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多子女家庭,教育难题咋破解

来源:民生周刊2022-01-25 10:07:10

“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实施以来,很多家庭迎来了新成员。随着老二甚至老三的出现,亲子关系也出现微妙的变化。

“手心手背都是肉”,对多个子女要一碗水端平,这个道理很多人懂,但如何做到,却是个难题。如何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如何处理多个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多子女家庭面临的挑战。

没有绝对公平

“这不公平!”在多子女家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抱怨。分零食,谁多一块谁少一块;出去玩,多一次或少一次,都会引起不满。

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洁看来,公平并不是平等,不是都要绝对一样。

比如,同样是看体育比赛,如果两个孩子个头不一样大,那么所谓的绝对公平,就是平等地给每个孩子都搬一个垫子。但其实并不应该那样,应该给小个子搬两个垫子。

在家庭教育里,所谓绝对公平,其实指的是结果上完全一样,就是完全平等。“完全平等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应该定制化地根据不同孩子、不同情况去满足他的需求,能够更符合他的情况,这才叫作公平。”周洁在首届全国家庭教育与家庭心理建设论坛上提出。

比如,早晨妈妈买早点,给哥哥买了一根油条,也要给弟弟买一根油条,这不叫公平,也许弟弟喜欢吃烧饼。所以,所谓的公平是妈妈问哥哥想吃什么,也问弟弟想吃什么,这才是公平,就是给他们一个均等的机会。

但至于他们选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妈妈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行了,所以最终可能给了哥哥一根油条,给了弟弟3个豆沙包。但是,哥哥也不会觉得你怎么给他3个,我这就一个,因为他就需要一根油条,而弟弟就需要3个豆沙包,他们觉得是公平的,因为妈妈公平地询问了他们自己的需求。

“所以,我们说一碗水端平不是要一碗水,而是要定制给他们不同的水。”周洁说。

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但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田宝指出,父母心里要有公平意识,心里面要有一杆秤,不能顾此失彼。孩子年龄不一样,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不一样。比如,老大7岁,老二4岁,老三刚出生,满足7岁孩子的做法,未必能满足4岁,要能够意识到他们不同的心理需要,能够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要,这才是公平。

在游戏中竞争

你争我抢,一比高下,孩子的竞争意识与生俱来,如何处理好家庭多个子女间的竞争?

“孩子有竞争意识是好的。”江苏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刘一格说,只是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关注一下年龄比较小的。

刘一格家的两个女儿年龄相差两岁半,妹妹很有竞争意识,会暗自跟姐姐比。比如,她们都学钢琴,姐姐弹得比较好,弹的曲子也难一些,妹妹想要努力追上姐姐的步伐,明显不可能。这样,当她练得不熟练或者练很长一段时间也弹不好的时候,会出现情绪。这时,刘一格就会开解她:你们年龄不一样,学的练习曲目也不一样,当下你做好自己,学好当下老师教的练习曲就可以了,姐姐可以作为一个榜样。

在田宝看来,竞争是日常生活中人际相处的一种方式,也是避免不了的,让孩子体验竞争,了解怎么去竞争、怎么在竞争中遵守规则、怎么在竞争中合作,这些都非常重要。“让孩子在游戏当中懂得竞争、懂得合作是挺好的一件事,让他从小就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很好地在游戏里学到社会上需要的竞争合作的技能。”

周洁家有两个儿子,相差3岁,她也认为,可以让孩子玩一些竞争游戏,在游戏里做一些体验。但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就应该尽量弱化一些竞争的东西。

此外,她指出,子女的排行本身就是个竞争。比如,父母抱着老二的时候,老大就会故意制造一些麻烦,吸引父母的注意,争夺在家庭中的权利,意思是“老二不能代替我的位置,我的位置是不能撼动的”。所以,父母要有这个意识,知道老大在竞争,要单独留一些时间跟老大相处。

应对孩子的落差

为什么妹妹可以一直玩,我就要做作业?对于处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来说,很难理解为什么她要做作业,幼儿园的妹妹可以天天玩。

刘一格家便遇到了这种情况,姐姐已经上小学,妹妹上幼儿园,看着妹妹玩,她也没心思做作业。妹妹还会要求姐姐陪她玩,这样一来,学习任务没法完成,“落差挺大的”。

周洁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她对老大说,每个人长大了都要学习和工作,弟弟现在还在这个阶段没有长大,你原来在那个阶段也是玩,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就应该学习。

“要让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成长的标志,他比弟弟成长更多,所以他能学习,弟弟还只是玩。”周洁说。

她对老二则说,你也快上一年级了,也能像哥哥一样成长起来。这样弟弟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期待,哥哥也能接受学习。后来,弟弟来找他玩的时候,他会说,“行了,你也收心,你都快上小学了,到时候你也得学习”。

如果孩子没有做作业的兴趣,怎么办?田宝表示,可以用他喜欢的“玩”推动他不太喜欢的做作业,跟他说做完作业,就可以像弟弟妹妹一样开心地玩了。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