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2-03-21 15:21:46
2022年3月20日,陕西商洛与北京两地时空连线,按照商洛市委、市政府部署和要求,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召开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会,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等单位的五名院士、专家和有关领导对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对正在实施的七个创新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进行了指导点评,标志着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
商洛是陕西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辖7个县区,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5万人,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也是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年持续稳定在330天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居陕西之首,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等多个“国字号”品牌。
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殷殷嘱托,在秦岭地区率先争取开展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向金山银山“好价值”转变,致力于构建守护秦岭“中华祖脉”和“中央水塔”的长效机制。2021年6月以来,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攻关,坚持保护与发展同步推进,深度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历时一年多,相继完成了《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试行)》和《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制定等阶段性成果。同时,结合该市实际,在生态价值核算、生态产业体系构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积极开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的创新性探索。
评审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殷培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碳汇与生态价值评估技术委员会主任许小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补偿研究中心主任刘桂环、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生态所所长石吉金等专家和领导,分别就《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试行)》和《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发表了评审意见和建议,并对“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方法、区域碳汇核算方法、商洛市2020年生态产品价值报告以及商洛市正在实施的七个创新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进行了指导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试点方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初衷和要求,符合秦岭地区和商洛的实际,尤其是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和市场交易体系、打造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生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和重点任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科学估算了商洛市生态产品的价值,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难度量的问题,为构建商洛市暨秦岭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商洛市正在实施的7项创新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代表了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向,具有进一步示范和推广价值。
于贵瑞院士、殷培红研究员等专家认为,本次评审通过的研究成果,对未来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可供参考的路径,商洛研究项目的成果体现了研究团队科学家和管理者的有效结合,也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努力为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出商洛智慧和力量。