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润沃野——山东省邹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侧记

来源:民生网2022-01-07 17:36:56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山东省邹城市始终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主线,不断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凝聚农民精气神,优化村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小积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这些抽纸、洗衣液等物品,是俺家参与美丽庭院创建所得积分换来的”,在邹城市郭里镇“美家美郭”积分超市,郭里镇卧牛村村民盛春莲自豪地说。

在邹城这样的“积分超市”还不少。邹城市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在各镇街推行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积分内容涉及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志愿服务、美丽庭院等内容,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

“积分兑换的物品虽然没有多高大上,但群众都很看重这份荣誉,现在村里到处都干净整洁,群众文明素质也越来越高,整个精气神都提高一大截。”香城镇北齐村党支部书记齐士湖说。

“积分制”是邹城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个工作缩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邹城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五讲六进·百姓宣讲”志愿服务活动3200余场次;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为群众办实事52000余件,打造了务实管用的“小1办事”“雏鹰课堂”“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项目,让广大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易旧俗”倡树文明节俭新风尚

“办喜宴浪费可耻 树新风不丢面子……”如今红事新办、白事简办、不铺张浪费,文明节俭的新风尚在邹城已深入民心。

“其实老百姓对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问题都深恶痛绝,但碍于面子问题,也只能被动跟风。”邹城市田黄镇瓦曲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于华说,要想移风易俗取得实效,村里就得有硬杠杠来约束。

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形成,“重”在实践养成,“实”在制度约束。近年来,邹城市从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文明意识入手,突出抓实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引导各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细化婚丧喜事操办流程和具体标准。充分利用大喇叭、宣传栏、文化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充分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文化,通过推广“敬老幸福餐”打造“幸福食堂”等形式,广泛开展“孝老敬老爱老养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孝善文化。

“树典型”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

走进邹城市峄山镇大庄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富有寓意的最靓文化墙引人驻足,其中大红的善行义举四德榜格外引人注目,浓厚的文明氛围扑面而来。

峄山镇大庄二村连续28年开展以“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十佳孝星”“和谐家庭”“发展经济带头户”“科学种田示范户”为主要内容的评选表彰,评选过程坚持“让群众说话”的原则,采取“海选”形式,每家每户进行投票,由村民直接评选产生,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同时,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截至目前,累计评选“好媳妇”560余人次,“好婆婆”480余人次,“好妯娌”1300余人次。特别是通过敲锣打鼓、吹着唢呐给好媳妇娘家送喜报的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村风正、民风淳的浓厚氛围。

从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到评选“新时代好少年”,从挖掘“身边好人”到推荐“感动邹城道德模范”,从创建“文明家庭”到培育“优秀红白理事会”……涌现出的一批批先进典型为邹城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营造了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有2个全国文明村,43个省级文明村镇,县级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100%。

“抓活动”提升农村群众精气神

近日,邹城市石墙镇非遗文化传承人在张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传统舞龙技艺的表演,现场展示了跪、穿、腾、跃、翻、滚、缠等舞龙技艺,精彩的表演引来周边群众阵阵喝彩。

“近年来,石墙镇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乡村活动,对镇域内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这是张楼村的非遗传承人挖掘民间舞龙扎、绘、覆、缝制作技艺,历时一周,手工制作完成的1条7节,长达12.5米的舞龙。”邹城市石墙镇宣传委员王成芹介绍说。

邹城有着富集的文化资源,各镇街结合独特的生态文化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桃花节”到“红枣节”,从“梨花节”到“核桃节”,从“非遗文化进乡村”到“伏羲庙会”等,一年四季活动不断,为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传承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

邹城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文化惠民项目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不断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全民广场舞大赛、“粽叶飘香·母爱绵长”“孝老敬亲·情暖重阳”等一大批文化惠民活动相继开展。依托文化馆和图书馆,常年开展“幸福文化快线”公益培训、故事会、传统文化体验及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0个“种文化创生活小院”,持续推广“孟子书房”“少年孟子读书班”。丰富的乡村文化生活,提振了农村精气神。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