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共同富裕 因AI而能

来源:民生周刊2021-12-24 13:41:46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杜兰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作为科技界的代表,分享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推动民生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有四个时代之问要解答,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时代之问:人工智能怎样助力教育公平,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关键在教育。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着留守儿童困境、乡村教师缺乏、教学点条件受限等问题。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既希望给孩子减负,又不希望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既让老师回归教育主阵地,又希望他们能够有时间照顾家庭。那么,如何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效率?如何在不考试的情况下,用过程性评价来指导教学?

比如,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在后台可以根据学生的系统学习,发现其知识薄弱点,在同样知识点的学习中,人工智能可以把学生的课余训练量降低50%,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这些不仅仅对孩子有帮助,也能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备课、批改作业,把他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做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安徽省旌德县用了一年“智慧教育”,乡村孩子从初中考高中,升学率比去年提升400%,全县考大学一本升学率比去年提升20%;我们在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做了一年,一本升学率提升40%以上。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很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青年,需要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今年4月,我到云南丽江一个傈僳族老乡家里,让他体验了科大讯飞语音技术,帮助他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和沟通。

第二个时代之问:人工智能怎样助力医疗公平,防止因病返贫?

当前,我国面临基层医疗资源有限、百姓慢病花费大、漏诊误诊频发等医疗难题。那么,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来提升基层诊疗和保障能力,减少因病返贫?

科大讯飞通过认知智能技术进步,在全球首次实现机器人通过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并且成绩超过了96.3%的医考生,从而让它具备了全科医生的能力。目前,智能医考机器人已累计覆盖全国240区县3万个医疗机构,累计提供2.9亿次辅助诊断服务。

此外,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助力实现疫情多点防控机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武汉3天排查了约900万人,若只靠医护人员和社区人员用传统方式挨家挨户地排查,要几个月才能做完,而利用人工智能电话机器人,一小时就可以拨打10万通电话。我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这样的电话,问你有没有做过核酸检测,有没有打过疫苗,相当于替代了成千上万的人工,并且这些数据也可以提供给后台决策者使用。

第三个时代之问:人工智能怎样帮助独居老人,为进入老年社会提供保障?

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老年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个独居老人,如果在家24小时没有出门,但显示水电煤气都没有使用过,会发生什么情况?再比如,一个独居老人,在家里突然摔倒了,怎么办?

这时候,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就可以帮到他。我们可以通过给老人手上戴的防摔倒设备,分析他摔倒的姿势,对他进行定位和判断。如果判断出有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拨打给老人本人;如果没有接电话,第二轮就给他的子女拨打电话;如果还是没有接通,第三轮就拨打给社区工作人员。

包括我们今天提到的科技适老,老年人不会点外卖,不会叫车,不会在网上挂号看病,只要会打电话,就有人工智能在后台帮他做。原来可能对300万老人,需要3万人来服务;现在只需要300人加上人工智能的人机协作,就能形成老年社会的兜底闭环保障。

第四个时代之问:人工智能怎么样助力更多人就业,夯实民生的根本?

在每年的10月24日,我们都会举办全球开发者节。今年参加“1024开发者”大赛的团队有22000多支,团队数量比去年增加146%,比赛有105个赛道,从算法到各种应用,其中30岁以下创业者占到87%,我们充分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年轻生态。

共同富裕,应该是每个群体都不能被忘记。针对聋人和盲人,我们要让听不见声音的聋人,可以看得见声音,把声音变成文字;要让看不见文字的盲人,可以听得见文字,把文字读出来。

针对有类似障碍的人士,每天我们的开放平台上的调度速度已经超过5000万人次,累计创造了2万多个无障碍应用。比如苏州大学的脑瘫博士,借助我们的平台开发了残障人士出行软件;10岁的听障少女包诗淏,创造出来的一款字幕眼镜获得了“1024开发者”大赛的个人公益大奖;还有许许多多的聋人和盲人,因为这个平台成了电商英雄、网络写手、写作专家……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获得共同富裕的机会和能力。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一个大规模应用阶段,在未来,它会和水、电一样无处不在。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的红利,无论是在教育、医疗、适老还是就业上。因为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型的技术,它有点像蜜蜂的采蜜,助力农业的发展;它也具有资源均衡的价值属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有一部电影特别火,叫《长津湖》,其中指导员梅生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作为科技企业,我们也要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投入科技研发,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同时,人工智能要赋能千行百业,也需要政府、社会机构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只有这样,科技才能在应用中快速发展。面向青少年,要大力提倡“追星就追科学家”,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基于科学和创新的世界,要让孩子们相信科技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