热爱六一、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马背摇篮”的孩子将根深深印记在心里。

在办园实践中,六一幼儿院坚持保教合一方针,将幼儿年龄特点与幼儿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相结合,提出了“儿童城市活动”的课程实践新形态。通过整合资源,将“城市”内外的人、事、物构成了一个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系统,将幼儿创设与现实生活有机的衔接,是幼儿的“游戏场”、“生活场”和“社会场”,是幼儿当下生活价值与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统一,具有发展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这里,有校园小保安、小维修员、共享单车管运营员、小交警、小动物饲养员…… 幼儿在自然的游戏探究的过程中增加了解,成为主动的体验者、自觉的担当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他们认识了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收获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和品质,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现立德和树人目标。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六一幼儿院充分考虑教师发展与幼儿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及教师发展的前瞻性。不断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和创新能力,引导教师以发展的眼光解决职业瓶颈问题,鼓励教师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稳定进步,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在六一幼儿院,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即基于院所红色历史的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基于爱岗敬业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基于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儿童发展教育、基于职业发展的教师技能教育和基于行为人师的教师语言礼仪教育。

帮助教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组织老师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从宏观方面把握教师职业的时代要求;学习法律法规,知晓“底线”,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浸润教师,使她们能够站在“儿童视角”尊重幼儿,把他们作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权利的生命个体去呵护,立德修身,言传身教。六一幼儿院教师的技能标准,蕴含着不一样的内涵,把“一切为了孩子”的准则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和各个环节之中,老师则通过对每个细节的学习和掌握,加深了对蕴含在六一制度中文化认识,理解保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认可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成长。

3-6岁的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来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语气、动作、眼神中的态度。六一幼儿院教师的师德表现体现在每天与孩子互动的一个个动作、一句句言语、一个个眼神。对这些“无意”“随意”“平常”的注意,成为六一幼儿院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和孩子们一起玩滑雪

几十年来,六一幼儿院一直坚守着鲜明的教育立场。坚持幼儿德育,做有灵魂的教育;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做有担当的教育;坚持以幼儿为本,做有色彩的教育。他们把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并融入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人的过程中,培养“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行动有力的六一小主人”。

一路走来,“马背摇篮”驮行延安精神,“一切为了孩子”成为六一人的精神信仰,深入到教师的内心,融化在血液中,凝结为六一人今天办“一所最美幼儿园”的共同愿景和“永远和孩子在一起”的价值追求。六一幼儿院依托红色文化开展的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保教合一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内化为六一人的职业操守和精益求精的行为模式,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成为中国学前教育的一面旗帜。

(陈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