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传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传播

第五届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学术交流会暨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五周年学术活动举办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2021-12-14 16:22:23

在老一辈中西医结合学家姜春华、沈自尹等前辈的共同努力下,复旦大学于1985年成立了原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挂靠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该研究所是中国第一批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是我国最早设立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单位之一。

为进一步奠定研究所在国内乃至国际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扩大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影响力,2016年,复旦大学以上海市高峰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为载体,批准成立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专家、中科院院士沈自尹教授任名誉院长,董竞成教授任院长。

五载风雨砥砺,五载春华秋实。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自成立5年来,在复旦大学和上海医学院党委、行政的关心支持下,取得重大发展突破:2017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仅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拥有中西医结合“双一流”学科;2019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科进入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形成了肾本质研究、肺肾相关、异病同治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融通共进研究、针刺机理研究等引领性的重大理论创新,肺病、脑病、肿瘤、儿科、妇产科、老年病均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发扬光大复旦中西医结合事业、促进全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指出:“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这为今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发展,正是新时代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见证。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研究院成立5周年,更好地谋划研究院“十四五”期间实质性发展,第五届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学术交流会暨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成立5周年学术活动,于12月11日在上海举行。

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本次会议以简约为特点,但是仍然体现了超强的学术阵容。四名院士齐聚学术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发表了热情致辞,她回顾了复旦中西医结合人不平凡的创业历程,以及在各个时期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特别是对未来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分享了她的思考,对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科寄予厚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带来“氢生物效应与中医药”的精彩报告。氢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质,是一种理想的自由基清除药物,但是在医学领域,人们似乎忽视了氢气对生命的贡献,丁文江的精彩分享架构起了两者联系的桥梁。而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一直是骨关节炎治疗的前沿热点和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发”的精彩报告,详细讲述了这一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作了“科学发现与学科交叉”的精彩报告,她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体会,分享了学科交叉与科学发现的重要关系,阐述了学科交叉之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

除了院士们的精彩报告,还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的“平衡之道——神经调控与迷走神经刺激”、陈文教授的“学科交叉融合的健康经济学”、柳申滨的“电针调控系统性炎症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王建新教授的“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多功能肿瘤靶向脂质体质研究开发”、蔡定芳教授的“病证辨治创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体系”、俞健教授的“儿童肾脏病中西医结合的实践”、李文伟教授的“人类基因表达的节律震荡与时辰治疗学”、米文丽副教授“脊髓胶质细胞IL-33通过ST2/CXCL12通路介导吗啡镇痛耐受”等学术报告。

此外,还有来自心理学相关领域的报告,如李晓茹副教授“身心整合之路——内观的理论与实践”、徐雯心理治疗师“婴幼儿非器质性进食障碍的评估与诊断”,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张旭东教授关于澳大利亚中西医结合研究与临床现状的介绍。

5年时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迈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5年时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又迎来一个发展新征程。以5周年庆典为契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将进一步创新研究院内涵式发展模式,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持续发力,朝着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的发展目标不断前进,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托付和厚望。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主编/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魏良炜,文字:杜懿杰)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