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康养(旧)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康养(旧)

60岁必看!新时代中国老人的三种养老方式

来源:民生网2022-02-21 10:04:57

2.67亿,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新格局,让每位老人找到适合的养老方式?这是新时代重大民生课题。

这个课题,现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实践先行”二十年。看遍中国养老方式后,她创办的“曜阳养老”尝试给出一份“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微观答卷。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探路者

课题的起笔,江丹追溯到了2001年。

这一年,她立足中国红十字会,主动请缨负责养老事业。作为革命烈士后代,她忘不了90年代初期参观美国大兵养老院的震撼场景,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当时处于中国养老事业的起步阶段,江丹为此上下求索。没有资金,她向中央申请政策支持;没有人才,她向社会招募精英;没有地方,她向家乡扬州请愿服务……踔厉奋发,她坚持了二十年。

时至今日,她坐在中国红十字会办公室向人民康养回顾起中国养老史,激情犹在。二十年间,中央支持养老政策文件上百份,江丹在扬州、杭州、济南等6个地方相继建成曜阳养老机构,加入曜阳养老联盟的机构超过了3000家。

新时代中国式养老怎么做,她想了很久。“今天,我想让你们去看海淀曜阳”,江丹告诉人民康养,这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思想的实践基地,正着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样板间。

什么样的老人适合入住养老机构?

刚需老人:养老院是另一个家

在中国,有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三种主流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普通人理解为养老院。“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养老院通常是老年人不得已的选择,”江丹特别理解中国老人的诉求,“中国的养老机构更适合‘刚需老人’。”

当前,我国高龄、空巢、残疾、失能、失独、失智特殊老人群体1.56亿,是入住养老机构的“刚需老人”,尤其是失能者。“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这些老人家庭照护的真实写照,这些老人不是自己苦苦支撑,就是子女们轮流照顾,彼此煎熬。

江丹推荐的海淀曜阳主要收住失能失智等“刚需老人”,入住者平均年龄86.2岁。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青连斌对此表示认可,“机构床位是宝贵的‘准公共资源’,应优先确保真正有需要的‘刚需老人’入住。”

获知人民康养来访,海淀曜阳的老人们倾诉意愿强烈。卢淑惠老人下肢几乎瘫痪,她一辈子为子女而活,来这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解脱”。入住一年半后,她意外找到自己的新生活,“我在这学会了做操、唱歌,从未这样活过。住养老院不代表子女不孝,孩子们经常来看我,这就是我的家。”

8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黄文生老人忍受“居家护工”不管做饭等要求多时,去年携85岁的夫人栗欣走进海淀曜阳。“在这吃现成的,还吃得很好。我们得到更好的照顾,这也是我们的家。”黄文生老人坐着轮椅,但精神奕奕。他患有罕见肺动脉高压,海淀曜阳医务室主任韩继辉帮他对接阜外医院的医治。韩继辉表示,“医护室每天监测老人用药、血压及生命体征,定期收集数据反馈至阜外医院。阜外医院复诊时结合数据,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养结合,是海淀曜阳两大特色之一。海淀曜阳院长郝圆媛介绍,“我们的医务室在卫建委备案,但不在医保范围。为了解决老人医保和就近就医,我们与隔壁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老人慢病用药、中医汤药就能通过医保减轻家庭负担,日常化验、检查也可以做,卫生中心还会到我们床旁B超,为老人提供更多就医便利。”

“医养结合不能理解为养老机构办医院或医院提供养老服务,而是要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有序对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肯定了海淀曜阳与卫生中心合作,同时指出医养结合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医养脱节,如社区卫生中心或基层医院不向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导致老人就医不便,民政、卫健部门应制定有效协调政策并落实;二是医保政策,医保部门应加强慢病治疗管理,提高统筹层次同时实现老年人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不住养老机构的人怎么养老?

活力老人:90%以上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

海淀曜阳提供“全程照护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但床位仅126个,供不应求。青连斌指出,“我国养老机构床位供给与老年人入住需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现在许多机构‘活力老人’入住占比过高,应引起各方重视。”

“活力老人”通常指中低龄61~75岁为主、生活能自理的老人。

江丹认为“活力老人”选择社区和居家养老能获得更多幸福感,“未来90%以上的中国老人是居家养老”。如何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养老者也能享受养老机构式专业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论述,为此指明方向,“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海淀曜阳据此实践,将自身定位为“养老服务中心”,拓宽了传统机构养老的服务边界,依托机构资源,开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江丹将之总结为“三位一体”的曜阳“机构+”延伸式养老服务模式。

75岁的马志胜老人是该模式的受益者。他是社区志愿者领袖,自称典型“活力老人”,居住小区与海淀曜阳仅一墙之隔。作为海淀曜阳老年大学的首批学员,他动员老伴加入模特队,“原来她弯腰走路,现在挺着腰杆可精神了!”因为热衷声乐,他组织老年大学的同学们成立合唱团,逢年过节为曜阳机构里更高龄的老人们义演,“现在这样养老很幸福,我和曜阳互相支持。”

曜阳老年大学借助机构公共区域和社区养老驿站、社区助老服务站等场地,开展声乐、舞蹈、瑜伽等课程,深受老人们喜爱。受疫情影响,海淀曜阳暂停了老年大学等社区集体活动。海淀曜阳社区居家服务部副主管毛国梁介绍,“现在主要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包括助浴、助洁、助医、助餐等,覆盖西三旗街道21个社区。比如助餐服务,因为按食药标准制作,又结合老年人特点定制,广受欢迎。”马志胜补充道,“疫情前我们去曜阳里吃堂食,现在他们送过来。”

海淀曜阳“机构+”延伸式养老服务模式获得北京市海淀区的支持。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向人民康养出示的文件显示,根据北京市9064养老服务格局(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海淀区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海淀曜阳为代表的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民政局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给予每人每月300元~900元不等的补贴额度。同时,针对养老护理员提供免费培训,对取得养老护理员及以上资质并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给予每月300元~1500元岗位补贴。

提供养老服务的都是哪些人?

养老服务工作者: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职业

中国养老服务质量普遍不高,但人民康养实地调研发现,海淀曜阳养老服务满意度很高。

为什么海淀曜阳人能做好?江丹想起二十年前投身养老事业的初心情怀,“我们始终坚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

人文关怀和医养结合,构成海淀曜阳两大特色。郝圆媛作为一线院长颇为动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不仅要专业,还要有大爱、有责任心、有耐心。我从2018年到现在,从没在家过一个节,包括三十、初一,我要陪在老人身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海淀曜阳护理人员平均年龄51岁,以老护老,容易共情。面对失智老人的打骂,海淀曜阳医护部主任王彩荣习以为常,“我们不能和老人起冲突,我们要理解他们。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是各个领域的翘楚,现在身不由已。”

海淀曜阳将人文关怀融入了养老服务全过程。王彩荣认为,“护理人员不能长期护理一个老人,负面情绪日积月累,早晚起冲突。有的养老院三个月甚至半年才更换护理对象,这样不行。我们每周更换,让双方都能调节心情。”海淀曜阳一方面组织护理人员唱歌、跳舞、打球,用文娱活动帮助排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组织院里老人唱歌、做操、猜谜,定期举办运动会、生日会,既锻炼四肢防退化、延缓大脑功能衰退,也丰富了老人精神生活,不会每天只纠缠琐事。黄文生老人为此深受感动,“她(老伴)参加托球走,得了冠军还有奖励,把我们当成老小孩。这里富有人情味,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我国需要千万计的养老服务工作者”,郑功成认为造就一支素质不断提升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才能最终带动整个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应尽快弥补人文关怀的短板。制定养老服务标准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应同时重视养老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新时代应推广哪类养老机构?

公建民营:政府和市场、社会力量相结合

在中国,现有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三种养老机构。

基于长期观察,郑功成告诉人民康养,走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要大力推广公建民营模式,“养老服务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公建公营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民建民营又因投入大收益小而不具吸引力,只有政府和市场或社会力量相结合,才有可能加快促使养老服务业发展。”

海淀曜阳是公建民营形式的养老机构,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于2018年合作成立,政府投资建设后托管运营。这里20%床位由政府为“五保户”老人托底,失能失智老人入住也享受政府床位补贴,满足了普惠型养老和多元化市场需求。这样的模式得到老人们的认可,在海淀曜阳学唱红歌的卢淑惠老人对此赞不绝口:“感谢共产党!”

青连斌将海淀曜阳列入课题研究,他向人民康养出示了研究数据,“大量的调研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利润极其低下,大多数亏本运营。特别是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成本高,如无政府大量补贴,更难以为继。海淀曜阳以机构住养为依托,发展社区养老和家庭照护服务,使机构设备、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有效降低开展社区和居家服务的运营成本。不但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也取得可观经济效益,值得总结。”

郑功成认为,“海淀曜阳模式可以在全国城镇复制推广。”江丹更想将模式带入乡村,她忘不了农村养老院存放棺材、同行者动情落泪的悲悯场景,“农村老人太难了,许多失能老人仅仅是‘活着’。”她希望纾困农村养老,助力乡村振兴。

(文/李贤娜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